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五語文第一課預習練習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高二必修五語文第一課主要學習什麼內容?我們都知道高中的語文難度比較高,同學們想要提高學習效率,還是要養成預習的習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部分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美”和“愛”構築的理想王國

  ——讀《邊城》

  沈從文先生的名作《邊城》敘述了一個情節簡單的故事: 一個山水如畫的古渡頭,有一戶獨處的人家,住著擺渡的老船工和外孫女。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孫女翠翠情竇初開。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都那麼好,那麼俊,都愛上了翠翠。大老託人說媒,老船工滿心歡喜,可翠翠不高興,翠翠對二老動了情。大老下船跌進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誤會中大病一場,在風雨之夜歸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畫的古渡頭。

  故事結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綠,人依然那麼美。如果要用兩個字來概括《邊 城》,那就是:“美”和“愛”。

  《邊城》中無處不美,山美、水美、人美。“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裡便匯入茶峒的大河……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作者用簡簡單單的文字把我們帶入了一個美麗的桃源。在這樣美的環境中孕育出來的人自然更美。“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翠翠天真善良,淳樸活潑,具有大自然賦予的活力。在讀者面前,她是這樣一個生動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忠厚善良的老祖父,五十年如一日撐船擺渡,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端陽龍舟,令人神往,他卻忠於職守,寂寞地守著渡船。過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熱誠盡責,饋贈他,他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口糧,三鬥米七百錢,夠了。’”“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靜靜地忠實地在那裡活下去。”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老船工顯現出與眾不同的“美”。《邊城》中的人都那麼美,慷慨好義的順順、熱誠質樸的楊馬兵……

  正由於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們,才形成了《邊城》淳厚的民風,安靜和平的空氣。

  可是沈從文說:“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花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有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邊城》中的“美”是集中通過“愛”來表現的。兩性之愛、兄弟之愛、親子之愛、朋友之愛。

  《邊城》本來就是講述翠翠的愛情,儺送放棄了碾坊,“意思還在渡船”。翠翠在儺送走後,靜靜地等待,“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他們的愛是純潔無瑕、忠貞不渝的。天保、儺送兄弟情深,天保寧願犧牲自己成全弟弟,儺送願意代哥哥對歌。雖是愛情的競爭對手,卻也襟懷磊落。順順對兒子的愛和讚賞也溢於言表,順順本是泅水的好手,待得儺送能氽水捉鴨子時,這作爸爸的便解嘲似的向孩子們說:“好,這種事情有你們來作,我不必再下水和你們爭顯本領了。”老船工對翠翠的關心自然是無微不至的;老船工死後,楊馬兵主動來照顧翠翠,以及老祖父與過河客、賣肉的爭執謙讓,都顯示了邊城人以誠相待、相互友愛的美好情懷。

  《邊城》雋永的文字瀰漫著邊地山村的濃郁氣息。在三十年代那喧囂的都市閣樓上,沈從文無限深情地為我們展示出一幅原始自然的風俗畫,畫中是一個海市蜃樓般縹緲美麗的桃源,那是沈從文的夢中世界,理想王國。

  1.下列不屬於作者對沈從文先生《邊城》一文主旨概括的一項是*** ***

  A.文章的主旨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愛”與“美”。

  B.文章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 域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愚夫俗子,由於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各有的一份哀樂。

  C.《邊城》中的“美”是集中通過“愛”來表現的,有兩性之愛、兄弟之愛、親子之愛、朋友之愛。

  D.文章中的“愛”與“美”是被一件事牽在一處,那就是講述翠翠的愛情故事。

  解析:“由於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不同而形成的各有的一份哀樂”在文章中找不到依據。

  答案:B

  2.以下不屬於作者闡明《邊城》“愛”與“美”所用的證據的一項是*** ***

  A.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B.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面板變得黑黑的,觸目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

  C.正由於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們,才形成了邊城淳厚的民風,安靜和平的空氣。

  D.過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熱誠盡責,饋贈他,他卻“儼然吵嘴時的認真神氣:‘我有口糧,三鬥米七百錢,夠了。’”

  解析:“正由於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們,才形成了《邊城》淳厚的民風,安靜和平的空氣”是議論的觀點而不是論據。

  答案:C

  3.對文章第三段中有關內容的闡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裡便匯入茶峒的大河”,這片大自然是美麗的桃源。

  B.翠翠天真善良,淳樸活潑,具有大自然賦予的活力。在讀者面前,她是這樣一個生動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

  C.老船工忠厚善良,五十年如一日撐船擺渡,忠於職守,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這也是個“美”的化身。

  D.天保、儺送兄弟情深,天保寧願犧牲自己也要成全弟弟,儺送願意代哥哥對歌。雖是愛情的競爭對手,卻也襟懷磊落,這也是“美”的化身。

  解析:“天保、儺送兄弟情深,天保寧願犧牲自己也要成全弟弟,儺送願意代哥哥對歌。雖是愛情的競爭對手,卻也襟懷磊落”不屬於第三段的內容。

  答案 :D

  第二部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於牛目,壞城郭,且為棧道而葬。群臣多諫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喪行,民必甚病之,官費又恐不給,請弛期更日。”太子曰:“為人子,而以民勞與官費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喪,不義也。子勿復言。”

