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地理說課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說課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素養,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地去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圖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的《中國行政區劃》。我將從課標解析、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方面來進行說明。

  課標解析

  本課的課程標準:在我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名稱,記住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知道我國基本的三級行政區劃,以便在實際生活和與人交往中***如通訊***正確使用。

  課標解析:本條標準要求記住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並熟悉個省區在祖國的位置。這是課程標準中唯一要求記住名稱的“標準”,然而,這條標準要求記住的具體名稱有100多個,這麼多的名稱學生不可能一下子全記住,而是要求在中國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逐步記住。

  對於本課的學習,熟悉這些名稱可分層次分步驟進行。例如:可先關注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在逐步對應其簡稱和行政中心;可先熟悉相鄰的省級行政單位,在逐步擴大;可按地理方位,排列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可通過填圖,拼圖等活動熟悉各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及其方位。

  本課還需讓學生知道我國基本的三級行政區劃,以便在實際生活和與人交往中***如通訊***正確使用。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課是對中國遼闊的疆域的進一步學習,中國的省級行政單位是我國行政管理的基本單位,對社會、經濟、生活、交往有重要的影響,是學生學習中國地理必備的基礎知識。因此本節在整個中國地理的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基礎地位。

  ***二***本課內容結構:

  本節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國三級行政區劃”和認識“34個省級行政區”兩部分內容。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

  2.在中國行政區劃圖上準確的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並逐步熟記其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能力目標:掌握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輪廓特點及所處的位置。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心繫祖國的情懷!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分佈。

  難點:34個省級行政區的空間分佈及它們的輪廓圖與名稱一一對應。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慾強,容易感染,但其剛剛開始接觸地理這門學科,對地理知識瞭解還不夠,空間思維能力較弱。因此課堂上,可以建立多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四、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對於本課學習,主要是通過具有趣味性的活動***例如拼圖遊戲、小組探究活動等***並結合多種有趣的記憶方法***例如形象記憶、謎語記憶等***把單調的記憶形象化、趣味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具體採取以下方法:

  教法:演示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讀圖分析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聯想記憶法等。

  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播放《我的大中國》視訊匯入新課。

  【設計意圖】通過視訊渲染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強

  烈的求知慾,快速進入學習內容。

  第二環節:師生交流,活動探究

  第一部分:中國三級行政區劃

  活動:

  1、首先我將課件展示:“信封上的地理知識”,讓學生思考信封上體現了我國幾級行政區劃,每級行政區劃分別是什麼。

  2、讓學生想一想,我國為什麼要進行行政區劃?

  3、讓同學們課後給自己的好朋友寫一封信並郵寄出去。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學習信封上的地理知識並動手實踐,讓學生了解我國行政區劃的基本原則是省、縣、鄉三級行政區劃。通過“想一想”環節,讓學生知道我國進行行政區劃的目的是①有利於國家的管理。②便於我們日常生活。

  第二部分:認識我國的省級行政區劃

  活動1:找一找,想一想

  ***1***在中國行政區劃圖讓學生找一找有多少個省,多少個自治區,多少個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

  ***2***想一想:我國為什麼要設定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

  【設計意圖】通過“找一找”環節培養學生從圖中提取地理資訊的能力。通過“想一想”環節讓學生明白我國設立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的目的是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

  活動2:說一說,做一做

  活動要求:學生分小組在地圖上按下列路線進行中國之旅活動並說出旅遊路線所經過省區的名稱、簡稱、行政中心。

  旅遊路線:①沿海省區自助行。

  ②陸上邊疆省區行。

  ③長江干流省區行。

  ④黃河干流省區行。

  同學們也可以參照以上路線設計出自己特色的路線。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設計旅遊路線的過程中,學習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把地理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這樣既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又把龐大的記憶量化整為零,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環節:拓展延伸,感悟昇華

  想一想!

  讓學生,想一想!如何巧妙記憶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

  學生列舉方法:看天氣預報、看形狀聯想記憶、猜謎語......

  案例展示:①學生模擬天氣預報瞭解省會和省名。

  ②通過菜系瞭解省區的簡稱。

  ③通過聯想記憶省的區輪廓。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案例,學習我國省級行政區劃的基本知識,讓學生明白,學好地理能方便我們的日常生活。這樣既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又體現了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這一教學理念。

  猜一猜!

  讓學生猜一猜!下列對聯和謎語描述的是我國哪些省級行政區或行政中心。

  ①對聯:上聯:八百里洞庭憑岳陽壯闊*** ***

  下聯:兩千年赤壁覽黃鶴風流*** ***

  ②謎語:兩個胖子*** ***雙喜臨門******發燒蓋被子******

  【設計意圖】通過對聯和猜謎語的形式,讓學生學習中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行政中心,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的記憶深刻,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練一練!

