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作文教案3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九年級作文教案1:

  九年級作文教案與學案

  課題: 觀察生活 感悟生活

  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寫真實、講真話、抒真情。

  教學過程:

  一、教師匯入:

  生活是一本書,需要我們精心地翻閱;生活是一幅畫,需要我們仔細地欣賞;生活是一條小溪,流淌著酸甜苦辣;生活是一段樂章,洋溢著喜怒哀樂。生活,需要我們去觀察,生活更需要我們去感受,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

  二、寫作指導:

  ***1*** 生活是我們寫作的取之不***2*** 竭的源泉。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不管什麼人寫文章都離不開生活的沃土。我們應努力去認識生活、瞭解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 激起自己的寫作慾望。

  家事、國事、天下事,俯拾皆是,件件可寫;親朋、鄰居、老師,隨處可見,人人可敘。生活豐富多彩,既有歡聲笑語,也有悲歡離合。只要來自生活,發諸真情,作文就能風行水上,自然成文。

  ***二***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的素材。

  要想寫好作文,不深入生活認真觀察分析、培養觀察能力,那是絕對不行的。 觀察力是心靈的雷達,張開它,才能將知識的資訊一一捕捉。法國大文豪莫泊桑也告誡我們:

  "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去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寫過的特點。"

  我們不僅要養成觀察事物的習慣,而且在觀察事物時,要善於探幽索微,捕捉特點,進行聯想,發現規律。切忌浮光掠影、乘涼觀月、茶後賞花式的觀察。

  積累是為了鞏固觀察結果而採取的行動。“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寫出內容豐富的文章,就要有豐富的積累,積累是寫作準備過程的一個重要階段,即把觀察後得到的結果以各種方式儲存起來。這些結果,可以進入人的記憶中,也可以用文字等形式記錄下來。只有貼近生活,做有心人,文章才能寫得內容豐富,感動讀者。

  ***三***感悟生活,寫出獨特的文章。

  觀察離不開思考。觀察只能捕捉現象,而思考才能抓住本質。假象也是事物的反映,但不是本質的真實反映。就像河流底下的水在不停地奔流,而表面的泡沫卻在迴旋漂盪。可見,光觀察不思考,就會走向謬誤。

  不論是寫人敘事,還是抒情議論,首先鼻息將自己“擺進去”。不僅要彷彿看到、聽到、觸到、嗅到或嚐到所描之物、所寫之人、所繪之狀,還要達到“神與物遊”、“人與物合”的藝術境界,將自己的情感與由觀察所得的感覺、知覺相互滲透、相互交融,達到“人文合一”的境地。

  小結:

  “我手寫我心”。生活是五彩繽紛的,人生是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的。我們應盡情地哭笑,盡情地歌唱,盡情地吶喊,用心譜寫真情的樂章,體會有意義和價值的人生。

  三、隨筆借鑑: ***作者:無錫市第一中學 吳靜嫻***

  ***一***橘子

  媽媽來看我時,帶了一大袋橘子。由於學習緊張,一時竟忘了它。今天突然想起:櫃子裡面還有一袋橘子呢!便趕緊翻箱倒櫃,終於,在櫃子的一角發現了它們。

  可開啟一看,袋子裡已是“水漫金山”。粘乎乎的汁液浸滿了每個橘子,一股酸酸的氣味撲鼻而來。

  我用兩隻手指一個個地翻著,希望能找到“罪魁禍首”,斬草除根。終於,在眾多橘子的身體之下,發現了一隻已不能算得上橘子的橘子。

  它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醜陋的橘子了:深青色的斑點佈滿了它的全身,上面又爬滿了白色的絨毛;除了旁邊有一點橘子的本色外,其餘部分都是一片噁心的荒涼,大概是由於所受壓力太大,它已嚴重地變了形,汁液汩汩流出。

  我滿懷憤怒地看著它;它用它那可憐的怪樣看著我。我的心不由得軟了。也許,它是冤枉的,眾多的橘子中,必須有一個在最下面,犧牲自己。如果不是它,那總會有一個來代替它的位置。也許,它也忍耐了好久好久,但終因上面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它已經到了無法再忍耐下去的地步,“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我還在看著它,但已不是滿懷憤怒,而是同情與敬佩。因為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可愛的人,就是這樣默默地忍受著壓迫。

