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讀書筆記精選片段摘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紅與黑》書中通過人對慾念的執著,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實,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紅與黑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

  紅與黑讀書筆記篇1

  讀《紅與黑》是一段太過漫長的過程,因為時間已給了作家和作品最無私而又公正的評判,我的閱讀態度自不能像對暢銷書那樣肆無忌憚,又不能像對言情小說那樣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靈去與那個時代交談,重點也放在歷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引領我啃完著本書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從一紙簡單的刑事案件資料中展示出那個時代廣闊的社會畫面,把一個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對十九世紀初期法國資產階級社會制度,進行歷史和哲學研究的水平。小說令我看到在生硬的歷史書上無法感受的,那段法國大貴族和資產階級交替執政的關鍵時期的狀況。我從中瞭解到現實主義作品的另一種藝術特色——司湯達傾心的人的“靈魂辨證法”;這與以往我從《高老頭》、《歐也妮·格朗臺》中體會的巴爾扎克的“造成一個人的境遇”有很大不同。

  全書最耀眼也是文學史上著名的人物自然是於連·索雷爾,“平民出身,較高文化,任家庭教師,與女主人發生戀情,事露,槍殺戀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熱情”和“毅力”、對階級差異的反抗所表現出近乎英雄的氣概就是動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質描寫而突出心靈跟蹤的手法強化的,正是於連處在青年的衝動下追求“英雄的夢想”經歷,這是對那個社會形態的反抗,也是對碌碌無為、虛度青春的反抗。

  在社會現實阻礙實現抱負時只有兩種選擇:退避或是反抗。那些當著小職員不求上進、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他們或許平庸得舒適卻被社會的前進所淘汰。能不斷樹立人生目標、決定實現人生理想的便是和於連有同樣氣概的反抗者。這個時代當然不歡迎虛偽的言行作為手段,但仍然需要對生活的熱情來反抗空虛的度日。這樣,於連悲劇性的結局除了昭示“個人反抗行不通”外,就有了對當今社會更實際的意義。

  於連.索萊爾的命運時時刻刻牽動著我。綜觀他極其短暫,卻滿是波折動盪的年輕生命,流淌著太多矛盾和複雜。對此,人們可以作出很多評判——是個小私有者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的悲劇;一個野心家的毀滅;一個反封建鬥士的犧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為,說於連是個個人主義野心家固然不錯,但不如說他是個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為確切些。自然這種歧途不是簡單地採取了某種有背社會道德的手段,而是來自他心靈更深處的矛盾本質。

  於連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雖出身卑賤,卻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著傑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後能廁身在所謂的上流社會中。什麼是幸福,怎樣得到幸福,是困惑著人類幾千年的問題,也同樣困惑著我們的於連。在他心目中,幸福並沒有確切的標準,只是在他的心計,在他的警覺,他的一個又一個的“作戰計劃”及其實施當中。他為第一次擺脫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為德.萊納夫人面前履行“某種責任”而幸福,為驕傲的瑪蒂爾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為一次次地發跡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飛黃騰達,他發誓寧可死一千次也要飛黃騰達。為此,他製出了一個又一個“作戰計劃”,使出各種虛偽手段,他超人的智慧發揮的淋漓盡致。但他畢竟是個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時,他又會捫心自問,深深自責。因此,他的計劃總會漏洞百出,總會讓人懷疑。

  我們不難發現於連在這種幸福的標準是以社會和他人標準為標準,追求他人和社會的承認。實質上,他並沒有獲得多少快樂和幸福,反而使他處在一種緊張狀

  態,僅僅是感到“快樂的到了極點”,興奮地跑來跑去,一種“野心家實現後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剩下的是想著緊接著應該在制定一個計劃。這些所謂的幸福僅僅是表象而已,於連為了表象而犧牲了本質。當他以為德.萊納夫人的一封信斷送了他的幸福時,他想到了報復,最終被投進了監獄。在獄中反而使他從社會的束縛解脫出來,獲得了自由。他卸下了往日一切偽裝和麵具,找到了真實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質的幸福。他放棄了逃跑和上訴,能夠真誠地對待每一位朋友,坦然地面對死亡。

