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考語文備考名著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名著是人類優秀文化與思想的精粹,閱讀名著是學生接受文學藝術薰陶、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那麼你知道廣東中考有哪些名著的知識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童年

  1.作家、作品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的第一部。《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

  2.故事梗概

  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瓦爾瓦拉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諾弗哥羅德城。外祖父年輕時,是一個縴夫,後來開染坊,成了小業主。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由於家業不景氣,外祖父變得也愈加專橫暴躁。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鬥毆。在這個家庭裡,阿廖沙看到人與人之間瀰漫著仇恨之霧,連小孩也為這種氣氛所毒害。阿廖沙一進外祖父家就不喜歡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裡含著敵意。一天,他出於好奇,又受表哥慫恿,把一塊白桌布投進染缸裡染成了藍色,結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並害了一場大病。從此,阿廖沙就開始懷著不安的心情觀察周圍的人們,不論是對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難以忍受。他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但在這個汙濁的環境裡,也還有另外一種人,另外一種生活。這裡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裡。

  每逢節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奏出動人心絃的曲調。外祖母跳著民間舞,猶如恢復了青春。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歡樂又感到憂愁。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她知道很多優美的民間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親可愛,與人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則與之相反,它不愛人,總是尋找人的罪惡,懲罰人。

  後來,外祖父遷居到卡那特街,招了兩個房客。一個是進步的知識分子,綽號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個優秀人物,他給阿廖沙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另一個是搶劫教堂後偽裝成車伕的彼得,他的殘忍和奴隸習氣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親在一天早晨突然回來了,她的變化使阿廖沙心裡感到十分沉痛。開始,她教阿廖沙認字讀書,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漸漸地變得漫不經心,經常發脾氣,愁眉不展。後來母親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竭力避開大人,想一個人單獨生活。就這樣經過了一個夏天思考之後,他終於增強了力量和信心。

  母親婚後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經常挨後父打。貧困和疾病,吞蝕著她的美麗。由於她心境不好對阿廖沙常常表現出冷酷和不公平。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受歧視和刁難。因此,在阿廖沙的心靈中,"愛"的情感漸漸被對一切的恨所代替。由於和後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這時外祖父已經全面破產!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苦。為了餬口阿廖沙放學後同鄰居的孩子們合夥揀破爛賣。同時,也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

  這時候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後,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

  3.主要內容

  《童年》主要講述阿廖沙***"我"***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如寫"我"剛到外祖父家時見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寫"我"在母親死後與外祖母相依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畫了外祖父的貪婪吝嗇***該他出錢買的那天,午飯照例要壞些;十分注意倒給他的茶的濃度;連敬聖像點的長明燈的油也是各買各的***,外祖母的寬厚善良***該她出錢買的全是好肉;對著"我"掙來的錢默默流淚***等等。

  4.人物形象及對應的典型情節和性格特徵

  阿廖沙:是一個鄙視自私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 可愛、弱小、倔強、執著,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是俄羅斯一代新人的代表。外祖母所講的故事、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裡、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過阿廖沙以力量和幫助,使他在黑暗汙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外祖母伊凡諾夫娜:勤勞、善良、樂觀、智慧,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胸懷寬大、善於忍讓。

  外祖父希林:家長制手工業者的形象,凶惡殘暴,沒有親情,唯利是圖,寡情薄義。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如阿列克謝因染壞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過去;狠心剝削工人,暗放高利貸,慫恿幫工偷東西。吝嗇、貪婪、專橫、殘暴。

  5.外祖父所招的兩個房客

  一個是進步的知識分子,綽號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個優秀人物,他給阿廖沙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另一個是搶劫教堂後偽裝成車伕的彼得,他的殘忍和奴隸習氣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6.《童年》的主題

  基本主題:阿廖沙的成長;還有一個主題是:鞭撻俄國國民的小市民習氣。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童年經歷為素材的一部小說,它是一軸19世紀末俄國社會的歷史畫卷,從中又可看到作家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在暗無天日的社會裡尋找光明的奮鬥歷程。小說再現了19世紀沙俄統治時期俄國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小說所寫的是作者童年經歷的苦難,這也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

  :格列佛遊記

  1.作者:英國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作家和政論家斯威夫特。

  2.故事梗概

  1699年,外科醫生格列佛隨"羚羊號"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格列佛死裡逃生,漂到利裡浦特***小人國***,被小人捆住。利裡浦特人用專車把體積巨大的格列佛運到京城獻給國王,他的出現幾乎吸引了小人國所有的人。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當時,另一小人國不來夫斯古帝國準備從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國,格列佛涉過海峽,把50艘最大的敵艦拖回利立浦特國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願滅掉不來夫斯古帝國,使皇帝很不高興。這時,皇后寢宮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皇后大為惱火。於是,小人國君臣沆瀣一氣準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到不來夫斯古帝國,後來平安回到英國。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隨"冒險號"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風暴,船被刮到布羅卜丁內格***大人國***。格列佛被一位高達20米的農民捉住。農民帶格列佛到全國各大城市展覽,最後來到首都。這個農民發財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場,把他累得奄奄一息。當這個農民眼看無利可圖時,便把格列佛賣給了皇后。由於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宮廷中非常得寵,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鳥等動物的侵襲。面對國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紹了英國各方面的情況及近百年來的歷史,但被國王一一否定。