  ***二***得意忘形之後

  電視裡直播著世乒賽。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乒乓球所能帶給我們的自豪感似乎少了很多——以前包攬全部冠軍的韶華已經不在,老將連連失利,新手又似乎比較幼稚。一言以盡之——無奈。

  王勵勤艱難地爭奪著進入前四。此時的形勢對他來說簡直是好到了極點——勝利勢在必行:最後一局,10:6。只要再贏一個球,對手只能望“前四”興嘆了。可是,接下來的比分讓我們由興奮轉為失望,然後是憤怒,最後只能是絕望了。對手贏了,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想到,剛才表現神勇的王勵勤哪去了。也許老天真的開了一個玩笑。馬琳也重蹈了王勵勤的覆轍。輸了之後的他懊惱地用球拍打著自己的頭,無奈。

  中國乒乓在走著下坡路。小球換成大球,五局三勝改為七局四勝,每局21球改為11球,一切都讓中國選手感到非常的不適應。劉國樑當上了教練,中國漸漸地被外國趕上了。

  也許這樣才能磨練中國人的意志:沒有驚險的比賽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以前看世乒賽,總是抱著必勝的信念看的,這的確讓我們很自豪。但這樣的比賽會讓對手不感興趣,我們也不感興趣。

  有人說,中國人的身體就適合打乒乓球,我卻不這樣認為。以前中國的輝煌不只是因為身體,現在的失敗也是。

  中國的乒乓球仍是世界第一,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其他國家也正在進步,他們更好地適應了新的比賽方式,他們在崛起。

  現在,誰能更好地適應環境誰就是強者,不論你以前有過多大的輝煌。

  這就是競爭。如果身邊沒有一個足夠強大的敵人環視,我們很自然地就會放鬆警惕 ,貪圖安樂,不思進取,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淘汰出局。現在,規則的改動給我們製造了無數個這樣的敵人。但願我們在經過開始階段的不適應後,恢復當年的“本性”,重新變得威風凜凜。

  ***三***非典與覺悟

  朋友:

  你可以放心地看這封信,因為我很健康,你不必擔心這封信上會生長著SARS病毒,對你的生命造成威脅。當然,你也要確保我的安全,回信時別忘了量體溫。

  “非典”時期,你害怕嗎?也許我是個膽小鬼,因為我時不時地會突然害怕我隨時會失去這個世界,這個我如此習以為常的世界哪一天會不屬於我——這決不是杞人憂天。

  你被隔離了嗎?有沒有感覺自己失去了自由?如果是的話,那你會因此而煩躁、氣憤嗎?其實,你我同病相憐:不能回家,不能上街,不能出去……只能呆在學校。的確很無聊。那麼就和舍友們來個“十日談”吧!即使不是“十日”,“三日”、“一日”也行。也許這會彌補你心靈上的空缺。

  現在,你千萬不要以裴多菲為榜樣,吟著“生命誠寶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向“非典”公開宣戰。因為,不自量力往往是自取滅亡。我不是在嚇你,朋友,這只是一個同齡人的由衷的勸

  告。

  朋友,鼓起勇氣,想象一下,如果你突然得了“非典”,它向一顆***一樣威脅著你的生命,在那種情形下,你會怎麼辦呢?如果是我,也許,我會一下子看清了我在這個世界上的可能性原來非常有限。你呢?你會感到痛不欲生,甚至對生活失去了希望,還是冷靜地對待一切,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也許只有在這個時候,你才會知道自己在世上還該做些什麼事,這些事對於你才是真正重要的。

  你千萬不要認為我是在詛咒你,朋友。我只是想假設一下,用一個“非典”病人的眼光看一看世界,想一想倘若來日不多,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想做的事情是哪些,這將是我們更加善於看清自己的志向所在。

  我相信,無論我們怎樣愛惜健康,也不可能永久保住它,而健康的全部價值便是我們得以愉快地享受青春,其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做我們真正喜歡做的事。

  最後,就用一首“詩”來祝願你吧:

  月色濃濃如酒,春風輕輕吹柳;