  對於於連的愛情,我們同樣懷著強烈的興趣。因為於連的成功幸福既而毀滅都與他的愛情緊密聯絡著的。他的兩個戀人——德.萊納夫人和瑪蒂爾德伴著短暫而奮鬥的一生,所以不妨分別來看看於連與兩個戀人的戀情。於連和德.萊納夫人的愛情始於於連對她的誘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謂的“責任”,這是一種對貴族老爺的報復,一種虛榮的滿足。但是德.萊納夫人的善良、淳樸、溫柔深深地打動了於連。一段時間,他瘋狂地愛上了德.萊納夫人。可惜這顆愛心又很快被種種野心佔有了,直至最後才又復燃,爆發。

  寫至此,不得不引到這部小說的一個“創舉”——使於連與德·雷納爾夫人“心靈的愛情”和於連與德·拉莫爾小姐“頭腦的愛情”相映成趣。儘管這兩個貴族女性的愛情方式迥然不同,一個深沉,一個狂熱,他們在這兩個基本點上卻是一致的,那就是:對本階級的厭惡,對封建門閥制度的叛逆。記得當於連發現自己的愛情正蛻變成虛榮的工具時說“我把自己毀了”,可之後的細節是“一種高傲之間帶著惡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摯、最強烈的愛情的表情。”這時的貴族小姐卻是擺脫了一向慢得像烏龜爬一樣的生活,用喪失尊嚴的方法博得愛情。書中兩段悲劇愛情的進展始終伴隨著新貴的若即若離和於連的自卑帶來的懷疑,直至生命將要終結時,愛情才爆發出無濟於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懷。 當我將落筆時,發現用意識寫出感想的時間已可與用精神閱讀原著的時間相比較了。我興奮於自己得到反抗平庸的啟示,感動於那些儘管扭曲而依然壯烈的愛情片段。當有人提及《紅與黑》,我可以自豪地在回答“我讀過”後面加上一句“我也掩卷沉思過”。

  紅與黑讀書筆記篇2

  終於將司湯達的《紅與黑》看完了,用的時間幾乎可以讓我忘記書前的內容, 從最早的慕名看書,到堅持看書,再到被內容吸引而無法自拔的去看書,一本《紅與黑》,讓我對其產生了三種看書的感受。

  慕名看書是因為這是一本世界名著,法國作家司湯達所著。次數被本書譯者稱為現今中國五十歲上下的知識分子沒有不讀的,甚至有學者說關於《紅與黑》的研究已經成為西方的“紅學”。很早就知道此書的我一直想找機會看,但是總是沒有實行,所以一直拖到現在才看到此書,可以說我是慕名看書的。

  堅持看書。《紅與黑》的名聲早已遠揚,不需要我在這裡做更多的渲染,但是名聲並不帶表一切。當我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書中的描寫十分細膩,對人物的心裡、事件的描述,都寫的及其詳細,作者甚至將生活的一些瑣碎的事情的寫到了,慢慢的讓我有種拖泥帶水的感覺,不太想去這看這本書,但是這畢竟是一本名著,我是慕名看書的,所以我一定要堅持看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看這本書如此之慢的原因了。然而,當我把這本書看完之後,在總攬全域性後想,就會發現此前讓我感到有些拖泥帶水的感覺的描寫正是這本書的吸引人的地方。 被內容吸引看書是因為看到書的下半部後,我被主人公於連的結局所吸引,我極其想知道於連最後的結局,想要直接翻到最後看結果,但又害怕遺漏中間的一些精彩內容,所以就壓制著好奇心,一頁頁的去看。

