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屈原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屈原雖然身處一群小人之間,但他潔身自好,終成為深受人民景仰和懷念的愛國詩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悼屈原

  如果問在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華的詩人是誰,我想應該不會有什麼確切的答案,但如果說哪位詩人開啟了中國詩人個人獨奏的時代,我想那就非屈原莫屬了。

  一個詩人的偉大,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才華,更重要的是隱藏在他才華之下的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愛國,是一種高尚的品格,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尤其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高速發展的時代。更多的人變得自私,變得冷漠,變得驕橫跋扈。對於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往往不屑一顧。如果,一個人連大道理都不懂,那其他的道理又會懂得多少呢!

  很多人不喜歡聽別人說大道理,感覺自己很懂,但卻總是無視,其實那是真的不懂。屈原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國家,即使屢遭迫害,即使顛沛流離,即使放逐他鄉,他也不改自己的初衷。他是文人的楷模,是詩人的典範。這也許就是從他之後的幾千年來的文人、詩人都會理所當然地把忠君愛國當成自己使命和追求的一個重要的緣由。

  屈原,名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所以也可以說他是貴族出身。但他並沒有那些自認為是貴族的那種自以為是的傲慢與輕狂。他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戰火四起、危機四伏,同時這又是一個由分裂到一統的時代。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他愛自己的國家,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雖然,這種身為貴族的愛國與平民的愛國是不同的,因為這不免讓人想到這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但畢竟那時的人心是喪亂的,畢竟那時還沒有“獨尊儒術”的主張。然而,殉國的詩人,我想他是最初的那一個。

  君王有君王的死法,文人有文人的歸宿。用智慧安邦定國,用文學點亮生命,文人的歸宿應當是那輕靈飄逸的文壇,而不應是那寂寞冰冷的江河。“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慨雖能燃起後輩們的敬佩之情,卻難掩固執、愚忠的內心。獲得成功的方法有很多,愛國的方式也有很多,又何必以極端的方式去面對。

  然而,屈原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是值得被後人懷念和記憶的一生。《離騷》萋萋滿別情,怎奈《九章》與《天問》。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不畏強權卑躬屈膝,何其壯哉!他是勇敢的戰士,戰鬥在每一分每一秒,雖死猶生。文侯稱霸遂有三晉,亡國之楚仍有屈原。惜哉!壯哉!

  :紀念屈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你,屈原。你留下了這千古絕唱,把忠烈之酒撒向江中,將一身忠義留在人寰。

  面對國軍的昏庸,面對奸臣的排擠,面對破碎的山河,面對自己壯志未酬的困境,你無力迴天。

  面對同僚“不要拘泥”、“隨和一些”,和權貴們同流合汙的勸告,你發出“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的錚錚豪言。

  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那時你精神上是受到了多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你為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悲憤,頹敗地拖著沉重的步伐向汨羅江畔走去,吟唱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悲腔。你毅然投入奔騰的江流。

  汨羅江的一聲巨響,滾動一江夏暖春涼。這一瞬間,你帶走了自己的愛與恨、眷戀與無奈。對你來說,終究還是得到了解脫,只是你選擇的方式不同常人,你可能會認為,只有天堂才不存在饞臣、不被排擠。

  又是一個五月天,屈原,你聽到了鑼鼓聲,看到了彩旗飄揚嗎?那是人們對你這位忠士、烈士的懷念啊!瞬息的改變,卻留下了永恆的芳香。你的壯舉,永駐人心。

  :追尋像屈原一樣的靈魂

  端午即將來臨,很多人都在心裡渴望著。

  因為,端午可以放假。

  我們學生,好像天天都在期盼放假。所以,不管什麼節日,只要能夠放假,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值得高興的事情。

  我們當老師的,也渴望著放鬆心情。所以,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夠不在講臺上喋喋不休,就是最好的心靈小憩。

  然而,有些假期,是必須讓我們去追尋一種傷痛的,比如清明。

  還有,一些假期,是必須讓我們去追尋一個靈魂的,比如端午。

  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端午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美好日子。

  在那個有吃的就是幸福的童年裡,每天都幻想著過節。因為,中秋節每個人可以從父母手裡分到兩三個甜甜的月餅,每個月餅分成四塊,可以讓自己的嘴巴甜蜜好幾天。當然,需要小心翼翼的把它們東藏西躲,不然被貪吃的兄弟偷吃了,自己就只能眼巴巴的舔著包月餅的報紙了。春節最好,基本上每天都有兩三個水果糖,瓜子、花生之類的乾果可以伴隨自己半個多月,雖然,每天只是裝滿自己的小衣袋。