  格列佛在該國的第三年,陪同國王巡視邊疆。由於思鄉心切,他假裝生病,來到海邊呼吸新鮮空氣。天空中的鷹錯把他住的箱子當成烏龜叼了起來。幾隻鷹在空中爭奪,箱子掉進海里,被路過的一艘船發現,格列佛獲救後,乘船回到英國。

  在家呆了一段時間,格列佛又隨"好望號"出海。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賊船劫持,格列佛僥倖逃脫,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飛島救起。這些人的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國王和貴族都住在飛島上,老百姓則住在巴爾尼巴比等三座海島上。格列佛離開飛島後,來到巴爾尼巴比進行訪問,並參觀了島上的"拉格多科學院"。這所科學院研究的都是些荒誕不經的課題,結果造成全國遍地荒涼,房屋坍塌,人民無衣無食。

  格列佛回家後五個月,受聘為"冒險家號"船長,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變,把他囚禁了幾個月,然後被放逐到"慧駰國"。在這裡,格列佛遭到一種形狀像人的名為"耶胡"的畜生的圍攻。幸虧一匹具有智慧的馬--"慧駰"來給他解了圍。原來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治者,而"耶胡"則是馬所豢養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駰"國的馬民看來是一隻有理性的"耶胡",因此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格列佛很快學會了該國語言,應主人的邀請,他談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馬是畜生,而像他那樣的"耶胡"則具有理性,並且是馬的主人。這使"慧駰"感到很震驚。

  在"慧駰"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駰"國。然而"慧駰"國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要消滅那裡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願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格列佛懷著對"慧駰國"的嚮往,一輩子與馬為友。

  3.主要內容

  本書講述的是英國船醫格列佛因海難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以及馬***慧駰***國等地的經歷。作者借托船長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異經歷,通過這種幻想旅行的方式來影射現實,極盡諷刺之能事,對英國的君主政體、司法制度、殖民政策和社會風尚進行了揭露。

  描寫小人國利裡浦特的黨派之爭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高跟黨"和"低跟黨"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實際上是挖苦英國兩個爭鬥不休的政黨。講述小人國利裡浦特與鄰國兵戎相見,是影射當時英法兩國之間的連年征戰。在大人國,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紹卻招來質問,大人國制度古樸、民風淳樸,他們認為英國近百年來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及其產生的惡果。小說第三卷,通過對飛島國等國的描述,表達了對現代科技的懷疑,並嚴詞痛斥了殖民統治。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筆調,展示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在這個烏托邦國度裡,馬是理性的載體,而人形動物"耶胡"則是邪惡骯髒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駰之間的對話成了對"人類"社會背信棄義、無知淺薄、為非作歹、懶散腐敗的無情鞭笞。他通過對慧駰的描繪,寄託了自己對理想的人性和道德的追求。

  4.小說四部分:"小人國遊記"、"大人國遊記"、"飛島國遊記""慧駰國遊記"。

  5.格列佛四次出海

  第一次:乘"羚羊號"出海遇到強風暴漂到小人國***利立浦特***,化解了小人國與不來夫斯古帝國的戰爭。

  第二次:乘"冒險號"出航遇風暴被刮到大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受到國王寵愛。

  第三次:乘"好望號"出海遭海盜劫持跑到"勒皮他"飛島,後又先後到巴爾尼巴比、巫人島、拉格納王國訪問。

  第四次:乘"冒險家號"出海遭水手囚禁,後被放逐到"慧駰國",受到一種形狀像人的名為"耶胡"的畜生圍攻,後來幸虧一匹有智慧的馬"慧駰"救了他。

  6.主要情節及對應寓意:

  ①描寫小人國利裡浦特的黨派之爭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高跟黨"和"低跟黨"爾虞我詐,爭權奪利,實際上是挖苦英國兩個爭鬥不休的政黨。講述小人國利裡浦特與鄰國兵戎相見,是影射當時英法兩國之間的連年征戰。

  ②在大人國,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紹卻招來質問,大人國制度古樸、民風淳樸,他們認為英國近百年來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併產生嚴重惡果。

  :朝花夕拾

  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20世紀中國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狂人日記》《朝花夕拾》等。

  主題思想

  作品記敘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敘夾議中,表現出對反動派、守舊勢力的打擊和嘲諷。

  情節回顧

  1、長媽媽

  相關情節: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給“我”買《山海經》。

  性格特徵:雖然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但她善良、樸實,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

  2、藤野先生

  相關情節:課堂上認真嚴謹,為人謙和。

  性格特徵:嚴謹認真、平等待人、和藹可親。

  3.陳蓮河

  相關情節:紹興城的“名醫”,他道貌岸然,拿藥引作為詐騙手段,貪婪而又謹小慎微,時時變換花樣,置醫德醫風於不顧,肆意敲詐,出乖露醜,騙術敗露後溜之大吉。

  性格特徵:狡猾、道貌岸然、貪婪、謹小慎微。

  4、範愛農

  相關情節:辛亥革命後備受打擊迫害,不為社會所容,社會環境逼得他走投無路。

  性格特徵:倔強耿介、憤世嫉俗、有責任心。


廣州高中語文試卷及答案
廣東小升初語文真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廣東中考語文備考名著知識
廣州中考語文備考作文範文
中考語文備考發言稿
中考語文備考資料
中考語文備考文言文通假字彙總
中考語文修辭手法知識歸納
中考語文課外名著閱讀指導及測評
高考語文備考的二輪複習計劃
高考語文備考的試卷答題套路
新高考語文備考的複習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