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第四單元優秀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學完八年級語文每個單元后,寫好單元作文是對自己寫作能力的培養,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學習。

  篇一:

  “網上衝浪”已成為現代生活中流行的一句口頭禪,上網風狂卷大江南北,中國人上網總數一下子躍居世界第三位。

  網路,能拓寬人們的視野,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其作用無可厚非,但上網對於青少年來說,卻是弊大於利。

  網路具有極強的誘惑力,它吸引了許多中學生的目光。受經濟條件限制,買電腦上網的畢竟不多,因此網咖就成了同學們上網的好去處。事實上,頻繁出現在網咖裡的絕大多數同學並不是去查閱與學業有關的資料,而是想在“虛擬”空間享受脫離現實的快感。

  有人說,上網就像吸***。這話雖不全對,但對一味流連於網咖的青少年來說卻是一語中的。網上的東西有好有壞,所以上網是一把“雙刃劍”。俗話說:“學壞容易學好難”。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很容易被一些***上的內容腐蝕,而且一旦陷進去就難以自拔。

  網上聊天室裡淨是些令狐沖、巧克力之類的古怪名字,還有“好帥呀”、“好靚呀”等一大堆廉價的溢美詞語。男的用女的語氣,女的硬要耍男人氣派,說白了,無非是騙人的把戲。一些無知少年沉迷於網戀,頻頻約見“有情人”,本以為是白馬王子,見面的卻是鄰居阿姨;本來想會會“白雪公主”,站到面前的卻是“小矮人”,類似的尷尬場面屢見不鮮。在學校,許多學友已不喜歡叫名字,而直呼“美眉”、“恐龍”了。假設人們不按老少,不分男女,統統使用諸如此類的詞語互相稱呼,這世界豈不亂了套?

  上網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上網需要費用,對完全靠父母供養的青少年來說,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的血汗錢。當父母給的錢滿足不了上網的要求時,就向同學借,久而久之,無力償還,便養成了不講“誠信”的壞習慣。有的甚至去偷去搶,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殘酷的現實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北京一家網咖青少年縱火,導致許多大學生和中小學生死於這場災難。

  青少年朋友,你們應當明白,你們沉迷的網上一隅只是虛幻的海市蜃樓,美麗的外表下還隱藏著陷阱和毒刺。為了自己的健康成長,為了不讓你的家人操心,請不要去網咖。

  篇二:

  網路文學是隨著這幾年網路的普及而迅速興起的。上網一轉,網路文學站點林立,比較大的如“榕樹下”,其作品以中短篇為主,內容豐富,新作層出不窮,一派繁榮景象。對網路文學的前景,大家各有說法,仔細分析一下,也許會看得更清楚些。

  網路文學=網路+文學?

  相信上面這個等式是不成立的。網路與文學的結合,不應是生硬的概念拼湊。數字英雄們要發展網路經濟,走電子商務之路,其目的不外是為了利潤,維持網路經濟的根本是贏利而非一時的炒作。網路的飛速發展和目前全球知名網站的紛紛虧損把這樣一個課題推到了人們的面前:在網路經濟系統理論尚未成型的大環境下,如何把文學和網路結合起來成為贏利的經濟模式呢?傳統的商業理念讓人很自然而然的把網路文學分拆成“網路”+“文學”兩個金字招牌,配以強大的媒體宣傳,將它商業化。網路文學作品將會像麥當勞快餐和公共澡堂一樣,“有興趣,大家一起來”。那就不難想像會有這樣的情形:當人們一次又一次地點選網站,瀏覽一頁又一頁的文章,關掉一個又一個的廣告視窗,任憑時光流逝,最後才依依不捨地斷開MODEM的時候,電腦硬體商、網路服務商、網站經營商等正聚集一堂舉杯歡慶我們熱情的點選化為他們銀行賬戶儲備金額增長的原動力。

  網路文學:網路的文學?

