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下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長久以來,上課、編制教案、輔導學生、業務學習是七年級生物學教師日常職業生活的重要內容。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生物下冊教學設計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胸圍差等活動,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2.通過觀察模型和演示實驗,提高觀察、判斷、推理以及科學實驗能力。

  3.通過分析資料等活動,概述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4.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由於學生未學到物理課中的擴散作用,且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是學生看不見、摸不著的,比較抽象***

  教學重點

  1.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

  2.肺內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

  方案一:深吸氣後屏住呼吸,看能維持多久,體驗氣體交換的意義。

  組織活動,引導學生說出氣體交換的重要性。

  方案二:聯絡自己的身體結構,對照模型或掛圖,觀察肺在人體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

  出示模型或掛圖,進行直觀教學引導學生觀察並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

  方案三:觀看錄影,小組交流討論。

  播放錄影,通過直觀手段引導學生了解肺的功能。

  方案四:回憶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回答提出的問題。

  複習舊知識,提出問題: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肺有什麼功能?

  2.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

  2.1測量胸圍差

  方案一:閱讀有關的課文後,一組同學上講臺給全班同學進行科學的操作,其他同學觀察操作過程。課後每位同學測量自己的胸圍差。

  提供軟尺,引導學生閱讀和觀察組織交流,並做出評價。

  方案二:上講臺演示的同學故意進行錯誤的操作,讓其他同學找出錯誤並糾正。

  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強調要仔細觀察,引導學生糾錯。

  方案三:學生課前測量自己的胸圍差,上課時小組成員將測量結果展示出來,並果進行交流討論。***課前佈置,上課時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或分組討論分析提綱中的問題,得出正確結論。

  2.2在測量結束後,嘗試提出問題,並進行交流討論。

  測重出示討論提綱,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討論提綱如下:

  你和其他同學的胸圍差有區別嗎?你認為你們的胸圍差的差別和什麼有關?

  胸圍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積的變化嗎? 胸圍差的大小說明了什麼?外界氣體如何進入肺?呼吸肌運動引起胸廓容積的變化活動:將手置於肋骨處,感受呼吸時胸廓的變化,交流討論,歸納出由於肋間肌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的前後徑、左右徑的增大和縮小的結淪。

  2.3組織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探究呼吸時胸廓的變化。

  2.4觀察錄影或模型演示,在教師的引導廠思考,並得出結論。

  2.5放映有關呼吸時胸廓變化的錄影或演示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明確容積變化引起氣壓變化,氣壓變化引起換氣。

  2.6質疑:胸廓的變化與呼吸有什麼關係?到底是胸廓擴大導致吸氣,還是吸氣導致胸廓擴大呢?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引導學生觀察,降低學習難度。

  通過打氣筒給氣球充氣的演示說明。

  2.3模擬膈肌運動

  2.3.1觀察教師的演示,分析討論並歸納出膈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上下徑的變化。

  2.3.2通過演示引導學生觀察討論。

  2.3.3小組討論後,全班進行概括小結: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胸廓容積變化,容積變化引起肺內氣壓變化,從而完成呼吸運動。

  2.3.4引導學生小結呼吸運動的過程。

  說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關胸廓擴張縮小與呼吸關係的例子***如冬天蓋厚被子感到胸悶等***。

  引導學生聯絡日常生活經驗,啟發學生說出胸廓擴張縮小與呼吸的關係,留下懸念:氣體進入肺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第二課時***

  1.複習上節課的內容

  回憶上節課所學知識,複習提問:胸廓的變化與呼吸運動有何關係?由學生的回答引入本節課內容:氣體進入肺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氣體進入肺內之後發生了什麼變化?

  觀看教師的演示實驗

  a.按資料分析中的實驗裝置操作;

  b.取兩個錐形瓶,分別裝入等量的石灰水,向其中一瓶內的石灰水吹氣,為什麼在實驗置中設定甲瓶?

  c.用口吹入的氣體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說明了什麼?

  d.人撥出的氣體和環境中的氣體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 ***耳球向另一瓶內的石灰水吹氣***,並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3.氣體交換原理

  嗅到教師噴出的香水,理解氣體總會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

  向教室內噴灑香水,引導學生了解氣體擴散的原理,說明氣體進入人體也遵循3.1擴散原理。

  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3.1.1觀看掛圖,認真聽老師講解。理清思路,綜合概括。

  3.1.2回憶所學知識,合作交流,歸納問題的答案。

  3.1.3引導學生歸納外界氣體進入人體組織內的過程,並對學生的答案及時進行反饋。

  將前後知識聯絡起來,自己解決疑惑。

  提問:進入血液的氧最終在細胞中的什麼部位被利用?引導學生聯絡前後知識,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3.1.4小結和練習

