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中的藏戲藝術有600多年的歷史,比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小編在此整理了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知識點,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課文知識點

  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有據可考的就有275個劇種。藏戲,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在祖國百花藝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藏戲藝術有600多年的歷史,比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

  課文按說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以總──分──總的關係結構文章。先用三個排比句概括介紹藏戲主要特點:“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傑布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許下巨集願,發誓架橋”“組成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成為藏戲的開山鼻祖”。緊接著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徵──“面具”的特點及作用。然後簡略地說明其他特色:舞臺簡樸;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隨著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它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順序、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北京的春節》有較大的不同。從內容看,《北京的春節》介紹的是節日風俗,而本文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從表達順序看,《北京的春節》以時間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從表達的方法看,《北京的春節》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採用比喻、反問、象徵、誇張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看,《北京的春節》的語言自然、平實、準確、精練,京味濃郁,耐人尋味,而本文的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領學生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地表達;二是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瞭解藏族的文化。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詞句知識點

  【詞】

  劇種:戲劇藝術的種類。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吞噬:噬:咬。吞食。

  雄渾:本課指歌聲雄壯渾厚。

  活佛:本課指喇嘛教中用轉世制度繼位的上層喇嘛。

  女巫: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職業的女人。

  壓抑:對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發揮。

  敦厚:忠厚。

  演繹:一種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關於特殊情況下的結論。本課可作表演、表現來理解。

  招徠:招攬。本課指藏戲開場用陳述藏戲歷史的方式招攬觀眾。

  優哉:優:美好,舒服;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開山鼻祖:開山:佛教用語,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創立寺院。鼻祖:比喻創始人。原指某一事業的創始人。本課指唐東傑布是藏戲的創始人。

  兩面三刀:比喻陰險狡猾,當面一套,背地一套。

  隨心所欲:隨:聽任;欲,想要,希望。心裡想要怎麼做就怎麼做。

  【句】

  1、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

  課文開篇的表達方法新穎獨特,用反問句的形式先聲奪人,強調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點。同時,也為本文將著力描述面具的顏色、形狀及作用埋下伏筆。

  2、還是從西藏高僧唐東傑布的傳奇故事講起吧。

  這句話在全文謀篇佈局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前面總括藏戲三大特點,用“還是”轉折,介紹唐東傑布的傳奇故事及藏戲的形成。唐東傑布是藏戲的創始人、開山鼻祖,沒有唐東傑布就沒有藏戲。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傳奇故事: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超越尋常的故事。

  3、那時候,雅魯藏布江上沒有什麼橋樑,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練準確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寫,再現了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間接歌頌了唐東傑布的高尚品質,說明他許下巨集願、發誓架橋的思想根源,也說明民間藝術源於生活,根據時代的需要而產生。

  4、面具運用象徵、誇張的手法,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

  藏戲面具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為什麼得以保留?這個句子作了精當的回答。句子的前後部分是因果關係:“運用象徵、誇張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是結果。象徵的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某種特殊意義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戲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純潔,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誇張的手法:為了啟發觀眾的想象力,用誇大的事物來表現。比如,藏戲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兩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5、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唐東傑布組成藏戲班子的目的是“勸人行善積德、出錢出力、共同修橋”,所以對演出舞臺、道具等沒有過多的要求,只要有觀眾,能起到宣傳效果就行。

  6、藏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最初的藏戲沒有劇本,全靠師父言傳身教,全靠在戲班排練和演出過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曆史的藏戲得以保留和發展,成為藏文化的“活化石”。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知識點測試題

  一、填空題

  1、藏戲的開山鼻祖是*** ***。

  2、藏戲的表現形式是*** ***。

  3、藏戲表演的內容是*** ***、*** ***、***勸人修善***。

  4、藏戲用*** ***、*** ***樂器伴奏。

  二、選擇題

  1、藏戲靠*** ***形式推動劇情發展

  A、說唱形式;B、唱的形式;C、解說和說唱的形式

  2、藏戲表演的程式是*** ***

  A、開場+正戲;B、開場+正戲+結尾;C、正戲

  3、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更突出、性格更鮮明的形式*** ***

  A、動作;B、面具;C、說唱

  三、判斷題

  1、藏戲,又稱“阿吉拉姆”。*** ***

  2、藏戲中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面具形狀相同,顏色不同。*** ***

  3、唐東傑布是為了修路而組成藏戲班子。*** ***

  4、國王的面具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威嚴。*** ***

  5、村民老人的面具用白布或黃布縫製,以示樸實敦厚。*** ***

  6、藏戲藝人站立而唱,觀眾席地而聽。*** ***

  7、藏戲藝人動作豐富多彩,唱腔一樣。*** ***、

  8、藏戲演出,時間不定,隨心所欲。*** ***

  四、連線題

  浙江     越劇

  四川     黃梅戲

  廣東     粵劇

  江蘇     二人轉

  河北     川劇

  河南     崑曲

  安徽     評劇

  山西     晉劇

  黑龍江    豫劇

  五、簡答題

  藏戲是怎麼形成的?用自己的話概括敘述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八課各具特色的民居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知識點
相關知識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手指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句子賞析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課匆匆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教材解讀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同步練習題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課藏戲同步練習題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五課泉水知識點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課十六年前的回憶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