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歷史總複習知識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對那些難度大、蘊含比較深的歷史知識,往往不能一次就能透徹領會,只有通過反覆地學習、思考,才能逐步全面、深刻地領會其中深奧的含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一***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一、明清經濟的發展
  1、從國外引進的農產品
  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
  3、絲織業的發展
  ***1***絲織業中心:蘇州、南京
  ***2***絲織業的規模:南京的絲織業到清代已擁有三萬多臺織機。
  4、制瓷業中心:景德鎮
  5、商品經濟空前活躍
  ***1***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晉商和皖南的徽商最為著名。
  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最早出現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僱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
  三、“閉關鎖國”的政策
  1、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
  ***1***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
  ***2***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3***為抵制國家的領土主權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閉關鎖國”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擅自出海貿易。
  ***2***清朝統一後的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前階段: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並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隻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
  後階段:只開廣州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規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貿易。
  3、“閉關鎖國”的影響
  ***1***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使中國落伍了。

  ***二***

  經濟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農業的發展
  1、江南農業發展的表現:
  ***1***農作物品種的引進***占城稻***
  ***2***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產量的大幅提高***“蘇湖熟、天下足”***
  ***3***茶葉、棉花等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棉花:從兩廣、福建到長江流域***
  2、江南農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1***經濟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氣候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南方自然條件保持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戰亂較少,為經濟發展提供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南方手工業的興旺
  1、絲織業水平的提高***蜀地絲織業“號為冠天下”***
  2、棉織業的興起***海南島發展到東南沿海***
  3、制瓷業的成就***哥窯的冰裂紋瓷器;瓷都:景德鎮***
  4、造船業的發展***宋朝的造船業成當時世界首位;廣州、泉州造船業發達***
  三、南方商業的繁榮
  1、南方商業都市的發展***商業都市:開封、杭州***
  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後,繁榮程度遠遠超過了北宋時的開封。
  2、海外貿易的發展
  ***1***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廣州、泉州;
  ***2***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2***市舶司的設立***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
  3、貨幣制度的變化***四川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三***

  燦爛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時期,我國人民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2***北宋時,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3***15世紀,歐洲出現活字印刷術,比中國晚約四百年。
  2、指南針的應用
  ***1***戰國時期,製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
  ***2***北宋,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事業;
  ***3***南宋,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事業;
  ***4***指南針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
  3、火藥的應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
  ***2***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於軍事上,
  ***3***宋元,火藥武器廣泛用於戰爭,
  ***4***13、14世紀,火藥及火藥武器傳入阿拉伯和歐洲。
  二、史學成就
  《資治通鑑》——“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史學上的“兩司馬”
史學家 年代 著作 體例 敘事範圍
司馬遷 西漢 《史記》 紀傳體通史 黃帝到漢武帝時期
司馬光 北宋 《資治通鑑》 編年體通史 戰國到五代
  三、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
  詞人 代表作品 風格
婉約派 李清照   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於運用口語,顯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慷慨激昂,氣勢豪邁。
辛棄疾  
  4、元曲
  ***1***由雜劇和散曲組成。
  ***2***最優秀的劇作家:關漢卿,其代表作是《竇娥冤》。
  5、繪畫
  ***1***宋代繪畫,突出表現在:山水畫、花鳥畫和風俗畫的創作中。
  ***2***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
  ***3***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汴河沿岸的風光。
  ***4***趙孟頫的畫,人稱“神品”
  6、書法
  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四***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南北重歸統一
  1、隋朝的建立
  時間: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楊堅 都城:長安
  2、隋朝的統一
  時間:5***
  思考:聯絡南北朝歷史的特點,想想為什麼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後,隋朝能實現重新統一?
  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
  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
  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
  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二、“開皇之治”
  隋文帝的統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發展生產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隋朝大運河
  1、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四五千裡。
  2、開鑿的目的:①遊玩江都; ②加強南北交通; ③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3、意義: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教師自主學習計劃
七年級下歷史期末複習資料
相關知識
七年級下冊歷史總複習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生物總複習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的政治複習知識點
七年級上冊生物總複習知識點提綱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總複習知識點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總複習知識點
七年級下英語期末複習知識點
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總複習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英語總複習資料內容
七年級下冊英語總複習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