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高三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我們作為學生,應該為即將到來的考試做出什麼樣的準備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中高三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以供大家閱讀。

  :

  一、***15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我的腦海裡,油紙傘是江南最美麗也是最遙遠的一個夢了。記得兒時,在滴滴答答的雨簾下,我們撐開油紙傘,一爿爿煙雨蔥蘢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滿詩意的田園風光紛至沓來,讓人*** ***進入夢境。

  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紙傘,它於何時何地發明,又是哪一個獨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現已無從考證。但我想,油紙傘的出現,一定是在江南,被瀟瀟暮雨氤氳著的江南,很容易使人產生創造的靈感。於是,一把把油紙傘,從江南仄仄的小巷裡走出,傘下的人或是明眸浩齒的女子,或是一襲青衫的書生,靜靜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躕彷徨,那麼寧靜,那麼*** ***。或是兩把油紙傘交錯磕碰而過,驀一回首,便擦出了愛的火花,產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裡徘徊的詩人,苦苦等待著眼睛裡結著愁怨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間傳說中的《白蛇傳》裡,是油紙傘*** ***了許仙、白娘子的一段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

  1.文中加點的詞或短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蔥蘢 紛至沓來 B.氤氳 明眸浩齒

  C.一襲青衫 踟躕 D.驀一回首 徘徊

  2.依次填人文中括號裡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忽然 典雅 演示 B.忽然 文雅 演繹

  C.恍然 典雅 演繹 D.恍然 文雅 演示

  3.依次填人第一段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只有在那些發黃的典籍裡 ②能模糊地見到它們的贗品

  ③這個夢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④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視畫面裡

  ⑤還能依稀看到它們的影子

  A.①③②④⑤ B.③④①②⑤ C.③①⑤④② D.①②④⑤③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3月1日,法國楓丹白露博物館中國館被盜,20件珍貴藏品不脛而走。該館中儲存著1860年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搶掠的大量珍貴文物,每年吸引著大量遊客。

  B.本賽季的全國女排聯賽在對抗性和觀賞性上有了明顯的提高,尤其是八強戰之後,比賽打得更加難捨難分,這與四位名帥的排兵佈陣和臨場指揮不無關係。

  C.在2015年央視網路春晚上王錚亮演唱了《最遠的距離》,他那溫暖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讓現場每位觀眾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讓每一個歸心似箭的人熱淚盈眶。

  D.年初,一幢3D列印的建築在蘇州正式亮相。建築牆體上的波浪形紋理層次分明,層與層之間密不透風,看上去渾然一體。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隨著打車軟體“嘀嘀打車”通過微信支付車費優惠額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撒錢”大戰再次升級,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導致微信支付系統暫時癱瘓。

  B.舉辦微山湖放魚節,有助於進一步加大微山湖漁業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高群眾關心水域生態環境、呵護水生生物資源的意識。

  C.新月派代表詩人聞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詭、色彩的濃郁、節律的和諧以及格式的整飭著稱,因而具有積極的思想意義。

  D.好多部門都希望藉助學校這個陣地來實現“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僅靠徵文、演講、手抄報等比賽來完成。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對於和合文化,可以從多角度來解讀。有人從中讀出一種文化戰略,有人從中讀出一種社會理想,都講出了一番道理。我別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讀為一種健全的心態。在我看來,“和合”一詞中的“合”,應該是指人的多種精神訴求的集合。道理很簡單,只有在具備兩個以上要素的情況下,才能談得上“合”;倘若只是單一要素,根本就談不上“合”了。多種要素湊在一起,有可能發生衝突,也未必就一定發生衝突。即便發生衝突,也未嘗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衝突,便進入了“和”的狀態。所謂“和”,應該是指多樣性的統一,是指衝突的化解。顯而易見,這種意義上的“和”,有別於“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進入“和”的心態,絕非易事,僅靠一種學說,顯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須綜合運用多種學說。在傳統文化資源中,對於和合心態的養成,儒釋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別滿足中國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幫助人們養成和合的心態。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個字,那就是“拿得起”;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有為”;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張”。儒家主張立德、立功、立言,主張幹事,主張積極有為。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開”。用兩個字來說,叫做“無為”;用一個字來說,叫做“弛”。道家的趣旨與儒家似乎相反,實際上互為補充。學會緊張,是一門學問;學會放鬆,同樣也是一門學問:對於人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兩個字來說,那就是“捨得”;用一個字來說,那就是“空”。用佛教的術語說,“放得下”就是看破紅塵,把精神追求的目標定位在彼岸的極樂世界。

  儒道兩家是中國固有的學問,主要是講人生哲學。儒家告訴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過一生,道家則告訴人如何輕輕鬆鬆地度過一生,至於人死後怎樣,兩家都不怎麼在意。佛教是從印度引入的學問,主要是講人死哲學。佛教為人設計了“終極關懷”之所,標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訴人如何幹乾淨淨地辭別塵世。人死哲學與人生哲學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構成互補關係: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綜合運用儒釋道三家學問,連生死大關都能勘破,還不算是心態和合嗎?儒道互補,講出“張弛和合學”;儒釋道互補,進一步講出“生死和合學”: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態的形成。

