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你想要了解什麼是教育嗎?這對你來說有什麼樣的感悟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窮,就不辦學校嗎?

  一個一直無法解決的難題就是越窮的地方教育越落後,而越富的地方教育越發達。這已經是事實不可否認,就因為這個難題,出現另一個現象:富人家的孩子能上好的中小學,窮人家的孩子只能上差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就越來越不均衡。為了教育均衡某些地方採取撤併山區落後的學校,讓貧困山區的孩子也享受城鎮的教育資源,達到教育資源共享。

  為什麼貧困山區的教育越來越落後,以致被撤併。我想這是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將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生理需要中最重點的就是溫飽問題,溫飽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人們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賺錢,沒有條件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是目前的讀書不是謀生的唯一手段,讀書只是明理養生。家長培養孩子大學生畢業需要幾十萬元,而拿到的工資還不如將培養的幾十萬元放私人利息的多。更可惜的是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呆在家裡被父母養著。這對於貧困山區的家長來說,讀書擺脫不了家庭的貧窮。所以,目前的貧困上的家長對孩子讀書的要求也只是初中畢業或學一技之長,憑著孩子自己的能力賺錢,追求的自食其力。貧困山區先富於起來的人都移居別處,帶著孩子去好學校就讀。貧困山區的教育就這樣窮人家不關注孩子的讀書,關注孩子讀書的都轉學了,教育就越來越落後,生源也就越來越少,以致自然消亡或被撤併。

  貧困山區學校撤併的另一個原因是教師,教師也迫切離開貧困山區入城鎮教書。目前願意留在山區教書的教師很少,一般教師的房子都在小鎮或在小城,學校離家很遠,一個家“支離破碎”。合併後就可以享受天倫之樂,閤家團聚。教師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自尊,在貧困教書被家長誤以為沒有水平,到城鎮教書相對好一點。所以,教書聽到學校撤併欣喜欲狂,希望立刻就撤併,不需要為了調動“燒香拜佛”到處奔波。

  另外一些在外借讀生的家長也急於撤併,她們在撤併後就可以不需要交幾千塊借讀費。

  最後就是領導的意圖,領導關心的資源浪費和資源均衡。在貧困山區投入資金不划算,生源越來越少,平均一個教師只教兩三個學生。一所學校從一年級到九年級也只有一百多個學生,教師配置是按照學生數和班級數的,十個學生也是一個班級,配置教師一個班級必須要三個左右。這是教師資源的浪費。除此,還要投入硬體裝置,多媒體教室,電腦房,實驗室,音樂室,危房重建,教師宿舍等,這些不配備又不符合教育法,配備實在是浪費。只要學校願意撤併,鄉村幹部同意撤併,有學校願意接收,撤併就毫無疑問。

  至於撤併後的細節問題,比如城鎮學校的飽和狀態,撤併進的學生管理問題,貧困家長的負擔問題。這些問題當然是屬於後一步工作了,貧困山區學校的撤併好像是大趨勢。

  :憶,小學校園

  2004年,我背上那嶄新的書包,走進那嶄新的小學校園,走進陌生的班級,走向嶄新的生活.2010年,我即將背上破舊的書包,走出我懷念的小學校園,走出我深愛的班級,再見我最愛的同學.

  在一年級一班,李老師正在向我們打著招呼,互相認識,我認識了我的同桌——永遠比我高一釐米的祁姍姍。李老師很溫柔,總是對全校最小的我們細微不致的照顧,什麼大事兒小事兒都找她,為了我們這班“迷途”中的小鳥忙出忙進。李老師很凶,我們一不聽話,就像楊老師一樣愛用尺子敲桌子,都敲斷好幾把了,罵人的時候卷卷的頭髮突然膨脹起來,可怕極了。那時我們的第一位班長——總比我矮的黃蓉,小小的身影,總是站在講臺上大聲喊叫著,被阮迪希欺負的一會就哭鼻子。

  在三年一班的課室裡,一個老師正在聚金匯神的講課——永遠比我矮的王老師。王老師瘦瘦小小的,戴著一副眼鏡,顯得威嚴十足。王老師不罵人,但她和我們說理的時候,總會像被人罵過一樣,一把鼻涕一把淚。到了三年級,我們班的六位女生結為姐妹,組建了自己的祕密花園——海印南苑。在那裡,有我們留下的痕跡,有我們留下的歡笑,也有我們留下的美好回憶。祕密花園已經不如以前了,我們也再也沒有一起回去那裡了。

