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滑輪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滑輪是可以繞著中心軸旋轉的圓輪。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滑輪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識別定滑輪和動滑輪,瞭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

  2.能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滑輪解決實際問題。

  3.會安裝滑輪組,並能根據安裝情況分析施加的拉力與物重的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定滑輪和動滑輪工作特點的過程,進一步掌握用觀察和對比來研究問題的方法。

  2.經歷組裝滑輪組的過程,學會按要求組裝滑輪組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實際中的滑輪的工作特點具有好奇心,關心生活、生產中有關滑輪的實際應用。

  2.具有對現實生活中簡單機械的應用是否合理進行評價的意識,具有利用簡單機械改善勞動條件的願望。

  3.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滑輪”是初中物理力學中一種比較重要的簡單機械,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槓桿後,對一些變形的槓桿的進一步認識,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進一步觀察和應用。滑輪按使用情況可以分為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它們的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對滑輪組的繞線及段數的判斷不容易理解,這是本節課的難點。

  重點:研究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

  難點:判斷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會根據實際要求組裝簡單的滑輪組。

  三、教學策略

  通過物理建模的方法從理論上將滑輪抽象為槓桿,利用槓桿平衡條件分析滑輪的工作原理,然後再對已經測得的實驗資料進行進一步分析解釋,進一步理解滑輪的工作特點。用槓桿的平衡條件去分析動滑輪省一半的力的原因時,“支點位置”的分析是一個難點,教學中不必涉及動滑輪使用時支點隨時間變化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以自主、協作的實驗探究為主線,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交流、討論等方式參與到教學中。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滑輪、鐵架臺、彈簧測力計、直尺、鉤碼、細線等。

  五、教學過程



  初中物理滑輪教學反思

  1,把課堂演示為主的實驗改為學生探究為主的實驗.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要求,為了讓學生更確切的理解定滑輪,動滑輪及滑輪組的作用,單靠教師在課堂演示,學生很難體會到這一作用.因此,安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親自動手操作,通過讀取資料,分析修正,讓學生自己得出滑輪特點,在探究中拓展了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和勇於探索精神.這比單純教師演示效果要好些.。

  2,對比演示,讓學生一目瞭然

  在分析和區分動滑輪和定滑輪時,我先引導學生組裝出兩種滑輪使用方式,並進行對比演示工作過程,提出明確的觀察目標,在學生認真分析觀察的基礎上給這兩種滑輪命名.輕鬆地區分出定,動滑輪,並使學生體會到叫定滑輪或動滑輪並非是滑輪結構的區別,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學生認識事物要抓本質,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視差異性。

  3,層層追問,使結論自然呈現

  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是本課的難點之一,為了達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動滑輪省力一半結論之後,不失時機的讓學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動滑輪的繩子段數,這為分析滑輪組的繩子段數做了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組裝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分析得出由兩段繩子承擔物重及滑輪重,得出拉力F= ,此時我便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追問:"如果有3段繩子承擔滑輪及物重呢 4段呢 ……n段呢 "學生很自然得出拉力F的表示式,繼續追問到:"如果忽略動滑輪重及磨擦,拉力F的表示式會是什麼樣呢 "通過這種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培養了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突破了教學難點.。

猜你感興趣:

高中物理重力勢能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數學口算除法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初中物理滑輪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功率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槓桿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滑輪教案
高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
初三物理熱機教學設計
初二物理滑輪教案_八年級物理滑輪教學教案
初中物理滑輪組教案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體會
初中九年級物理力的教學設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