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那麼它的隨筆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讀了這本書之後,使我感觸很大,如果我國的教師可以這樣去了解,轉變每一個學生,那我國的教育階梯將會更上一層。

  在新課程改革指導下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不只是一種補充,也不只是和,而是一種學習的革命,一種學習理念的根本性轉變。所以這種轉變是顛覆性的。而 學習方式的轉變必然意味著教學方式的轉變。

  教學評價應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因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革 , 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上,忽視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其結果是,學生雖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卻不能深刻領悟知識所蘊藏的生命意義和生活價值,更不能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髮展的整體關懷。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推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學生的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不斷得以培養。因此,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第一,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學生是否全體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了學習的全過程。第二,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學生之間是否有良好的合作;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是否有較多的資訊交流和資訊反饋。第三,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學生是否敢於質疑,敢於提出具有挑戰性和獨創性的問題並展開討論;學生思維是否活躍,是否主動、積極地思考。第四,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學生是否有愉悅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的情緒。第五,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成狀態。學生是否能生成預設內容,是否能自主地生成非預設內容,得到意外的收穫。

  誠然,我國教育評價體系還在沿襲以往的做法,還是以分數來界定優劣,然而隨著教育改革的浪潮必然會顛覆、重建。俗語云:“觀念一新、萬兩黃金”這裡的萬兩黃金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錢財,對於教育而言,則是巨大的教育教學效應。當你一旦接受並嘗試運用時,你便解放了自我,也解放了學生,你會欣喜於學生的發展,甚至在教學中體驗到教師職業的愜意。

  篇二

  課程改革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新課程指導綱要突破了以往歷次教學改革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實驗中,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覺得數學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計算、數字,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

  二、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但數學應用意識的失落是我國數學教育的一個嚴重問題,課堂上不講數學的實際來源和具體應用,“掐頭去尾燒中段”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如果數學教學仍舊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美國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數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其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只會解答某一種型別的應用題、概念題等,卻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圓的認識”後,我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畫圓。有的學生想到兩個人用一根長繩畫一個圓,有的想到一排人轉一圈畫一個圓,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圍一個圈,沿這個圈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解決“為何現實生活中車輪都做成圓的,而車軸都裝在圓心上”這個實際問題。再比如教學“統計”時,讓學生統計教室內各種清掃用具的數量、統計學校各年級各班學生人數及男女生人數等,在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學會了勞動、調查等,真可謂一舉多得。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

  數學”。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於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時,我在學生舉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實物後,根據學生回答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話音剛落,馬上有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說錯了,應該是有四條邊圍成的圖形,他們都有四條邊。”等他剛一說完,另外一個學生提出反對意見:“應該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條線段都叫做邊。”“他們還都有四個角,而且都是直角。”…… 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聽著,最後說:“嗯,這幾位同學說得很好,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把自己知道的和與我們學習有關的說出來,大家互相促進。”那一段時間這幾位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而其他的學生受其影響,上課發言也非常積極。當然,不是說亂成一團才為妙,但一個開放的、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課,應該有他們自由表達意見的空間。適度的“亂”,在教師控制之中的“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

  四、變“單一媒體”為“多種媒體”

  21世紀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螢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初中數學學科教學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喜歡這門學科。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高中各學科學習方法有哪些
學會高效學習的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隨筆
學生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美國高中留學生打工方式有哪些
小學生預習方法
大學生創業方式
大學生娛樂方式的調查
改革學生評價方式
美國留學生住宿方式有哪些
從員工到管理者的思維轉變_兩者思維方式有何不同
中學生感恩主題隨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