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十一課女媧補天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十一課《女媧補天》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十一課《女媧補天》,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十一課《女媧補天》

  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上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一直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不知過了多少年,一天夜裡,女媧突然被一陣“轟隆隆”的巨大的響聲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田野裡到處是洪水,許多人在水裡掙扎。

  看到這些,女媧難過極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滅.又造了許多小船,救出掙扎在洪水中的人們.

  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被救上來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冒火。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於是,她跑到山上,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可是,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先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裡面,用神火進行冶煉。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裡,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補好了。

  現在,人們常常看見天邊五彩的雲霞,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十一課《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一、質疑問難,引出精彩

  在學生讀課題後,我問他們想知道什麼。學生的問題提的很好,提出了兩個中心問題“女媧為什麼補天”和“女媧怎樣補天”。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女媧為什麼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災難來臨前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災難來臨後可怕的情景。在學習災難來臨後的可怕這一自然段時,學生又出乎我意料地質疑“為什麼天會塌下一個大窟窿”。這時,我正遲疑要不要給他們講講共公怒觸不周山的故事時,沒想到班裡又小手如林,“老師,我知道為什麼天會塌下一個大窟窿,那時因為水神和火神打架時……”“老師我也知道這個故事叫《共公怒觸不周山》,我也看到過的。”我感嘆孩子們豐富的課外知識,這是課外書給他們帶來的知識,正是他們質疑問難的精神,才使他們的這一課外知識得以展示,也使課堂出現了精彩的亮點。

  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應該是閱讀教學的永恆主題,“以讀為本”應該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在這節課上,“讀”貫穿始終,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體讀,個別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讀有利於對文字的揣摩;出聲朗讀能加強感受、增強記憶;指名朗讀可以給對文字有不同感悟的學生施展個性的空間;自由朗讀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受文字,品味語言。集體朗讀有增強氣勢、激發共鳴的功能……同時,為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我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做文章,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使學生獲得情感、昇華情感。

  三、挖掘課文的空白點,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但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字的空白點,將文字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補白想象:讓他們說說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說得很好。有的說:“我彷彿看到洪水衝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說:“我彷彿看到孩子們在哭著尋找爸爸媽媽。”在這些補白想象中,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並運用了語言。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十一課《女媧補天》教學建議

  1、識寫生字指導:

  可引導學生複習鞏固已學過的識寫字方法,自主獨立識寫生字,如熟字帶生字、加減或替換偏旁、字形比較等。教師可略作提示:“冶”讀“ yě ”,不要讀成“ zhì ”,“掙”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 zhēng ”,不要讀成“ zhèng ”;要發現書寫規律,注意“燃、熄、煉”中“火”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感悟故事的神奇:

  課文後小夥伴吐了一個泡泡:“女媧真了不起。”這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感悟故事的神奇。的確,課文寫得夠神的了!課文先概括寫了自從女媧創造了人類,大地到處是歡歌笑語,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接著,筆鋒一轉,“不知過了多少年”,極言時間之久。課文描繪了“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所導致的悲慘景象:地被震裂了,山岡上燃燒著大火,田野到處是洪水,許多人在水火中掙扎。這幅畫面,沒有誇張和想象,是難以描畫的。接下來,略寫了女媧求雨神熄滅天火,造船拯救洪水中的人們,為後面情節的發展作鋪墊。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主體,主要寫了女媧找齊五彩石的經過和用神火冶煉五彩石的艱難。“她忙了幾天幾夜”“煉了五天五夜”從時間角度突出女媧的神力,在寫到女媧補天時,只見她端著一個裝滿液體的大盆,對著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寥寥數語,從看似輕鬆的動作中,凸現女媧的神力,使故事更加具有了神奇的色彩。教學時先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再互相交流,然後抓住第三、四自然段深入學習。可讓學生找出哪些詞句表現了女媧補天的艱難,教師可相機板書。

  3、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復述:

  課後練習第二題目的是要求學生複述課文,教師可以作些指導。複述是把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不能背誦原文,要把課文內容儘可能詳細地講出來。複述前要熟讀課文,記住故事的情節和重點詞句,把課文內容變成自己的話。複述時,話要說得清楚、明白,就像是在給別人講故事或介紹某種事物一樣。教師可以選擇部分或全篇進行示範,學生再仿照教師的示範分組練習。

  4、積累優美生動的語句:

  課文改編自《淮南子·覽冥訓》,原文為“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載。火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水。蒼天補,四極正;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由此可以看出,原文只是若干片段,課文作者進行了再創作,通過合理想象,進行了巧妙的綜合、連綴和加工,使這個神話故事完整、豐富、生動。如描寫天塌的情景,通過一連串疊詞的運用***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逼真傳達出人間的慘狀;還有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的運用***找—挖—放—煉—化—裝—端—潑等***十分生動傳神;又如課文結尾段,“現在,人們常常看見天邊五彩的雲霞,傳說那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看似寫得隨意,實則非常抒情、流暢,餘味深長,值得好好朗讀和積累。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十三課和時間賽跑教學設計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五課太陽是大家的
相關知識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一課我最好的老師同步練習題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九課寓言兩則練習題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九課寓言兩則練習題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八課父親的菜園練習題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八課父親的菜園練習題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七課魚游到了紙上練習題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七課魚游到了紙上練習題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一課愛因斯坦和小女孩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一課太陽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習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