  盼望過節,就是盼望著一點美味,把自己的饞蟲驅趕。

  至於端午,在自己的記憶中,也一直懷著熱切的期盼。

  那時候,家裡不包米粽,只是聽說那東西透著糯米的清香,飄著粽葉的綠意,有著誘人的味道。每當聽人說起的時候,只能使勁嚥著口水,在心裡想象它的模樣。

  但是,端午卻有一樣東西是最實在的,那就是可以吃到雞蛋。

  雞蛋也是我童年記憶中的奢侈品,因為一年也難得吃上兩次。但是,每年端午,母親總要買來一些雞蛋,和著大蒜一起煮熟,然後一家人還是每人可以分到兩三個。

  那雞蛋是很美味的,雖然透著我不喜歡的大蒜的味道。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節日看得越來越淡了,特別是對節日的美食看得越來越淡了。

  如今,面臨端午,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端午的意義何在?

  端午的來歷既然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我在想,我們是不是該追求一個靈魂,像屈原一樣的靈魂。

  首先是要追尋一個像屈原一樣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的靈魂。

  屈原一生都在為楚國的前途擔憂,堅持自己的美政理想,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奔走,他呼告,即使在流放中也心憂君王。“雖九死其猶未悔”,是他對自己最好的總結。

  今天,環視我們四周,能夠堅持自己理想的人沒有幾個了。

  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幹什麼,學習目標不明確,整天渾渾噩噩過日子,哪裡談得上有崇高的理想,更不要說堅持了。

  有工作的人,比如像我們這些教師,早就被現實壓得抬不起頭來了。拿著一點微不足道的成績時時炫耀,很多人已經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只是把工作當成自己謀生的手段,而不是把它當成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路徑。

  還有社會上的許多人,每天沉迷於賭博、遊戲,無所事事,讓這個世界看起來好悠閒。

  我真的很擔心,長此以往,人將不人了。

  也要追尋一個像屈原一樣懷有憂患之心的靈魂。

  我們都知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大道理。但是,現實當中很多人缺乏了憂患意識,因此我們周圍越來越令人不解了。

  因為沒有憂患意識,所以我們自己缺少了前進的動力。反正,每天勤勤懇懇辛辛苦苦也好,馬馬虎虎隨隨便便也好,好像到月底領到的工資都差不多。於是,沒有了激情,沒有了追求,在現狀中安心,把前行丟到了腦後。

  因為沒有憂患意識,所以我們的學生越來越懶散。反正,自己的爸媽已經把未來的基礎給他們打好,勤奮也罷,混日子也罷,到最後都要過一輩子。於是,酷愛抽菸的有之,酷愛玩手機的有之,年紀輕輕十七八歲在校園光明正大耍朋友手牽手卿卿我我的有之。

  如果屈原還活在這個世界上,依然衣衫破舊,形容枯槁,看到當今這個現實,我估計他不跳汨羅江也要跳大渡河吧!

  還要追尋一個像屈原一樣滿懷愛國之心的靈魂。

  屈原一生都深愛著楚國,哪怕楚國給他的是痛苦,是流放,是絕望,他一直在心中呼喚著“楚國啊,我深愛著的楚國”。他的縱身一躍,是以死來昭示他對楚國如太陽一般火熱的心。

  而今,作為同樣生活在神州大地的屈原的後人,面對日本的窺伺、菲律賓的挑釁,我們有很多人抱著好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可能,愛國兩個字早就從他們人生的字典裡查不到了。

  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米粽也好、雞蛋也罷,早已經對我們的孩子失去了誘惑力,我們也只是把這些當成端午的一種形式而已。

  端午的意義不是讓我們放一天假,放鬆自己的心靈,更不是嘗幾個米粽,吃一頓大餐,而是讓我們在這一天,靜下心來,面對屈原的精神,去追尋自己的靈魂。

  唯有如此,屈原們才會安息,庇佑我們後人,在中華這片土地上,不斷地奔跑、奮飛、崛起,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想,創造東方奇蹟。
 

父親節經典散文
談端午的散文
相關知識
紀念屈原散文
紀念屈原散文_散文詩
紀念屈原散文_散文詩
以紀念屈原為話題的端午節作文五篇
端午節紀念屈原演講稿範文
關於屈原散文朗讀篇
關於紀念屈原的國旗下講話稿
紀念屈原的勵志詩歌_端午節紀念屈原的詩歌
為什麼要在端午節紀念屈原
紀念屈原的現代詩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