  現在網上盛行聊天、玩ICQ,網戀之潮也如烈火燎原勢不可擋。所以以網聊、網戀為題材、迎合青少年品位和心理需求的文學作品自然大受歡迎。《第一次親密接觸》是其中的代表作。該文中就有網路時代的愛情觀、生活觀、現代人的情感解壓等好幾個新潮理念值得人們去大炒特炒。但這正如一位名人所說的,有些新事物的耐讀性可以用嚼口香糖的理論來描述:初時味道很甜,大家都越嚼越起勁,越嚼越爛,嚼到無味的時候,驀然回首,也只剩下嚼得黏糊糊的印象。

  網路文學=文學的網路!

  網路文學歸根到底是為了發展文學,網路只是作為一種便捷的傳播媒體為文學服務。網路文學走向過俗過溢的商品化或只把題材侷限於網戀都不利於它的長遠發展。

  要使網路文學發展為文學的網路,就要掃清其發展道路上的障礙。

  首先是題材的拓寬。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這方面“榕樹下”就做得很好,稿件取材廣泛、內涵豐富,顯得多姿多彩。網路文學的發展需要讀者,而讀者群的擴大正需要作者們對新領域題材的嘗試。“榕樹下”有一篇《赤兔馬的回憶》,用馬的視角觀察歷史,縱橫古今,視角獨特,意味悠長,可以說是一篇高質量的網路文學作品。當然,網路文學在追求質量的同時也要努力發掘和開拓廣大的通俗文學市場。藝術源於大眾,陽春白雪故好,下里巴人也有它的妙處,孤芳自賞往往是弱者的表現,這正是網路文學要警惕的。

  總之,如同網路一樣,網路文學也是個新生事物。從資金、技術、人力、市場等因素考慮,當前網路的戰國時代必然要向優勝劣汰的趨勢發展。而網路文學在這網路經濟的大潮下是否能找準自身位置,求得更大發展,正是我們翹首以待的。

  篇三:

  多年前,英國《泰晤時報》出了一個題目,公開徵求答案,題目是:從倫敦到羅馬最短的道路是哪條?

  很多人都從地理位置的角度找答案,結果都落選了,只有一個答案獲獎:一個好朋友。

  獲獎人說:“我沒有單從地理的角度想問題,而是另闢新徑。”

  我們回想一下,其他答案錯了嗎?沒有。這個獲獎答案同樣正確。只不過一個是從地理角度,一個是從人性角度。同一個問題可以得出不同的正確答案。

  考慮一下下面這個問題:一個圓,一個三角形,一個半圓,哪個圖形與其他兩個不同?按通常的思維,這道題一定只有一個答案,可再想一想呢?選三角形是因為它是唯一一個用直線構成的圖形。選圓是因為它是唯一一個用曲線圍成的封閉體系。選半圓是因為它是唯一一個用曲線和直線共同圍成的圖形。瞧,這道題有三個答案,可這三個答案都是挑不出毛病的。

  再者,1+1在大多數人看來只有一個答案,等於二,可它在化學中就小於二。就這樣一個看似如此簡單的問題也有好多個答案。

  如此看來,拘泥於“一個正確答案”是極沒必要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一篇文章從不同角度看也有不同感悟,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最終結果或許都一樣。“條條大路通羅馬”,連大師畢加索的畫都褒貶不一,我們又何必只在一個答案上找出路呢?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人實際上是迷信權威。我們常常把對一個人的評價基於權威、專家們的觀點。但權威是有成就的人,不是正確答案。就拿畢加索的畫來說,印象派權威說這是稀世之作,唯美派權威說是垃圾,這些都是專家們的想法,可他們即便是專家,意見也同樣不一樣嘛!說他們錯誤也有理,說他們正確也對,可以說,他們都是正確的,也都是錯誤的。從不同的角度看,正確答案真的不只一個。

  由此看來,事物的答案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記住,事物的正確答案永遠不只一個。

二十年後的家鄉初三下冊第五單元作文4篇
八年級第四單元作文範文
相關知識
八年級第四單元優秀作文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優秀作文
六年級第四單元同步作文學會生存
一年級下冊單元優秀作文大全
五年級下冊單元優秀作文5篇
五年級下冊單元優秀作文5篇
小學五年級下冊單元優秀作文5篇
小學五年級下冊單元優秀作文5篇
小學五年級下冊單元優秀作文範文5篇
八年級第四單元作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