淺論科學家的素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科學家的社會作用也表現在許多方面,他們不僅能為國家重大科研專案把握方向,也能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卓越的貢獻,但要想成為一個科學家並不容易,因為需要許多的素養。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之戰略意識

  科學家首先應該是戰略科學家,應在某一科學技術領域有較高的學術造詣,一般要取得較大的學術成就,具有顯著的學術地位與影響,並且瞭解該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現狀與趨勢。戰略科學家的知識面一定要比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寬很多,需要具備多學科滲透的複合型知識結構,從而能夠站得高、看得遠、把握得準。只有具備了精湛的業務水平和超凡的戰略眼光,才能夠思想敏銳,洞察力強,具有出眾的識別與捕捉髮展機遇的能力,因為戰略不僅本身內含有把握機遇的意思,而且常常是基於某種發展機遇而提出和制定的。

  當前,面對國內外在科學研究領域的新形勢和人類社會發展程序中遇到的新問題、新矛盾,戰略科學家們更加關注能源、水資源、環境保護、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更加關注資訊科技、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天技術、海洋技術等領域的發展,更加關注基礎科學、前沿技術研究特別是交叉學科的研究,更加關注工農業生產急需解決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更加關注關係民生的食品、衛生、公共健康等重大問題。這必將有利於提高我國在進行巨集觀決策時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前瞻性,為中國參與國際競爭,從而贏得對外交流的話語權準備了必要條件。

  之領導藝術

  科學研究史告訴我們,人類科學研究組織形式經歷了科學家個體研究、研究所集體研究、國家組織科技協作研究及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開始出現的的國際合作研究四個階段[4]。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學科發展的不斷分化、交叉、融合、滲透,跨學科、跨單位、跨國界的合作科研不斷加深,科研上則往往是大協作、大攻關。戰略科學家不僅要有能力協調好本學科、本單位的人員和專案,還要具有跨學科、跨單位、跨國界的學科聯合、科研協作的協調能力。這一點對於規模巨集大的科學工程和科學計劃更為重要。任何好的戰略構想和規劃,如果不去組織實施,落實到具體行動中,那永遠只是一個美好的藍圖。

  之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江澤民同志在1995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就高屋建瓴地指出了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戰略科學家一般都曾經取得過一流的學術成果,獲得過高規格地榮譽,但如果安於現狀、故步自封,就很難發揮自身的戰略引領作用,因此戰略科學家必須具備不斷戰勝自我、突破自我的創新精神。事實上,也正是由於戰略科學家的膽識、氣魄、雄心和獨特的研究思路才使得他們能夠引領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科技潮流。

  戰略科學家的社會作用不僅體現在科學決策和建言獻策上,他們長期從事的科學研究往往能夠解決重大現實問題,迅速轉化為直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關鍵時刻更是力挽狂瀾。中國工程院院士、前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教授長期從事大地測量理論及應用研究與教學工作,在GPS技術應用和工程領域卓有建樹,解決了國內許多GPS應用技術難題。在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中,由劉經南院士主持完成的“清江隔河巖大壩外觀變形GPS自動化監測系統”在洪水錯峰和避免荊江分洪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從而使國家避免了數百億元經濟損失。再比如,在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帶領測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教授們迅速作出反應,利用自身的科技優勢服務抗震救災,利用遙感手段成功幫助四川災區更好地處置堰塞湖問題,併為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之導師風範

  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從事其他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戰略科學家更是如此。科學研究是一項腦力勞動,但同時也是對科學家身體素質的嚴峻考驗。而且科學研究是一種探索,一種艱苦的勞動,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失敗和挫折在所難免,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穩定樂觀的情緒可以使得戰略科學家能夠更加從容的投身於科學研究,抵制現實生活和工作中各種瑣事和誘惑的不良影響和干擾。在十年***時期,不少科技工作者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生活壓力,但一些科學家始終保持著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隨遇而安,處變不驚,仍舊努力從事科學研究。改革開放以後,這些人都成為了中國科技界的領軍人物。這樣的例子很多,限於篇幅,此處不作贅述。

淺論祕書人員的素養
企業員工個人素養
相關知識
淺論科學家的素養
科學家的素養論文
科學家的作文素材
學生成為企業家的素養
論企業家的素質與修養
關於科學家的議論文
淺論科學與人文的融合迴歸***2***
科學家的英文是什麼
有關科學家的英語作文
關於高二理科學生的素質表現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