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我們的遠古祖先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能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關於初一歷史我們的遠古祖先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在本課中教學設計環節簡明,自然流暢,將教學三維目標和諧地構建於教學設計中,緊密生成,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魂貫穿教學始終,落實識記與理解 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合作,啟發學生分析思考等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較好地實現了對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

  ***二***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始終把學生的動手、表達、想像、思考、討論、交流等各種活動貫穿始終,發揮學生的創造力,發揚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資料、動手實踐、分析比較、想像創新等能力。

  ***三***

  在匯入《我們的遠古祖先》人類的起源時,本來設想先從傳說入手,問道:“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的歷史,那麼人是怎麼來的呢?”學生立刻回答:“人是由猿猴變來的!”我有些高興,學生有知識基礎,又有些疑問,他們這樣肯定,是怎樣知道的?

  我接著問:“從古猿到我們現代人的進化經歷了哪些過程?”

  學生起嘴八舌的回答:“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現代人。”

  “完全正確,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小學科學課學過。”

  “學過的同學舉手。”結果全班學生都舉起手來,太意外了,學生的知識真是很豐富,人的進化階段這些知識在講世界史時才會講到。我立刻鼓勵他們:“大家能把學過的知識記住,並能用到,說明大家很會學習。”

  課程還要繼續,我不想失去這堂課人文的色彩,於是我說:“同學們已經揭去了人類起源的神祕面紗,有了科學的知識,但在我國和西方,對於人類的起源,也有著美好的傳說,有誰知道?”學生講了女媧造人的傳說,對於西方的“亞當、夏娃”的故事比較陌生,學生很驚奇,配合著簡報的使用,從學生的神態可以判斷出,很感興趣。

  傳說雖動人,但畢竟不是事實,人類經過從猿到人的演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什麼時候有古人類居住,是考古學家一直關注的問題,考古學家的發現證明,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在中國大地上,廣泛分佈著我們遠古祖先的遺蹟,我打出《我國境內主要遠古人類遺址分佈示意圖》,開始轉入正題。

  學生的生活各不相同,事實說明,不能輕視學生的知識資源,但怎樣開發學生的資源,真正讓學生參與、神入學習,需要在教學中,瞭解學生,做好備課,並在教學過程中靈活應變。

初一歷史三國鼎立教學反思
七年級歷史宋代的社會生活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初一歷史我們的遠古祖先教學反思
我們的遠古祖先課堂反思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七年級歷史宋代的社會生活教學反思
初三物理運動的快慢課後教學反思
初中歷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教學設計
初一歷史兩漢的經濟知識點
初中數學的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初三化學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學反思
初三化學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