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反思800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小學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為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隻動物,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於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著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學反思,望大家喜歡。

  美術教學反思篇一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型別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裡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型別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說,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說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說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

  美術教學反思篇二

  小學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為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隻動物,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於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著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小學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說說、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六年級“紙工飾物”這一課中,我結合現在的天氣情況,說說青蛙是因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著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學生製做好了以後,我讓學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請他們發揮想像力。問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並且將好幾種方案都列了出來,然後我再讓他們將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案製作出來。小青蛙做好後,我們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動物了。這些作業,所花的時間不多,但都是跟現實有關的事物,在學習的同時也幫他們解開了心中的迷霧,所以學生很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後,我叫他們都帶領動物去冬眠,童趣一點的語言原來以為六年級學生難以接受,但我的顧慮卻是多餘的了,一堂課,既輕鬆快樂又嚴謹地完成了。

  二、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六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著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美術教學反思篇三

  《生活日用品的聯想》是一節綜合實踐課,本課引導學生認識生活日用品因為用途不同而造型各異,從而引起學生對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學生在此課中可自由選擇表現形式,從學生的作業看,大體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繪畫表現,二是裝飾製作。在教學中我重點進行兩方面的指導,第一,在觀察同一物品時,可以調換不同的方向和位置進行觀察,因觀察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聯想;第二,同一物品從同一角度觀察,也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課堂中也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由於日用品的範圍很廣,少數學生一時很難確定自己的表現物件,後來我就帶學生把日用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幫助學生確定表現物件。

  《飛天》是小學美術第九冊的教學內容。由於學生對什麼是石窟缺乏感性認識,對飛天的藝術特點不瞭解,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發動學生課前蒐集大量的圖片資料,儘量的讓學生觀察、體驗和感悟。在直觀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帶學生具體分析飛天人物的動態特徵,學生還提到了春晚上的飛天舞蹈,我也讓幾個學生在集體面前嘗試著模仿幾個飛天的動態,學生的興趣濃厚。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個別輔導,及時解決學生作畫中出現的問題。

  《色彩的色相》是一節瞭解色彩的色相知識的課程。通過欣賞生活中色相的呈現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學生能夠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豐富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喜歡色彩也認識這些色彩,但是他們沒有很理性的去分析這些色彩的色相。如為什麼喜慶的時候要用紅色?綠色和蘭色有給我們什麼樣的視覺感受?白色和黑色呢?讓學生分析研究色彩,恰當的運用這些色彩來幫助我們營造畫面的意境和情調,表達創作的主題思想。

  《色彩的明度》是在前一課的基礎上,有對色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本課學習瞭解“明度”的概念,能夠識別基本顏色的明度變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變化表現一幅作品。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在用不同明度表現作品時,一時不知如何畫起,出現心中沒有形象,不知畫什麼,怎樣設計等問題,這時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啟發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資料,受到啟發後繼續作畫。

  《民藝術家齊白石》是五年級的教學內容,本課將通過學習齊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和特點,體驗畫家的人格魅力,從而提高對中國畫的藝術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將齊白石作品的欣賞環節交給學生來自己主持和介紹。每一小組重點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組交流討論後,小組推選一位同學為大家介紹,然後小組其他同學再給予補充,最後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情況,給予適當的補充。以這種形式上欣賞課,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較好。

  植物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許多學生的家裡都有植物,因此《植物寫生》一課很受學生的喜愛。本課的目的是通過植物寫生,引導學生學習精細的觀察物象的方法,通過植物線描寫生,練習寫生的技法。在教學中,很多學生感到如何表現植物的空間層次關係,在作畫時無從下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堂中詳細示範,並請幾位繪畫能力棒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從學生的作業質量來看,教學效果不錯。

  《二十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是一節美術欣賞課,在本課中,我繼續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分小組課前蒐集馬蒂斯的相關資料及作品介紹,課堂中組內進行資料彙總交流,然後各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彙報,全班同學分別給每個小組進行評價。學生的課前準備充分,小組彙報時發言踴躍,看來學生是很喜歡做課堂的主人的,今後的教學應多提供給學生這樣的機會。

  《橙色的畫》的教學意圖是通過聯絡生活實際和動手調配顏色,認識橙色的色相,瞭解橙色是黃色和紅色調配而成的。在教學中,我誘導學生自己去調配橙色。在調配橙色的過程中,問題就出來了。有的學生調的顏色很紅,有的學生調的顏色很黃,在教師的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反覆的實踐,學生認識到:1,等量的紅色和黃色才能調出橙色。2,調色過程中紅色比黃色越多,調出是顏色越發紅,顏色越深;黃色比紅色越多,調出的顏色就越發黃,顏色就越淺。

  《吉祥圖案》一我國民間美術中的吉祥圖案為基礎,使學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題材是多樣的,並且蘊涵著豐富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蒐集,帶來了剪紙、繪畫、工藝品等多種形式的資料準備。課堂中,教師結合教材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再出示一些吉祥圖案,讓學生討論猜測一下,都蘊涵著怎樣的美好祝福,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後,在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欣賞同學們帶來的各種工藝品,以豐富學生的視野。最後,小組探討如何製作吉祥圖案。在這節課中,我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去動手動腦,去探知創造。

  《認識身邊的樹》通過實際的觀察,學生所畫出的大樹也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表現的是粗糙的樹幹,有的同學表現是是偉岸挺拔的樹的身姿,有的學生畫的是豐滿婆娑的葉子。本課讓學生到戶外去實際的觀察樹,所以學生在繪畫中不僅興趣濃厚,而且通過觀察,也很好的表現了不同的樹之間的區別

  《四季的色彩》是美術第七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教學我採用學生自學的方式完成四張圖片下的問題卡片,再進行小組內的交流,以拓展其思路。課前教師讓學生蒐集四季的圖片,在課堂中學生互相欣賞、交流,從畫面色彩、構圖、表現方法等方面觀察分析作品,從多方面認識四季,感受四季的色彩。在學生創作表現四季的色彩時,能準確的表現四季不同的色彩特徵,但近、中、遠景色彩的變化表現不夠。

  《生活中的暖色》是讓學生了解生活中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識,並能根據觀察或回憶表現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現象。教學中通過對比觀察《紅色的房間》和《尼斯的英格蘭散步大道》,組織學生積極討論,體會冷暖色給人的不同感受。在創作時啟發學生採用多種方法、多種表現形式去創作表現,如油水分離、點彩、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水粉等,在表現暖色的畫時提醒學生注意冷暖色的搭配使用,有少數學生出現冷色使用過多和乾脆不用冷色的情況,教師注意給予適度的指導。

  《生活中的冷色》是一節色彩基礎知識課,旨在培養學生感受和認識色彩,能辨別冷暖色調並感受冷色美感,提高學畫色彩畫的興趣及表現技能。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我準備了大量的冷色圖片,充分利用圖片、畫家學生作品等。通過圖片、作品對比,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進行講解舉例。

冀教版五年級教學反思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小學美術教育反思隨筆
小學美術教師反思總結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範文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800字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隨筆
小學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小學美術研修反思日誌
小學美術聽課反思
小學美術聽課反思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思考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