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有趣的發現》類似於一篇科學小短文,告訴孩子們只有適合島上環境的昆蟲才能生存下去,課文的重難點就是第三自然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有趣的發現》是語文S版第六單元的作文教學內容,主要是寫自己發現的有趣的事情。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古語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生活,就沒有作文,沒有生活的源頭活水,我們的作文就成了一灘死水。”我在講清作文要求後,就讓學生進行習作,第一次交上來的作文草稿,質量很差,學生都不知道從何入手,學生的大多數沒有進行觀察,也就沒有什麼發現,也就沒內容可寫。如何才能選擇一種普遍的發現進行有效的作文知道呢?經過深思熟慮,最後我決定讓學生觀察一次鹽水能增加水的密度,增大物體在水中的浮力這樣的實驗,再動手自己做一次實驗,再進行作文指導。
 
  上課時,我先把一個油桃放入兩杯清水中,觀察油桃沉入水底,接著往一杯清水中加入大量的鹽,攪拌使鹽水融化在水中,再觀察油桃的變化,看著油桃慢慢浮到水中,然後問學生是什麼原因,我再把其中的科學常識介紹清楚,最後,讓學生自己來做一遍實驗。做完實驗後,我為這次作文,開一個頭,讓學生接著往下進行口頭作文,再請學生複述作文,最後再讓學生進行正式的習作,這樣學生就更加清晰文章要表達的主要內容。
 
  作文交上來之後,我發現這次作文普遍很好,就連平時不會寫作文的學生都寫的內容清晰,語言流利。由此可見,充分的課前準備,充分的觀察,有效的方法指導,語言的訓練很重要。希望下一次作文能放手發揮學生更大的主動性,作文可以多樣化一些。
 
  範文二
 
  《有趣的發現》類似於一篇科學小短文,告訴孩子們只有適合島上環境的昆蟲才能生存下去,課文的重難點就是第三自然段。
 
  在教學過程中,我按預定的教學程式一步一步實施,在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時,採用了“創設情境,理解詞句”的方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為了能讓學生在有效的活動中更好地理解三種昆蟲在大風來臨時的表現,我先播放颳大風的聲音,然後描述:小朋友們,現在大風來臨了,你是哪種昆蟲?當颳大風時,你在幹什麼呢?孩子們紛紛動了起來,有的變成了大翅膀的蝴蝶,大風來臨時在奮力地向前飛著;有的是小螞蟻,大風一刮,就躲到了石頭後面;還有的變成了小翅膀的蜻蜓,大風颳起來了,因為力氣小擋不住大風便被吹落到海里去了……
 
  表演完後,我讓孩子們大膽地說:“小朋友們,現在你們都是一隻只可愛的昆蟲,剛才在大風來臨時,你們正在做什麼呢?”孩子們情緒高漲,有的說:“我是一隻可愛的蝴蝶,大風吹起來了,我張大翅膀使勁飛,結果勇敢的我活了下來。”有的說:“我是一隻小小的螞蟻,大風吹來了,我一下子就躲在岩石後面,鳳就吹不到我身上了!”說完還得意地學著螞蟻的樣子爬了幾下。這時一個同學垂頭喪氣地站來起來,他傷心地說:“我是一隻小翅膀的昆蟲,大風吹來了,我的力氣小,頂不住,被海風颳到海里去了淹死了。”說完還做了個倒地的動作,那滑稽的樣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這樣的課堂,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主動,課文重難點在學生的表演練說過程中迎刃而解了。
 
  範文三
 
  過去,在以知識傳承和技能訓練為主的課堂上,教師需要營造一種高度緊張、嚴肅有序的學習氛圍,教師要排除各種外在因素,努力將學生們的有意注意及行為統一到計劃中的學習需求上,並通過獎懲手段維持課堂紀律。但是,在以學習者知識的主動構建和學習者情感、態度、意志的積極發展為價值的新課堂上,教師的重要職責在於幫助學生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習者充分感受到課堂中的安全、輕鬆、歡愉,從而釋放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的情感因素,以張揚他們的個性。
 
  這些,都在本課例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無論是教者親切地提問,如“我們一起來念念這句話,想想這裡寫了幾種昆蟲?”無論是教者精心設計的課件,或者是教者努力創設的課堂情境,無疑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即課堂中教師的活動都應該服從並服務於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的創造。因為只有學習者的手腳不受束縛,才會閃現出他們的靈性與智慧;只有學習者的思想不受壓制,才回迸發出他們創造的火花。這樣才能實現積極有效地學習。
 

一年級語文閱讀練習專題訓練
蘇教版四下音樂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蘇教版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範文
六年級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有趣的發現五年級作文
有趣的發現作文
一次有趣的發現隨筆
生活中有趣的發現隨筆
有趣的發現隨筆
有趣的發現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