  桃花開了許久,不知見了沒有;

  病毒世間少有,切忌四處遊走;

  沒事消毒洗手,非典莫能長久;

  閒來想想好友,祝福幸福永久。

  一個默默祝福你的人

  作於“非典”時期

  四、高考滿分作文

  狀元涼粉 江蘇省泰興中學 王晶 評點

  城東石板橋下有一家涼粉店:狀元涼粉店。聽說,店主的兒子五年前成了本城的高考狀元,狀元涼粉就此得名。城裡人都想討個好彩頭,聽說,那兒的生意很火。

  一切只是聽說而已,涼粉對於我這個農村窮學生來講真是一種奢侈品,既吃不飽,又貴。

  可今天,我卻坐在狀元涼粉店裡,準備嚐嚐這種“珍饈”;另外……我嘆了口氣:“唉,真倒黴,前天買參考書,貪便宜在街邊小攤上買,黑燈黑火的,找了張20元假鈔給我。”

  “小夥子,涼粉來啦,吃吧!”店主將滿滿一大碗涼粉端到我面前。

  說真的,這東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還真好吃,真想天天吃個夠。

  “上學呢?”店主掇了條板凳坐下來。這時我才抬頭打量了她,四五十歲,面板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熱毒疹。

  “嗯,高三了!”這時,我又想起了兜中的那張假幣,今天可要將你出手了!

  “快要高考了,要注意加點營養,可別虧待自己呀。”店主的話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她每次來看我,都會將家裡老母雞生的那幾個蛋塞給我,而我知道,為了本人在城裡上學,家裡一年沾不到十趟腥……“那我就更不能讓這錢留在兜裡!”

  “當家的,水開了!”店主被夥計喊到一旁打涼粉去了。我出於好奇,跑去看。只見一鍋滾燙的熱水向一個瓷缸裡一衝,店主操起一根兩指粗的木棍,插進瓷缸中的透明狀膠體內,使勁攪拌,沸騰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撲店主,店主的手臂上頓時燙得通紅……

  我被眼前的場景深深打動了。我想起在農村打鐵的父親,他也在灼熱的環境下辛勞,為我掙來一分一分的學費……

  我猶豫了,到底要不要將這20元假鈔用掉,使這位店主蒙受損失?不用吧,自己下半個月的日子可就難過了;用吧,拋給這位與我父母一樣勞苦的店主,讓她的狀元兒子少掉20元生活費,我也於心不忍。

  怎麼辦?我受著良知和生活壓力的煎熬……

  終於,我咬咬牙,掏出身上僅剩的5元真幣,“阿姨,給您錢!”“傻孩子,沒看見牆上貼的‘高三學生免費’的字條嗎?下回再來,我給你炒兩菜。”

  回校後,我就把那假幣撕掉。

  為了店主的真誠,為了我的父母,為了自己,這次選擇,值!

  [評語]文章中一波三折的心靈波動與絲絲入扣的情節相結合,在從容而又似乎平實的敘事中顯示出來,體現出了真誠、淳樸、自然的魅力。然而,作者的目光其實是異常敏感的,總是帶著心靈的熱力與亮度來撫摸與把握動人心絃的細節。假如沒有對於店主手臂上那些熱毒疹的發現,沒有對於涼粉製作艱辛過程的描寫……那麼文章觸及靈魂的力量就將喪失許多。因此,重要的是還是要用心靈的眼睛去上下求索、洞察外在與內在的隱微之處,情節才能展現為情感、情意、情思之節奏,心靈之節律。如果光觀察不積累,就讚美未免開花不結果,多姿多彩的生活就會成為過眼雲煙。

  備課資料:

  "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金代大文學家元好問如是說。

  沒有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就不可能有"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唐·楊巨源***

  沒有對自然景物的仔細觀察,就不可能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

  沒有對江邊夜色的仔細觀察,就不可能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非入山甚深者,就寫不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宋·郭熙***

  非知山最真者,就寫不出"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金·許古***

  非觀山最細者,就寫不出"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元·張養浩***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如果不到深山裡觀察老虎,就不可能寫出解氏兄弟獵虎、李逵殺虎、武松打虎的栩栩如生的場面。

