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真菌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類蕈類,另外真菌也包括黴菌和酵母。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生物真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真菌。

  2.說出真菌的主要特徵。

  二能力目標

  1.嘗試運用對比的方法找到真菌區別於植物和細菌的特徵。

  2.嘗試將觀察到的特徵用科學的語言進行描述。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進一步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二、教學重點

  真菌的主要特徵。

  三、教學難點

  利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和黴菌,總結歸納真菌的結構特點。

  四、教學準備

  教師:各種真菌的圖片,以菌治蟲的視訊,真菌孢子繁殖的視訊。

  學生:發黴的橘子、麵包片、食用的蘑菇、放大鏡。生物材料放在封口的透明塑料袋中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教師:先請大家來看一小段視訊播放視訊《蝗蟲被分解》,天吶!這隻蝗蟲怎麼了?學生紛紛提出猜想,教師對其中有創造力的想法和正確的想法給予鼓勵。

  教師解釋:其實事情的開端僅僅是一粒肉眼看不到的小“塵埃”落在了它的身上,這可不是普通的灰塵,而是一種真菌的孢子。

  【設計意圖】用簡短而精彩的視訊資料,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2.教師提問:對於真菌你們瞭解些什麼?你能用最精煉的詞語說說你所知道的真菌嗎?教師將學生提到的關鍵詞簡要記錄在副板書上

  【設計意圖】用這樣自由發言的形式對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快速地檢測,無論對錯都簡要記錄,然後在學習過本節知識後讓學生對自己原有的認識進行審視和修正。

  二真菌的形態

  1.過渡:同學們對真菌的瞭解不少,但這些都是正確的嗎?我們先來看看真菌到底長什麼樣子。

  2.實物觀察: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材料──發黴的橘子、麵包、蘑菇,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嘗試用語言描述它們的形態特徵。提示不能將塑料袋開啟,可以用手撕取少許進行深入觀察

  3.顯微鏡觀察:引導學生取一滴發酵饅頭的溶解液,滴碘液觀察酵母菌,用鑷子在發黴饅頭上取少許黴菌塗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觀察青黴的孢子和透明的菌絲。強調取材一定要少,否則堆在一起不透光,不易觀察。

  4.圖片:教師通過PPT補充各種形態的真菌,並對圖片進行簡要介紹圖片是實物還是模式圖,是顯微圖還是原圖等。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真菌形態差異很大為什麼說它們都是真菌?

  【設計意圖】第一,展示形態各異的真菌讓學生感性地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第二,形態不同但是卻屬於同一個大的類群,說明它們還是有相同的地方,讓學生感受辯證地思考問題。

  三真菌的結構特徵

  1.教師:如果我們不能直接從外部的形態找到這幾種真菌的共同特徵時你還有什麼辦法?引導學生說出從細胞結構和生活方式上尋找共同點。

  2.教師給出幾種典型真菌的細胞結構示意圖和生活方式相關資料。學生閱讀資料嘗試著從圖和文字中提取資訊。

  3.教師對學生提取到的資訊進行總結記錄在板書中。

  4.教師提出進一步思考的問題:真菌是植物嗎?和細菌有什麼不同?教師用PPT出示植物和細菌的細胞模式圖、營養方式、生態系統組成等相關資料輔助學生進行對比,找到三者間的異同。學生回憶植物和細菌的形態結構特徵和營養方式,並與真菌進行對比。

  5.得出結論:真菌有真正的細胞核,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因而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是異養型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是分解者。

  【設計意圖】子曰:溫故而知新。我們在教學中不斷讓學生回憶舊知識,進行橫向的對比。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學會構建知識網路,找到知識間的關聯。另一方面,比較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方法,對於學生思維的成長髮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真菌的繁殖

  1.過渡:還記得剛剛上課時我們看到的那隻蝗蟲嗎?真菌是怎樣把它化為烏有的?是一個真菌在起作用嗎?

  2.出示黴菌的菌落,它們是怎樣繁殖的?播放視訊,風力作用下大量飄散的孢子和雨滴落後噴射出的孢子。補充說明: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我要求你們把帶來的生物材料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了嗎?提出問題:孢子要想萌發需要什麼條件?學生回憶蕨類植物孢子萌發的條件進行知識遷移,體會藉助雨水力量進行繁殖的生物設計之巧妙。

  五生活中的真菌

  1.過渡:現在我們瞭解了這麼多關於真菌的知識,它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

  2.出示圖片:冬蟲夏草,靈芝,葡萄酒,醬豆腐腐乳,饅頭面包、青黴素等,以菌治蟲的方法及其優勢。出示另一組圖片:發黴的食物,補充說明不用圖片可能引發的一些疾病。

  3.引導學生從中歸納在出真菌和人類的關係。

  【設計意圖】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永遠是雙刃劍,讓學生認識到我們需要和其他生物建立和諧的關係。

  4.佈置作業:製作孢子印痕

  八年級生物真菌教學反思

  1、學生資源是一個有待開發且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對這一點非常重視,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成為學習的主體。利用學生的自身感受、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拉近了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距離。

  2、培養學生髮現解決問題的能力。人們常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在日常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學生常常是熟視無睹,很難從一些常見的現象中發現問題,這節課就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根據常見的生活現象提出問題,再設計實驗的方法步驟,並通過實驗結論得出指導生活實踐的好方法。

  3、因本節課的“探究影響黴菌生長、繁殖的因素"實驗用時較長,但課堂上時間緊迫,學生來不及仔細考慮、交流,效果較差,應改為課下探究較好。

八年級生物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教學設計
八年級生物社會行為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八年級生物真菌教學設計
初中七年級生物下冊教學設計
八年級生物真菌同步練習題_七年級生物
蘇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八年級生物實驗教學計劃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學計劃
八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教學計劃
八年級體育籃球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教師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