  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請告惠公。”

  惠公曰:“諾。”駕而見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歷①葬於楚山之尾,欒②水齧其墓,見棺之前和③。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見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水見之。’於是出而為之張於朝,百姓皆見之,三日而後更葬。此文王之義也。今葬有日,而雪甚,及牛目,難以行,太子為及日之故,得毋嫌於欲亟葬乎?願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因弛期而更為日,此文王之義也。若此而弗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擇日。”

  惠子非徒行其說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又因說文王之義。說文王之義以示天下,豈小功也哉!

  ***《戰國策•魏策二》***

  【注】 ①季歷:周文王之父。②欒:漏流。③和:棺材兩頭的木板。

  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民必甚病之 病:損害

  B.欒水齧其墓 齧 :侵蝕

  C.出而為之張於朝 張:設定

  D.意者羞法文王乎 法:效法

  解析:病:在這裡是形容詞用作動詞,感到困苦。

  答案:A

  5.下列句子編為四組,能夠打動太子,使他推遲葬期的一組是***3分****** ***

  ①雪甚如此而喪行,民必甚病之

  ②先君必欲一見群臣百姓也夫

  ③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

  ④因弛期而更為日,此文王之義也

  ⑤若此而弗為,意者羞法文王乎

  ⑥說文王之義以示天下,豈小功也哉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①是群臣的諫言。②是惠子講述的周文王的話。

  ⑥是對惠子的評價。

  答案:B

  6.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魏惠王死了,下葬日期已經確定,但天下起了大雪,城中道路無法通行,太子決定修棧道去送葬,大臣們紛紛勸諫。

  B.太子認為不按期舉行先王的喪禮是不合道義的,堅決不肯改期,群臣沒有辦法,最後只好請出了德高望重的惠子。

  C.文王認為,當年周王的墳墓被水衝開,是先王想要再見一見群臣百姓,如今天降大雪,是惠王想要多停留幾天,扶社稷、安黔首。

  D.惠子憑藉自己的智慧巧妙進諫,使魏太子沒有匆忙地安葬先王,同時又向天下人宣揚了周文王的大義,實在是不小的功德。

  解析:後半句是惠子勸諫太子的話,並不是文王的看法。

  答案:C

  7.翻譯下列句子。***10分***

  ***1***為人子,而以民勞與官費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喪,不義也。***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做兒子的因為人民困苦、國家開支不足的緣故,就不舉行先王的喪禮,這不合禮法。

  ***2***先王一定想稍微待一會,想親近國家,安慰人民,所以才要老天下大雪。

  參考譯文:

  魏惠王死,安葬期已定,卻逢天下大雪,積雪數尺,破壞了城郭,將要準備修棧道去下葬。大臣中很多人規勸太子,說:“雪這麼大,卻舉行喪禮,人民會感到很困苦的,國家的開支恐怕也不足,請求改期安葬。”太子說:“做兒子的因為人民困苦、國家開支不足的緣故,就不舉行先王的喪禮,這不合禮法。你們不要再說了。”

  群臣都不敢說了,就把這件事告訴給犀首。犀首說:“我沒有什麼說的,對這事大概只有惠公可以吧!請去告訴惠公。”

  惠公說:“好吧。”便駕車去見太子,說:“葬期已定了麼?”太子說:“是的。”惠公說:“從前周王季歷葬在楚山腳下,漏流的水沖壞了墓穴,棺木的前頭也露出來了。文王說:‘唉!先君一定是想見一見群臣、百姓吧,所以讓水流了出來。’於是他把先王的棺木挖出來,在朝堂上給它搭起靈棚,讓大臣朝拜,百姓也都來拜見,三天以後改葬。這是文王的禮儀啊。現在葬期已定,雪下得很大,有好幾尺深,很難舉行葬禮,太子因為要及時下葬,不顧困難,這豈不是稍嫌急躁了嗎?希望太子改期。先王一定想稍微待一會,想親近國家,安慰人民,所以才要老天下大雪。就改變葬期吧,這是文王的禮儀。如果這樣還不去做,或者是以效法文王為羞恥嗎?”太子說:“太好了。那就延緩葬期,另選時間吧。”

  惠子不僅實行了他的主張,還讓魏太子沒有***匆忙***安葬他的先王,而且又闡述了文王的禮儀。向天下宣揚、闡述文王的禮儀,難道是小事嗎?


高二暑假語文預習作業
高二必修三語文第一課預習題
相關知識
高二必修五語文第一課預習練習題
高二必修三語文第一課預習題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語文第三單元質量檢測練習題含解析
高二必修三政治第一課說課稿_高一政治
高二必修三政治第一課說課稿
高二必修三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指導
高中語文第一課預習教案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預習資料
高中必修三政治第一課習題及答案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第一課預習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