  只有用心感悟生活,才能寫出感人肺腑的有生命力的文章。每週利用一節課時間,結合校內外、國內外發生的時事,開展探討評論,讓學生各抒己見、相互辯駁,教師及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撥正,使正確的見解漸漸浮出水面。連貫性的活動,促使了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訓練了學生捕捉寫作素材的靈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九年級作文教案2:

  雨的訴說 【走過雨季,聆聽雨說】

  [寫作導航]

  同學們:對於我們,雨可以說是一種最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本單元的寫作主題:雨的訴說,應該是非常詩意的訴說。這種詩意從何而來?可以來自你的閱讀積累。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寫雨的優美詩文可謂數不勝數,“雨”作為一個抒情意象,浸潤著文人墨客們多情多意的心,他們賦予了各種各樣的雨豐富的暗示性和廣博的代表性。可以來自你的心靈感悟。讀一讀課本上“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中提示你去觀察雨景、傾聽雨聲的優美語句,你的心靈是否有了某種雨情;做一做課本建議你做的語文實踐活動,你是否又感受到了某種雨趣。有了這些,你可以動筆寫作了:狀雨景,抒雨情。那麼,又該怎樣來寫景、狀物、抒情呢?

  寫景、狀物和抒情在一篇具體的文章中常常是結合在一起的。因為寫景、狀物離不開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藉助景和物。這就是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借景抒情”。如《詩經》中以一個戍邊徵人的口吻吟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一個徵人在連綿的陰雨中回到家鄉,這場景或許是寫實的,但這兒的“雨雪”明顯投影上了徵人垂暮之年才返回家鄉,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陰霾心境。

  當然寫景、狀物和抒情在具體的一篇文章中,視其傾向性不同有時可以有所側重:或以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體景物上的某種感受,即作者既尊重所寫景物的特徵,抓住特徵進行描寫,又在景物描寫的同時帶上“我”此時此地的主觀感受。如:朱自清《春》中描繪的春雨圖。既寫出了江南春雨連綿不斷的特徵,同時江南雨景中田園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滲透在字裡行間的主觀感受。或以抒發某種感情為主線,景物只是藉以寄託的一種比擬和象徵。如本單元的《雨說》;同樣秋瑾在獄中寫下“秋風秋雨出煞人”這裡的“秋風秋雨”實際上象徵了當時風雨如晦的社會環境,所以才“愁煞人”。下面的一篇學生習作《聽雨》抓住春雨的特點進行的思考。也有許多文章將這兩者很好地揉合在一起。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在“借景抒情”前,用大量飽含感情的筆觸去寫景狀物,景物的描寫細緻生動,最後的抒情議論成為畫龍點睛之筆。

  那麼在具體的寫作中,我們怎樣來用好運用這兩種方法呢?前者的關鍵是以物傳情,描寫景物時應抓住景物的特徵,帶上你的心中情,寫出你的眼中景。怎樣做到這一點呢?要在字裡行間能加上自己的感覺,並在語言形式上要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和富有表現力的動詞把這些感覺寫出來,這樣才能形象生動。與其說“春雨又多、又細、又密”,不如像朱自清先生那樣說“像花針、像細絲、像牛毛”;與其說“春雨把我淋溼了”,不如像下面羅蘭文章中寫的那樣:“撲在那柔細清涼的雨絲裡,讓它沖刷撫慰著你的頭頸,和你赤裸的背”。後者的關鍵就是觀物思理,如何做到這一點?學會思辨,並對這種思辨進行由此及彼的聯想。例如:張曉風在觀察“立在城市飛揚的塵土裡德行道樹身上”思考聯想到了奉獻精神;宗璞在“紫藤蘿瀑布”前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借對花的觀察,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辨;又如下面的小作者,在春雨的韌勁這一特點中,進行思考,聯想到了自己在小小的挫折面前應不氣餒,文章就有了比較深刻的中心。

  [文題導示]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在杜甫筆下,雨是如此的善解人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雨中孤行,心境難免有些悽迷紛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發現的不是自然界的雨,更是少女心中如漣漪一般一圈一圈的情……現在,就讓我們踏“雨”而行,走進雨的世界,以“雨”為話題作文,文題不限,題目自擬,600字左右。