  6.下列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和合文化是一種健全的心態。

  B.和合是指人的多種精神訴求的集合。

  C.儒釋道三教能幫助人們養成“和合”的健康心態。

  D.儒釋道三家精神旨趣不同,可以形成互補。

  7.關於“和合”文化,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對於“和合”文化,可以從多角度來解讀,作者認為,“和合”文化是一種健全的心態,它涉及到人的多種精神訴求。

  B.只是單一要素,根本就談不上“合”,多種要素湊在一起才是“合”,只有“合”而不發生衝突才能進入“和”的狀態。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強調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進“和”的狀態,而不是簡單的同化。

  D.中國哲學可以解決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講“拿得起”,道講“想得開”,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補,成就“和合”心態。

  8.傳統文化對於和合心態的養成,儒釋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說法不能作 為其依據的一項是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們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進入“和”的狀態,僅靠一種學說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釋道三教是中國傳統文化資源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能分別滿足中國人精 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求。

  C.只是單一要素,根本就談不上“合”,所以中國人同時信奉儒釋道三教,藉以養成和合的心態。

  D.儒釋道三家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對立之處,但在精神實質上互為補充。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楊氏。集三歲即知讀書,是歲乙亥,汲挈家趨嶺外,干戈中無書冊奇攜,楊氏口授文,聞輒成誦。比還長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則已盡讀諸經,通其大義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學教授,雖以訓迪為職,而益自充廣,不少暇佚。除國子助教,即以師道自任,諸生伺其退,每挾策趨門下卒業,他館生多相率詣集請益。除博士,監祭殿上,有劉生者,被酒失禮俎豆間,集言諸監,請削其籍。大臣有為劉生謝者,集持不可,曰:“國學,禮義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為教!”競黜劉生。

  泰定初,考試禮部,言於同列曰:“國家科目之法,諸經傳注各有所主者,將以一道德、同風俗,非欲使學者專門擅業,如近代五經學究之固陋也。聖經深遠非一人之見可盡試藝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則求賢之心狹而差自此始矣。”後再為考官,率持是說,故所取每稱得人。

  有旨採輯本朝典故修《經世大典》,命集與趙世延同任總裁。俄世延歸,集專領其事,再閱歲,書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識,無施不宜,一時大典冊鹹出其手。集每承詔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從容諷切,冀有感悟,承顧問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盡言。時世家子孫以才名進用者眾,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間之。既不效,則相與摘集文辭,指為譏訕,賴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傷。

  論薦人材,必先器識;評議文章,不折之於至當不止,其詭於經者,文雖善,不與也。雖以此二者忤物速謗,終不為動。光人龔伯璲,以才俊為馬祖常所喜,祖常為御史中丞,伯璲遊其門,祖常亟稱之,欲集為薦引,集不可,曰:“是子雖小有才,然非遠器。”祖常猶未以為然。邀集過其家,設宴,酒半,出薦牘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選自《元史列傳•第六十八》有刪減***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少暇佚 佚:放蕩

  B.大臣有為劉生謝者 謝:道歉

  C.雖以此二者忤物速謗 速:招致

  D.集固拒之 固:堅決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此而不治 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

  B.如近代五經學究之固陋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已

  C.則相與摘集文辭 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D.以才俊為馬祖常所喜 挾飛仙以遨遊

  11.對文中兩處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聖經深/遠非一人之見可盡/試藝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 則求賢之心狹而差/自此始矣

  B.聖經深遠/非一人之見/可盡試藝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 /則求賢之心狹/而差自此始矣

  C.聖經深遠/非一人之見可盡/試藝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 /則求賢之心狹/而差自此始矣

  D.聖經深/遠非一人之見可盡/試藝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 /則求賢之心狹而差/自此始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虞集天資聰穎,記憶超群,三歲時他隨家人避亂嶺外,母親楊氏口授文章給他,他很快就能記誦,且在得到刻本之前就已遍讀經書,通曉大義。

  B.虞集重視師道,捍衛禮義,他在任儒學教授時,自覺充實知識;任國子助教時,誨人不倦;劉生在祭祀上有失禮行為,他堅持主張將其開除。

  C.虞集鴻才博識,深受重用。因趙世延歸家,虞集專領修撰《經世大典》之事,完成該書;皇上認為虞集經手之事無所不宜,當時的大典冊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評人論文,堅持原則。他評論人才注重器量識見,評議文章重視經義,因此觸怒他人也不改變;馬祖常力薦龔伯璲,虞集卻認為他沒有才華,拒絕署名。

高考語文二輪考點複習訓練
河北省高三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相關知識
八中高三語文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
八中高三語文上學期月考試卷
高三語文上學期期中試卷試題
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一次質檢試題及答案
高三語文上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高三語文上學期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
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試卷
高三語文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優秀範文
高三語文上冊單元過關測試題
高三語文上冊期中試卷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