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教學設計有著科學性,一是要求正確運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學的內在聯絡及其規律性,又反映教學知識的內在聯絡及其規律性,兩者相輔相成;二是要求這種思維流程順暢、清晰,富於條理性和嚴密性。這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一***

  第 22 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自三國末年至南朝歷史發展的大概脈絡:包括西晉的興亡、少數民族的內遷、東晉的簡單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戰、南朝的簡單概念。更重要的是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這一時期我國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狀況。
  [重點和難點]
  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是本課的重點內容
  江南地區的開發還是本課的難點。
  [教 法]討論法、問題導學法
  [學 法]引導學生理清本課的基本線索。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淝水之戰相關多媒體
  [教學設計]:
  1複習提問上節內容:三國建立的基本情況
  2匯入新課:
  回顧上課的內容,想一想:三國鼎立局面能否長久?為什麼?***學生各抒己見***
  3講授新課: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既然三國不能長久,那是怎樣結束的?***學生讀書思考並回答***
  說一說,西晉是如何建立的?這個政權存在的時間長嗎?
  想一想:為什麼西晉是個短命王朝?***學生討論,引出少數民族內遷***
  分析:民族內遷的意義。***課外延伸***
  二:淝水之戰
  用成語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戰。
  學生讀書回答:這場戰役的交戰雙方、各自擁有的兵力、最後的結果
  如何?戰後南北雙方狀況如何?引出東晉、南朝的建立。
  動腦筋:苻堅擁有八十萬兵力,卻不能統一江南,這究竟是為什麼?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根據你的所見所聞,你認為中國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個地區經濟更發達?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來就是比北方發達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出示材料***材料一:見課本提示框。材料二,見課本P129。***
  動腦筋:《宋書》裡描寫的南朝時的江南與司馬遷描述的江南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引出江南地區開發的有利條件***地理條件、政治條件***和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
  4、全課小結:指導動手學生整理本課的歷史線索。
  5、作業設定:想一想,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麼能得到開發?
  6、活動與探究:淝水之戰同在此以前歷史上的哪幾次戰爭相似?這些戰爭所取得的經驗、教訓,對現代戰爭是否有借鑑意義?為什麼?
  附:板書設計
  一、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都:建康
  二、從420年到5***南方經歷了宋;齊;樑;陳四個朝代,這些朝代都在建康,歷史上總稱南朝。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原因:A:北方人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
  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了許多良田

  ***二***

  第 23 課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能力。
  2、過程與方法:層層設問啟發啟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合作學習、發現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法突破對重難點的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動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從而初步樹立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歷史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北魏孝文帝改革
  難點: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學方法] 討論-引導-活動探究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北魏孝文帝改革相關多媒體
  [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
  公元420年開始,我國南方經歷了哪幾個朝代?都城在哪?歷史上總稱什麼?
  2.匯入新課
  北魏統治北方時期,民族融和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麼呢?歷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究竟起了什麼作用呢?今天這節課就要解答這些問題。
  3、探討新課: 提問:淝水之戰以後,北方處於什麼狀態?
  設問:結束北方混亂局面的是哪一政權呢?***學生答***正是鮮卑拓跋部建立起來的北魏政權。
  一、你知道嗎,北方是怎樣統一和融合的?
  下面大家閱讀課文,分組解決以下問題,並且每個學習小組還可以圍繞主題提出你們更感興趣的問題來共同探討解決?***時間五分鐘***
  鮮卑族是如何興起的?北魏政權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樣統一北方的?是在何時?結合課文的圖文資料談一談這種變化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哪些影響和衝擊。
  二、北魏政權為什麼要遷都呢?
  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們會同意遷都嗎?假如不同意,動動腦筋想一想孝文帝會用什麼理由來說服的大臣?北魏政權遷都洛陽後,你以旅遊者的身份談一談哪裡都發生了那些巨大的變化?
  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政府規定,官吏按季度領取俸祿,嚴禁貪汙;
  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農民向政府交納租稅,並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C:北魏孝文帝於494年遷都洛陽,並要求鮮卑人採用漢姓、學說漢話、改穿漢服,提倡同漢族通婚。
  意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程序,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改革家。
  今天我們回頭看一看,在我國56個民族中,還有沒有鮮卑族呢?他到哪裡去了?為什麼鮮卑族不見了?對此大家思考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給我們今天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麼啟示和感慨?
  4、學習小節:北魏統一北方後,在黃河流域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孝文帝順應這一趨勢,在其統治區域內進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過程,進一步促進了民族間的融合。
  5、課後作業
  1、 北魏是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 ]
  A.羯 B.鮮卑 C.氐 D.匈奴
  2、北魏孝文帝從哪些方面進行了改革?
  3、想想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出現過哪幾次統一局面?
  六、活動與探究
  閱讀教材中的自由閱讀卡,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漢族和少數民族相互影響的現象還有哪些?寫一份微型歷史專題報告。
  附:板書設計
  一、北方的統一和融合
  1、 北魏建立 2、統一北方 3、融合的概況
  二、遷都洛陽:
  1、遷都的原因2、遷都的作用
  三、孝文帝改革
  1、歷史背景2、主要措施3、歷史作用
  四、北朝的形成

  ***三***

  第 24 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說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數學.地理.農學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 過程與方法
  本課始終貫穿學生的探究小組合作學習,以誘思教學為主線。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刻苦鑽研是成功的祕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祖沖之和圓周率是本課的重點。圓周率及推算涉及複雜的數學概念和方法,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法和學法] 教法採用講述法與誘思法相結合。學法:合作探究討論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祖沖之和圓周率相關多媒體
  [教學設計]
  1、 匯入:教師可生動介紹引言中關於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和太陽系中有一顆小行星均以祖沖之命名的令中國人深感驕傲的事實***板書課題***
  2、講授新課:
  一、 祖沖之與圓周率
  教師安排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以小組為單位概括歸納祖沖之的主要成就及著作,並找出他在數學方面的最主要成就。教師重點講解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特別是在推算圓周率方面的突出成就:把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以後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一千年。結合教材,讓學生思考討論祖沖之最值得學習的地方是什麼。
  二、 酈道元和《水經注》
  教師在講述時應具體說明:大約在漢魏的時候,我國出現一部以全國水道為綱的地理著作《水經》。酈道元撰寫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專著。這部鉅著對後世有廣泛的影響。它不僅受到後世地理學家的重視,也為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農田水利學家、文學家所重視。
  三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教師先簡介賈思勰的生平事蹟,再讓學生閱讀課文,概括《齊民要術》的內容及評價。教師提出問題:為什麼說《齊民要術》是一部承上啟下的農學著作?要求學生結合教材正文與小字進行回答。
  3、小結:提出兩個問題1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幾位傑出的科學家?他們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引導學生討論回答並製成如下表格
人物 朝代 稱謂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沖之 南朝 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 《綴術》 在數學、天文學、機械製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圓周率精確地推算到小數點之後七位數字,較國外早近千年
賈思勰 北朝(北魏和東魏) 著名農學家 《齊民要術》 總結我國北方勞動人民生產經驗,提倡改革生產技術和工具,編成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酈道元 北魏 傑出的地理學家 《水經注》 寫出綜合性地理學專著。以水道系統為綱,詳細介紹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蹟
  4、作業:課後思考題
  附:板書設計
  一、祖沖之: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比歐洲早1000多年,著有《綴術》。
  二、地理學:酈道元著有《水經注》
  三、農學:賈思勰《齊民要術》--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書。

初中七年級歷史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第十九教案
相關知識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集
嶽麓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工作總結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嶽麓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末卷子答案人教版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試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調研檢測試題及答案
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質量考試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