  學生分小組進行中國行政區劃拼圖遊戲,看誰完成的最快最準。

  【設計意圖】通過拼圖比賽,讓學生熟練地掌握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以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第四環節:教學結語,情感滲透

  今天這節課,學生學習了中國行政區劃的基本原則並初步瞭解了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團隊力量,圓滿的完成學習任務。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瞭解並運用我國的行政區劃的基本知識,並掌握一些學習地理的方法,其地理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本課內容記憶量大,學習內容較枯燥乏味,學生易疲勞,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用多種形式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七、板書設計

  ***二***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是:《臺灣省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是初中地理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二課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北京市的城市特徵與建設成就》的內容,具備一定的分析省級區域特徵的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佔有重要地位,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培養愛國熱情的重要素材。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讀圖瞭解臺灣省的位置、範圍組成和居民概況,並能在地圖上填寫臺灣省的各種地理事物。

  2、瞭解臺灣島的主要氣候型別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能初步說明自然條件與物產、資源之間的因果關係。

  3、識記臺灣主要城市,並瞭解其職能。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設情境,以文字、圖片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2、運用地圖和資料,描述臺灣省地理概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學習進一步認識到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說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一***教學重點

  1、臺灣的位置範圍;臺灣的自然環境、“多山”的地形及臺灣島豐富的資源。2.臺灣“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特點。

  依據:由於地理位置是分析自然地理特徵的關鍵,而自然地理特徵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是本節課學生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二***教學難點

  掌握分析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方法。

  依據: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之間,以及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關係錯綜複雜,不僅是學生學習上的難點,也是教師在進行授課時的一個難點。

  三、說學情:

  前幾章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了中國地理概論的相關知識,而對區域地理特徵,學生尚有較強的好奇心與積極性。另外,通過一個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利用圖形圖表分析問題的能力。因此,這就需要老師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用自己已掌握的分析方法來思考問題。

  四、說教法:

  為了突出教學重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採用“讀***看***——議——講”結合法、讀圖討論法等。

  五、說學法:

  本課中,我大體從以下兩方面來滲透學法:首先,針對初中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表現自己這一生理特點,我以活動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其次,鼓勵學生從圖書館和網際網路查閱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先利用多媒體以阿里山圖片為背景,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提問***阿里山在什麼地方?***答***臺灣

  ***講述***阿里山只是臺灣省眾多美麗風景中一個,臺灣省還有更多美麗的風景,豐富的資源,被稱為我國的寶島,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臺灣,一起學習臺灣省的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

  依據:《阿里山的姑娘》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歌曲,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也能利用美麗的阿里山引入臺灣,便於開展教學。

  整個教學類容安排以四個方面來進行

  一、明確臺灣省的地理位置與範圍:

  1、投影“臺灣省的位置與範圍”圖,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完成在圖中找出: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東海、臺灣海峽、太平洋、南海。

  2、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臺灣省的地理位置與範圍

  緯度位置:________穿過中南部,地跨_____帶和___帶

  海陸位置位於我國_________,北臨____,東臨_______,南臨_____,西隔________與________相望。

  範圍主體是臺灣島,此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00多個島嶼,陸地面積3.6萬平方千米。

  3、投影“臺灣——中國神聖領土”閱讀材料與“祖國不可分割的部分——釣魚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計算基隆-福州,高雄-廈門各相距多少公里?

  二、自然地理環境

  1、採用的學習模式是投影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圖,由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小組討論,總結自然地理環境分佈特點。

  2、教師對難點問題設問,引起學生思考重視,如地形對氣候分佈的影響。

  3、穿插“阿里山”與“玉山”等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國情操。

  地形:以____為主,平原主要分佈在__部,地勢__低__高地殼運動較活躍,多_____。

  氣候:型別:____帶和___帶____氣候。氣象災害:________________

  河流:河流水流,____豐富。最大河流是_______最大湖泊是_____

  自然資源:深林資源、農作物、礦產、水產和海鹽。

  三、發展中的經濟

  這一部分主要有學生自主完成,所以由學生閱讀P81-82,再小組討論總結臺灣省的經濟有哪些特點?***農業、工業、交通、旅遊業***

  ***合作探究***讀“臺灣島交通及主要工業中心分佈圖”,思考:1、說出臺灣島主要工業中心和鐵路線的分佈特點。2、臺灣經濟以“進口-加工-出口”為基本特色,試從地理位置加以分析。通過合作探究深入分析地形、地理位置對臺灣經濟發展的影響,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人口與城市

  這一部分內容簡單,直接由學生自主學習完成任務。

  五、小結

  由於時間問題,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口述知識結構,對重點問題進行復述。

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初中八年級地理說課
相關知識
初中八年級地理說課稿
初中八年級地理說課
八年級地理說課稿
初中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教案
初中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教案
初中八年級地理上冊期中試卷
初中八年級地理上冊期中試卷
初中八年級地理上期中試題
初中八年級地理上期中試題
初中八年級地理複習計劃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