  [寫作指津]

  寫“雨的作文”,既可以從身邊的雨聲入筆,也可以聯絡古詩詞中的雨著手,更可以描繪雨中的故事。下面的三項任務,就是本次作文的參照執行。

  任務一,探訪研究,走進雨世界。

  仔細聆聽過落雨的聲音嗎?曾經思索過雨的來龍去脈嗎?注意到不同時節雨的變化嗎?如果你的答案的否定的,那更應該從現在做起,在有雨的日子裡,有意識的細心聆聽,揣摩體會。要是天氣暖和的牛毛細雨,我們也可以真正走進雨中,感受細雨的溫情,體會雨中漫步的情趣。如果條件允許,我們更可以將不同時令季節、不同大小的雨聲錄製下來,慢慢的比較鑑別,欣賞體會。

  任務二,蒐集整理,品讀雨韻味。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雨的讚頌就沒有停止過,從杜甫的《春夜喜雨》到汪國真的《江南雨》,從“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古詩吟詠到《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的今人演唱。關於雨的詩文資料浩如煙海,學會蒐集整理吧,進新華書店,上圖書館,或者登入網際網路,在現在這個資訊社會,只要你願意做有心人,就不會沒有地方淘金。蒐集這些資料,再按照季節或者心情來分類整理,不僅可以淨化我們的心靈,更能在作文時做到厚積薄發。

  任務三,辯證分析,探訪雨功過。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人們對於春雨無聲無息滋潤萬物的讚歎。雨,既有“春雨貴如油”的珍惜和喜悅,也有暴雨成災的瘋狂和暴虐。滋潤大地、解決乾旱的是雨,提供淡水、淨化空氣的是雨,氾濫成災、沖毀橋樑的也是雨。整理雨“功”和“過”的資料,並分析原因,提出建議,如合理開發、保護水土資源,高瞻遠矚、自然和諧發展等,為避免災難的再次發生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名著擷英]

  傾盆大雨從變黑了的天空裡傾斜下來。這不是雨,而是亂響的、叫人站不住腳的傾瀉下來的水,是狂暴的充滿了旋卷的黑暗的水旋風,從四面八方傾瀉下來。

   大雨,***前蘇聯***綏拉菲摩維支《鐵流》

  秋雨霏霏,飄飄灑灑。如絲,如絹,如霧,如煙。落在臉上涼絲絲,流進嘴裡甜津津,像米酒,像蜂蜜,使人如醺,如夢,如痴,如醉。

   秋雨,郭寶林《八月,成熟的故鄉》

  傍晚時候,牛毛細雨下起來了。群眾叫“籮面雨”。那雨像絲線一樣細,像麵粉一樣輕,隨著輕柔的春風,在天空中飄灑著,揚落著。有時候細起來像一陣薄霧,籠罩在柳林中、河面上、葦棵裡。

   細雨,李準《黃河東流去》

  [參考題目]

  1、雨中漫步

  2、四季雨聲

  3、風雨與詩詞

  4、風雨中,_________

  【佳作範例】

  例文1:

  走過雨季

  每當聽到17歲那年的雨季我感慨萬千,也許少了童年的稚氣,但是那風舞的季節總是無情,牽動落淚的絲緒!

  我感動過,因為勇敢者的行為號召世人邁著前進的步伐!回想往事,我便少了一份童真,其實這也是一種流逝!

  不管純真年代是否還存在,我都不會去追問青春無悔!5.12大地震讓我追隨那勇敢者的魅力,親吻偉大祖國!

  歲月似流水,生命如夏花!也許我記念過去崇尚未來!上天總喜歡開玩笑,而人們喜歡傻笑,那我喜歡微笑於他人!

  我時時走在熱鬧的大街上,不時回望那一張張不熟悉的臉,也許是年領的限定,我總是生活在疼痛與憂傷的季節裡!

  那也正如實而不華的佳果,也如美釀!

  詩云:

  青春逝了,雨季別了!

  我願追風而舞了!

  我如願丟失去了!

  我不知前路的去向了!

  風在舞動,我心飛翔!

  她走在雨季中了!