  在五年級一班的講壇上,一個剛生完孩子不久的可愛年輕媽媽,頂著小卷發,講著人生的哲理——如媽媽一樣的江老師。江老師不喜歡罵人,只是我們做錯了什麼事,她出於擔心,著急,再會火氣大一點,音響大一些。江老師像媽媽,不是我在誇獎,而是她的嚴格,她的慈愛,她的寬容,她的微笑,她的著急,還有她的嘮叨,都深深地讓我記在心裡。這位媽媽是老太婆,一件事總能嘮叨好幾遍,才起一點兒風,就急著要我們穿衣服,沒有衣服的一定要穿上才行,不穿也就還不罷休嘞。

  在六年一班的門口的牆上,掛著一張張笑臉,那嘻嘻哈哈的樣子,真令人回味。我們長大了許多,我們學會了尊重,學會了寬容,學會了生活,學會了為他人著想,還學會了做人,做一個腳踏實地、令人尊敬的人。長大了許多,我學會照顧弟弟妹妹們,叫我姐姐的人更多了,只要是別人叫我姐姐,我總覺得自豪,因為以前都是別人照顧我,現在,我有能力去照顧別人了。現在的我們,更加會珍重友誼,愛惜著得來不易的感情,輕輕守護著它,用歡聲笑語包圍著它。

  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六年的小學生活就這樣一閃而過了。面對即將分離的那一刻,面對我最愛的老師,面對我最最深愛的同學,我卻怎麼也說不出“再見”兩個字。幸福的時光是那麼短,我停留在最後一秒,時常想可不可以賴著不走,但隨著時間的定律,我不得不離開生活了六年的學校,而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憶……

  :有感於"師範類學校應開設格鬥課"

  最近幾天,恰逢“兩會”召開,大家對報告中關於教育問題的闡述也議論得比較多,對代表、委員們提出的教育問題議案也很關注。今天課間,大家正說著此事,只聽到一個年輕女教師大聲說到:“我強烈建議師範類學校都要開設格鬥課。”此言一出,引來大家一陣鬨堂大笑,並且都用眼光齊刷刷地看著她。只見他表情嚴肅,神情悽切,原來他不是在開玩笑。略加玩味,我的心頭漸漸開始有點酸楚,知道她肯定又是受了學生的委屈才有感而發的。

  當老師的都知道,現代教育思想越來越強調學生性格個性化,師生關係平等化,教學方式民主化。這樣實施下來的結果就成了學生越來越我行我素,一個個性格張揚而且蠻橫霸道。而教師的管理許可權越來越小。在師生矛盾面前,教師總顯得那麼弱勢。所以現在很多教師都經常感嘆面對學生是越來越“無可奈何了。”別說是教師個人,就是學校對於頑劣學生也是沒有辦法的。如果學生調皮搗蛋經常破壞課堂紀律、或者上課就是不聽講專門倒頭大睡、課外就是不做回家作業,或是經常逃課、沉溺於網咖,甚至是經常惹是生非打架鬧事如此等等。你學校能拿得出什麼有效地懲戒措施嗎?沒有吧!既不能體罰也不能變相體罰,不能心罰也不能實行經濟處罰,更不能開除。因為學生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義務教育法》保護著呢?

  更有甚者,現在有些頑劣學生開始學會“欺負”老師了,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女教師經常會受到這種“待遇”,課堂上學生起她的哄,故意跟她對著幹,不把老師放在眼裡,甚至用戲謔的語言“調戲”教師。你千萬不要以為我是在危言聳聽,我原來也以為這種場面只在香港爛片或韓國爛片中才有,沒想到現在已經天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所以現在很多年輕女教師都怕進教室,一想到××班、××同學,心裡就有極大的障礙。不僅擔心課堂教學組織不了,就是連自己個人的人格尊嚴和人身安全都怕保證不了。一邊有教學質量的考核壓力,一邊有學生搗蛋的心理陰影,處在這夾縫中的教師們也真難為你們了。

  “強烈建議師範類學校開設格鬥課”,這當然只是這些教師在極其無奈的情況下發出的一種宣洩,但是從這種宣洩中,那些教育的謀事者們難道就沒有聽出一些話外音嗎?

小學五年級階段散文
小學教師散文
相關知識
小學教育散文篇
小學教育散文
小學教師散文
有關小學教師教育散文
小學教師教育散文篇
小學教育調查報告範文
小學教育學習心得論文
小學教育崗位實習工作總結範文
關於小學教育教學論文範文
小學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