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寬頻網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寬頻網我們天天用,但四年級語文老師如何製作“寬頻網”課堂教學設計呢?小編為四年級語文老師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寬頻網教學設計案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年級語文下冊園地一“寬頻網”教學設計

  用“簡縮”記憶法教“五嶽”“五湖”

  學語文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積累大量語言文字素材。尤其是小學階段,做好積累對學生以後的學習生活有重要意義,所以記憶就顯得尤為重要。

  記憶被《思維詞典》列為思維訓練的四個重要內容之一***觀察、記憶、思考、想象***。記憶不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漫無目標的誦讀,而是要真正“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如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輕鬆自如地識記大量知識內容?“簡縮”記憶法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策略。所謂“簡縮”記憶法也就是“語詞輔助記憶法”***《詞典》稱***。即抓住某些關鍵詞、中心詞記住大量閱讀材料。

  本單元的“寬頻網”要求蒐集並儲存祖國錦鏽河山的資料,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感。教材中介紹了祖國的五大名山***五嶽***和五大淡水湖。具體教材如下:在我國的無數名山中,有五座山因景色獨特,富有文化內涵被稱為五嶽,它們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其中東嶽泰山為五嶽之首。

  在我國廣闊的土地上,湖泊星羅棋佈,其中洞庭湖、鄱陽湖、洪澤湖、太湖和巢湖被稱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上述教材除師生將蒐集到的有關五嶽、五湖特點的資料進行交流外,對五嶽、五湖名稱的記憶可以這樣進行教育。

  記住“五嶽”只要記住兩句話“:東、西、南、北、中;泰、華、衡、恆、嵩。”前句講了“五嶽”的排列順序。因為這順序不是“東、南、西、北”的常規順序;後句講了具體的山名。這兩句話因為押韻順口,也就易讀易記。簡縮前一句時,可歸納出“抓第一個字”的方法,因為這方法是初用,教師可提示得清晰些。歸納後一句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照前面的辦法簡縮,即讓學生舉一反三。

  簡縮“五湖”時也可運用抓第一個字的方法,簡縮成“洞、鄱、洪、太、巢”。當然,教師在教其他要求學生記憶的教學內容時,也可以採用此法,並且可以將以前的教學內容拿來“回放”,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年級語文下冊園地一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的教學,重在提高學生實踐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下面我以習作為例。習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順序寫校園裡的景物,或者別處的景物,還可以寫寫發生在校園裡的難忘的事。我們就先來選擇寫寫我們朝夕相處的校園。

  先帶學生到校園裡走一走,選定自己喜歡的一處地方駐足觀察、思考,完成片斷練習。片斷內容可以是細緻地景物描寫,也可以寫寫發生在此地的一件事情。

  然後,全班評改。評改要求:景物描寫的過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來描寫,是否選擇了恰當的描寫方法***描寫方法已在語文園地一“我的發現”一欄中有體驗、有訓練***;事件記敘的過程中,是否與此地的景物、環境有所聯絡。

  最後,讓學生選擇經典的片斷再次遊覽校園,列出遊覽的先後順序,加上開頭和結尾,將精彩片斷連成篇。

  這樣的習作指導重在作文的二次生成。教學時以過程性評價或形成性評價為主,以終結性評價為輔。我認為,在開放的作文活動中,有利於學生喚醒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我手寫我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用真實的筆觸表現生活,表現自我。以生活為主線,要善於捕捉學生生活的資源,把學生生活中的資源,作為張揚學生個性的源泉。在現實生活中,養成學生樂於探究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的責任感,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良好個性品質。

  教學思考:

  語文園地的教學要以生活為主線,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學的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執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式,因此表現出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實踐的。

  四年級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設計方案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性活動,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作為語文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並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在我的高效課堂模式裡,匯入是一個重要步驟,而我也覺得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激發興趣,設定懸念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突破重點,切忌生硬

  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於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

  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提問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並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結果。如果僅僅只要求回答是與否,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活躍課堂氣氛、啟發思維、發展智力。

  3、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三、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首先,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有一次做完課堂練習,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我讓學生互相參觀試卷,然後說出自己認為練習做得最好的同學,學習差的學生說了優生的名字,同樣學習優的學生也有說學習差的學生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當老師容易,當好老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影響課堂的因素很多,為了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直至高效,還不僅僅要以模式和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


小學語文課四年級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寬頻網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二課白鯨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分析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教學分析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習作
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八課山爺爺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課所見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課天窗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九課訪蘭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