  引導學生從知識和能力兩方面小蛄本節內容,並指導學生做課後練習。

  課後實踐

  課後測量自己的肺活量,並和其他同學的肺活量進行對比。

  引導學生參與課後活動,並給予評價。

  教學反思

  初中生物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生物學是初中階段首次進入到學生視野當中的學科。如何進行有效的生物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講都是一個需要適應、磨合、探索的階段性問題。生物學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很大的特點便在於其課程內容都是緊緊貼合我們的實際生活的。對於這樣生動貼切的知識內容,如果仍然按照傳統固有的照本宣科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對於生物學科特點來講,顯然是不適合的。因此,採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讓知識自然而然地滲透於學生的學習中,是比較理想的途徑之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筆者比較多地引入了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合理氛圍,誘發合作需求

  任何教學形式的運用,都需要一個合理氛圍的烘托。如果只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某個教學活動進行直接套用,必定會導致整個教學過程的突兀和生硬。一個缺乏有效銜接的課堂,很難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更不要說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了。因此,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需要營造一種課堂氛圍,讓小組合作得自然,這樣學生接受起來也會容易很多。例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6章中,學生們將要學習有關食物鏈與食物網的知識。在課程一開始,我先通過多媒體展示了描述食物鏈與食物網的幾幅圖片,然後提問學生:在食物鏈當中,每個營養級是怎樣劃分的?生態系統當中的物質與能量是如何迴圈的?對於沒有相關知識基礎的學生來講,這兩個問題並不容易,學生們很自然地開始和周圍的同學進行討論。在這樣的狀態下,我順勢鼓勵學生展開分組討論。上述案例當中,筆者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氛圍的方式是誘發開展該形式學習的需求。也就是說,在先期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有意識、有方向地將學生們的關注重心向重點與複雜的問題上進行引導遷移,讓學生們產生想要通過小組合作來研究解決問題的期待與熱情。在這樣的思想氛圍之下,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便很好地順應了學生們的真實期待,學習效率自然提高很多。

  二、把握合作時機,合理分配時間

  當然,小組合作學習也並不是在任意時間段都適合開展的。對於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來講,小組合作學習更像是一個點睛之筆,應當將其置於整次教學的關鍵部分,也就是我們所強調的,要把握合作時機。那麼,這個時機應當怎樣把握和選擇呢?筆者認為,以教學內容的重要性為標準來進行考量是十分可取的。例如,在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第26章中,引導學生從整個生態系統平衡的高度來看待生態問題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實現學生生物學思維昇華的一個過程。因此,我將這個內容作為了本次小組合作學習的課題。我向學生介紹了葫蘆蘚、麻雀等生物大肆繁殖後引發嚴重生態後果的真實事件,然後請學生在小組中討論這些生物是好還是不好。經過激烈探討,學生們發現,在生態系統當中,評價任何一種生物不能以好或不好為標準,而是要追求整體的平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常常會選擇在比較重要或是複雜的教學內容當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很多教師總是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產生懷疑,其實不然。越是思維過程複雜的知識問題,才越具有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性。也正是在這種深入思考與探究的同時,學生們的視野才會被充分開啟。只要教師從旁進行充分的引導與鼓勵,學生們所得出的結論往往能夠超乎想象。

  三、科學分層搭配,優化合作效果

  很多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時,總會出現如下的問題:雖然將學生分組了,可是在小組討論過程當中,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進行有效參與,甚至會出現全組學生只聽從某一個或是某幾個知識程度掌握較好的學生的分析和指揮。小組合作儼然成為了好學生的一言堂,這裡的問題便出在教師在分組時沒有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例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第8章中,我將每5名學生分為一組,要求學生自主討論得出細胞分裂與分化的過程。在每一組中,我都儘量保證學生們各有所長,有的知識基礎比較紮實,有的觀察能力較強,有的繪畫能力較強,等等。在這樣的特長互補之下,學生們相互協作,通過閱讀理解、繪畫演示等方式高效地掌握了細胞分裂及細胞分化的規則,學習效果顯著。想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當中,就要保證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參與討論的機會與能力。因此,教師們就要各取所長,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特長的基礎上,將特長不同的學生分在同一組當中。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能夠從自身所長出發參與到小組合作當中,整個小組的探究實力也得到了綜合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告別以往由教師唱主角,把控全部課堂教學時間的情況,使學生們能夠自主掌握知識程序,開展靈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敢於將學習任務交給學習小組。經過小組合作學習後的知識,學生們往往能夠形成更為深刻的印象。與此同時,切身感受知識的探究過程之後,學生們對於生物學的認知也更為深刻了,有效提升了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

  作者:夏雲天 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

七年級下冊生物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練習試卷
多種多樣的運輸方式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七年級生物下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下教案設計
七年級生物下教學總結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教學設計
七年級生物下冊複習計劃
七年級有理數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物理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地理教學設計
初中七年級地理上教學設計
七年級地理上教學設計人口與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