  談到《紅與黑》,就不可避免的要說到書中的主人公於連·索萊爾,維裡埃***作者虛構的地方***一個木匠的三個兒子之一。書中描寫了一個想要飛黃騰達,但卻有著悲慘命運的主人公。於連·索萊爾有著兩次的感情經歷,通過這兩次的感情經歷,他找到了真正的愛情,而正是因為這兩次的感情經歷,讓我們的主人公失去了飛黃騰達最好的機會,並且走向了死亡。當於連知道自己的飛黃騰達的機會被德·萊納夫人破壞之後,他不顧一切的去殺死德·萊納夫人,他第一位情人,然而當他後來在監獄得知德·萊納夫人並沒有死之後,他離開了德·拉莫爾小姐,他的第二個情人,一位侯爵女兒,投入了德·萊納夫人的懷抱,與其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愛情,隨後他被執行死刑。

  讀完《紅與黑》讓我更加了解到宗教在歐洲擁有多麼強大的力量,不僅控制著人們的思想,同時後左右著世俗的權力。同時也讓我看到了歐洲貴族的奢華、虛偽、做作。書中讓我感到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對人心裡的描寫,幾乎細緻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尤其以描寫於連與瑪蒂爾德之間的感情更為細膩。

  《紅與黑》讓我看到了自己對歐洲歷史的瞭解的欠缺,在我看書的時候有時就無法瞭解中所描寫的一些史實,或者說影射的事件。時間、地點、事件內容,我絕大多數都不知道,可悲自己還是學歷史的!

  掩卷沉思,在我看來,司湯達通過《紅與黑》不但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病態愛情的悲劇,同時也為我們展示了在紅道勢力和黑道勢力統治下的法國社會的黑暗和醜惡。

  於連,縱觀他極其短暫,卻滿是波折動盪的社會,流淌著太多矛盾和複雜對比,人們可以做出很多批判—一個小私有者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的悲劇;一個野心家的毀滅;一個反封建鬥士的犧牲等等。我認為,說於連是個個人主義野心家固然不錯,但不如說他是個追求幸福而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確切些。自然這種歧途不是簡單的採取了某種有悖社會道德的手段,而是來自他心靈更深處的矛盾本質。

  平民出身,較高文化,任家庭教師,與女主人發生戀情,事露,槍殺戀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熱情”和“毅力”,對階級差別的反抗表現出近乎英雄的氣概就是動人的血肉,這是對那個社會形態的反抗,也是對碌碌無為,虛度光陰的反抗,年輕有為的青年於連表面上被毀於病態的愛情,實際上被毀於當時病態的社會。 斯丹達爾說過,“一個人的幸福不取決於智者眼中的事物的表象,而取決於自己眼中的事物的表象。”入獄之前的於連是在社會這根“竹竿”上攀登,以他人的眼睛看待事物,所以他要擠進上流社會,要按照給他十字勳章的政府的意旨行事且準備幹出而沾沾自喜,凡此種種,都是“智者眼中的事物的表象”,即他人的承認,社會的承認,也即所謂報復和野心之類。於連並非不能成功,他其實已經成功了。然而,看著於連在獄中的表現,讀者不能不認為,於連的“成功”並沒有給他帶來幸福,反而是他的失敗促使他走上幸福之路。

  紅與黑是象徵賭盤上的黑點紅點,而輪盤則象徵人生的遊戲等,我認為紅色可以象徵於連的追求人生意義,而黑色就代表社會中形形色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卻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義的生存狀態吧。

  這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並沒有將主人公於連圖解成一個追求利益的符號。相反,做著卻給予他深切的同情,通過人對慾念的執著,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

  至今魅力猶存的原因。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精選摘抄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精選摘抄
相關知識
紅與黑讀書筆記精選片段摘抄
紅與黑讀書筆記三篇
關於紅與黑讀書筆記
紅樓夢讀書筆記精選
老人與海讀書筆記精選
讀書筆記精美句子摘抄
紅樓夢讀書筆記好詞好句摘抄_紅樓夢讀書筆記心得
在人間讀書筆記好句好段摘抄_在人間讀書筆記心得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好句好段摘抄
關於小紅帽讀書筆記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