  他追著去了!

  他她們沉醉其中了!

  不經意的逝去了,

  我卻盼望了,

  雨季就這麼走了,

  而我們也成長了!

  我輕鬆走過雨季,回望來時的路,也是別樣景色!總是一份憂傷自擾,何必多一些煩惱,少了一份寧靜呢?路在腳下,

  我們得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那麼一路瘋狂,一路向陽!

  例文2:

  雨的自述

  風中的雲,輕飄飄的在空中游蕩。漸漸的,雲厚了,重了,灰了。而我就在此時離開了她,來到這給世界,我輕飄飄的落在田圃,滋潤田野,落到長河中,交織出悠揚的曲子,落入海洋裡,成為永不會消失的水。

  我剛烈,無所畏懼,伴著霹靂,帶著風的怒吼,雷的咆哮,來到北方的土地上,編奏著自己的交響樂。我打在屋頂上,濺起層層水花,打在窗戶上,啪啪直響。我像一片巨大的瀑布,從東南橫掃著北方的土地。雷在低低的雲層中轟響著,為我伴奏,閃電時而用它那耀眼的白光,劃破黑沉沉的夜空,照出狂風中狂亂地擺著的田禾,一條條金線似的鞭打著大地的我和在雨中吃力地邁動著腳步的人影,我雖然無所畏懼,但我的生命卻很短,只有短短一剎那,漸漸的我就被那剛從雲後跳出的太陽征服了。

  我輕輕柔柔,纏纏綿綿,淅淅瀝瀝,絲絲縷縷,我迷戀江南的景色,遠山近水,亭臺樓閣,水面無波,垂柳婀娜,一片靜謐,我迫不急待的爭脫雲的士束縛,進入這畫中世界,去聆聽、去欣賞、去感觸。所以我總是輕輕柔柔,綿綿,淅淅瀝瀝,絲絲縷縷,朦朦朧朧,人們筆下的江南,天地間煙雨茫茫,茫茫煙雨,雨也朦朧,景也朦朧,人也朦朧,

  待雨過天晴,被我洗滌一新的江南又出現在藍瑩瑩的碧空下,變得丰姿綽約,宛若剛出的美人,碧玉般潔淨,蘭花般可愛,亭亭玉立,脈脈含情,呵,江南如此嬌美,不也有我一份功勞嗎,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我也一樣,我有不同心靈,不同性格,不同的形狀和不同的聲音,因為我總是來自不同風中的不同的雲。

  例文3:

  雨的自述

  我是雨,當你看到黑黑的雲兒聚攏在一起的時候啊,說明我就要來到你們的身邊了。我悄悄地來了……

  我來到一個姑娘身邊,她靜靜地倚靠在窗邊,她淡淡的笑容總讓我捨不得離去,她的面容說不上是美麗,但是卻讓我感到很舒服,我竟會感到幸福,因為她在靜靜地欣賞我。人們對我有不少的說法,有人說:上帝流的幾滴眼淚就變成了我來到人間。有的人說我是天使向人間撒的透明花瓣。而我認為我是幸福的使者。我有時太貪玩了,捨不得離開,所以才給人們帶來了一些麻煩,可是我也滋潤著萬物的生長啊,所以高興地迎接我的到來吧,雨後的空氣不是更清新嗎?雨後的彩虹難道不美麗嗎?你如果靜靜地觀察我,你會發現我在對你微笑。

  聽爺爺、奶奶說,古代的人們對我們就有不同的看法,還為我們建造過一個“苦雨亭”和一個“喜雨亭”。

  每當我來到時,那位姑娘總會靜靜地望著我,我也安靜地看著她,在她柔波似的眸裡,我看到了一顆溫柔的心。人們啊,當你們靜靜地讀懂我的祝福時,我會快樂地離去。

  九年級作文教案3:

  選材

  【能力定位]

  要表達一種思想,一種感情,就需要材料。材料是作文的基礎,是文章的“血肉”。未經加工的原始材料為素材,經過提煉加工寫進文章的材料為題材。素材和題材僅一字之差,卻有質的區別。

