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細菌和真菌的分佈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不同環境都有細菌不同環境都有細菌和真菌。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細菌和真菌的分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說出細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養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包括配製培養基、滅菌、接種、培養等過程。
  3.說出細菌和真菌分佈的特點。
  ***二***能力目標
  嘗試採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積極參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與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及時互相交流經驗,學會與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動。
  二、教學重點
  1.說出細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嘗試採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三、教學難點
  嘗試採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佈。
  四、教學準備
  教師:培養菌落實物、培養基***配製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並高溫滅菌***、發黴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腖、氯化鈉、瓊脂實物、無菌棉籤,製作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在之前的對生態系統知識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瞭解了細菌和真菌。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在整個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麼,在生活中哪些環境中的細菌、真菌比較多?哪些環境中比較少?哪些環境中沒有細菌和真菌?同學們會認為,髒的地方***比如廁所***、溫暖潮溼的地方、抹布等細菌和真菌比較多。太空中、乾燥的地方、消毒水裡細菌和真菌比較少,而實際上這種認識不是完全正確的。教師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馬桶與手機的細菌和真菌的數量,同學們可能都認為當然是馬桶微生物數量多。
  教師展示馬桶與手機相比的資料。
  1.由英國《which?》雜誌開展的研究共抽樣檢測了30個手機。調查表明:現在英國人使用的6300萬支手機中有1470萬支手機存在健康隱患。
  2.一支普通手機上所攜帶的有害細菌量是男廁所一個衝廁手柄所攜帶細菌量的18倍,手機成為更大的衛生隱患。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環境中細菌和真菌無處不在,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佈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微小生物。
  【設計意圖】從學生了解的細菌和真菌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入手,再通過馬桶和手機比較,發現認知衝突,激發學習興趣。
  ***二***菌落的觀察
  通過資料我們知道手機上的細菌數量可能要比馬桶的還要多,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呢?我們可否通過實驗來驗證一下。如果做實驗,我們會遇到什麼問題?學生會對此提出很多的疑問如“細菌太小,看不見”“數量太多,沒辦法計數”“如何取細菌?”等。教師展示電子掃描電鏡下依次放大7萬倍後的釘子表面的細菌,讓同學們認識到,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無處不在,而它們數量之多、個頭之小的確成為我們實驗中遇到的大難題。如何能讓我們用教室現有的條件就可以進行探究呢?我們什麼時候能看到它們呢?同學們可能會想到發黴、腐敗食物上的黃點或黴點。教師展示培養基上培養的大腸桿菌的圖片,這些培養基上呈乳白色的不同大小的圓點就是大腸桿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細菌和真菌會不斷地進行分裂生殖,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成為菌落。1 mm3大小的菌落中,就可含有數十億乃至數百億個的個體。
  每兩個同學一組, 教師給每組準備一個已經接種並培養好的培養皿,請同學們進行觀察並完成以下任務。
  1.參照教材,比較細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區別並完成表格。
       
細菌菌落      
真菌菌落      
  2.判斷提供的實物中哪些是細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通過教材的閱讀和真實菌落的比較,同學們基本上能夠區分出細菌和真菌的菌落,明確可以通過菌落大小、表面形態、顏色等綜合分析菌落的型別。明確菌落是由單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集合體。
  【設計意圖】以探究驗證手機上的細菌是否要比馬桶上的多為切入點,讓同學們認識到要想了解細菌和真菌,首先要了解如何觀察它們。再通過教材中文字資料和實際菌落的比較,讓同學對於細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一個直觀準確的認識。

  細菌和真菌的分佈教學反思

  《細菌和真菌的分佈》這節課,我的整體思路是:首先讓學生能夠區分細菌和真菌菌落,我認為準備實物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所以我就準備了發黴的西紅柿、洋蔥、饅頭等發黴的食物,西紅柿和洋蔥的好處是雖然發黴,但很硬實,不至於讓學生反感,菌絲體也很清楚。饅頭的好處是它的菌落豐富,各種顏色的菌落都很明顯,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區分細菌和真菌。第二,培養基的製作,這個環節很簡單,但對探究《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這一環節也是以往教學最容易忽視的環節,原因是瓊脂一般實驗室沒有,而且製作培養基感覺也很麻煩,但通過親身實驗配置,沒有想象的那麼難,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第三,探究實驗的操作,有了培養基這個探究實驗就很容易操作了,遺憾的這個實驗不能在本節課上看到實驗結果,所以我利用培養好的細菌和真菌展示結果,來提升實驗的可信度,如果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實驗結果,效果會更好。我認為這個實驗對學生灌輸探究實驗的方法更重要,以往探究實驗學生很難想到對照實驗,所以這節課對強化對照實驗是一個很好的素材,應該把握好,所以沒有探究前我就通過習題,為幼兒園老師想辦法,教育小朋友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強化學生設定對照實驗。這樣探究實驗中的對照實驗能夠深深滲入學生頭腦中。我認為這個探究實驗更大的作用是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使情感、態度、價值觀滲入學生心中。

  本節課的不足是教學過程中語言功底薄弱,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教師講的比較多,引導學生創造能力的發揮沒有達到預設的目標。在觀察細菌和真菌的區別時,每個小組都能提供培養基培養的細菌和真菌,教學效果會更好。

醜小鴨教案設計及反思富有特色
兩位數加一位數教案設計
相關知識
七年級降水和降水的分佈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氣溫和氣溫的分佈教學設計
初中細菌和真菌的分佈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教學設計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
真正的英雄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四課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教學設計
真實的高度教學設計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分類教學設計
初中有理數的乘法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