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會考知識要點複習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的差別主要在對知識點的細分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溫室效應影響:

  1、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

  4、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將淹於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

  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於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燃料燃燒後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

  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

  人類活動和大自然還排放其他溫室氣體,它們是:氯氟烴***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氣體、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陸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

  為減少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們儘量節約用電***因為發電燒煤〕,少開汽車。另一方面保護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亂砍濫伐森林,不讓海洋受到汙染以保護浮游生物的生存。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減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節約紙張***造紙用木材〕,不踐踏草坪等等行動來保護綠色植物,使它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

  ***二***

  溫室效應:

  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那麼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3°C或更多。反之,若溫室效應不斷加強,全球溫度也必將逐年持續升高。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已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關注。

  溫室的特點:

  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溫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來做溫室,是讓太陽光能夠直接照射進溫室,加熱室內空氣,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讓室內的熱空氣向外散發,使室內的溫度保持高於外界的狀態,以提供有利於植物快速生長的條件。

  由環境汙染引起的溫室效應是指地球表面變熱的現象。

  ***三***

  陸地環境的組成——生物

  1.生物的分佈與環境

  ①影響植物分佈最重要的因素——氣候:

  光照

  喜光植物:分佈在向陽的地方或佔據密林的中上層

  喜陰植物:分佈在背陽、廕庇的地方,或生長在密林的底層

  西雙版納人工經濟林運用光的垂直衰減原理,模擬雨林結構建立

  熱量分佈

  從赤道到兩極,隨著熱量和溫度的有規律變化,形成各種不同的植被帶

  從沿海到內陸,隨著水分條件變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觀

  高山地區從山麓到山頂,由於熱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佈的植被帶

  ②植物個體形態對環境的適應:蓮和駱駝刺因水分條件不同導致個體形態不同:

  蓮:具有柔嫩、碩大的葉子,但根系不發達。

  駱駝刺:葉子刺化,有非常發達的根系。

  地中海氣候區植物具有葉子小,葉面上覆蓋有蠟質的特點,與夏季炎熱乾燥有關。

  ③植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對氣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對農時、農事的指示作用

  乾旱地區尋找水源的指示作用

  植物對環境汙染的指示作用

  鐵芒萁——紅壤等酸性土壤環境

  鹼蓬——鹽鹼性土壤環境

  蘆葦——水溼環境

  矮牽牛花——大氣中SO2汙染

  草原與森林指示乾旱、半乾旱與溼潤、半溼潤氣候特徵

  “棗發芽,種棉花”反映華北春季氣溫升高,有利於春播的氣候特點

  旗狀樹冠延伸方向代表風向

  樹樁年輪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狀況,在溫度變化較少的條件下,樹輪較疏,反映降水量較大,反之,較密降水量較少。樹木向陽面生長快,年輪較疏。

  ④影響動物分佈的因素:植物分佈、氣候差異、地形起伏、人類活動等。熊貓——箭竹

  悉尼奧運吉祥物:樹袋熊——新鮮桉樹葉

  馴鹿冬季從苔原帶南遷針葉林,免受大風雪襲擊,而且有充足食物;夏季從森林北遷苔原帶,以躲避蚊蟲侵擾,同時可以找到更好食物。

  2.生物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生物迴圈促使物質遷移、能量流動,聯絡無機界和有機界

  改變大氣成分:CO2、CH4、H2、NH3、水氣→N2、O2

  改變陸地水的化學成分,改善陸地的水分狀況

  參與沉積岩形成,加速岩石風化,促進土壤的形成。

高中地理會考複習知識點
高中地理河流專題複習
相關知識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要點複習
高中地理期末知識要點複習
九年級地理會考知識難點複習
福建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知識總結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人文地理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重點總結
初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高三地理會考知識點簡結
高三地理會考知識點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