  【要點闡釋】

  篩選和安排材料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緊扣主題。選取的材料必須跟主題密切相關,必須能有力地表現主題。如果不看材料是否對路。不分主要次要,揀到籃子裡便是菜,鬍子眉毛一把抓,這樣,輕者使內容雜亂,喧賓奪主,不能很好地表現主題,重者則成為“跑題”之作,勞而無功。如寫《我和我的老師》這篇文章.可寫這位老師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對我的關心與幫助,如果寫老師和其他同學或老師之間的事,就切題不緊,如果又寫老師在回家路上所做的事,或是在家裡所做的事,儘管這些事也能表現出這位老師的優秀品質,但這些事卻跟“我”沒有什麼關係,則屬於“材”不對題,這樣的文章必敗無疑。所以,選材時必須“有的放矢”,緊扣主題。

  ***二***要真實典型。所謂“真實”,就是說要寫自己親身經歷或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情,只有這樣的事,寫出來才可能具體、準確、生動、感人,才有可能打動讀者。反之,如果材料是道聽途說,甚至是憑空編造的,這樣的文章,內容上很容易逆情背理,露出假象,令人反感;即使編得“圓滿”,露不出破綻,也不可能表達出真情,也難以引起讀者的共鳴。所謂“典型”,就是說所選的材料要客觀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要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和代表性。不要誤以為只有國內外的重大事件才是典型材料,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細小的事情也同樣典型,只要這些小事有深刻的意義,能反映深刻的主題,所謂“小中見大”,“平中見奇”,便是如此。如我們熟知的《一件珍貴的襯衫}***這篇文章,在選材上就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第一,它的材料真實,是作者親自經歷的事,所以寫出來就有真情,就感動人;第二.材料典型,小中見大。在週一生的偉大革命實踐中,這不過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從這件小事上,我們看到的是周那平易近人的高貴品質,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本色。讀了此文後,更增加了我們對的愛戴、尊敬與懷念,這便是“小中見大”的功力。我們中學生,經歷的大事確實不多,所以要寫好記敘文,選材時一定要在“真事”“小事”上下功夫。

  ***三***要生動新穎。所謂“新”,就是題材能深刻反映主題,但不平庸,不落俗套。“文章切忌隨人後”,選材更是如此。同樣一個主題,如果選取別人沒有用過的材料來表現,就會使文章顯出新意;或變換一下角度,變換一下思維方式,選用那些別人用過但還能挖掘出新意的材料,寫出的文章也能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我的老師》這樣的題目,大家簡直寫膩了。動筆無非是“深更半夜,兩鬢斑白的老師還在伏案工作”,或者“大雨滂沱的天氣,老師踏著泥濘小道作家訪,給學生補課”,或者“我在學校病了,老師立即把我送到醫院,像媽媽一樣照顧我”,等等,這些題材,雖然能表現老師的崇高偉大,可愛可敬,但張三李四反來複去都這麼寫,讀起來就讓人感到平淡乏味,甚至還會沾上點“虛假”之嫌,這樣的文章是很難獲得佳績的。

  但有個同學卻巧妙地變換角度,把這個舊題寫出了新意。他通過老師的眼睛,來表現主題——一老師總是瞧著我,我有什麼不妥嗎?反覆檢查,都不是。心裡想:要麼老師冤枉人,要麼他眼睛出了毛病.要麼老師神經不正常……下課了,老師又喊我到辦公室去,這更使我想:真是.無端地“盯”我一節課不說,還要找我的麻煩嗎?一進門,老師就說:“我上課看你臉色不好,準是病了,你要抓緊去看醫生………”“哎呀,是呀!我昨天感冒發燒,今天渾身沒勁,自己沒在意,想不到老師連這點也看出來了……”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選材時變換角度,抓住眼睛—一心靈的窗戶,來表現老師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既教書又育人的可貴品質。文章表現的儘管是一個老生常談的主題,但由於選材的與眾不同,其內容並不使人感到陳腐平庸。

  一般說來,新鮮的事物總易於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好感,所以,我們在為文章立意選材時要努力求新。但是,求新決不能盲目,必須以“緊扣主題”“真實典型”為前提。

  ***四***要避免雷同。有些記敘文表現中心時不止用一個材料,那麼這些材料應從不同側面表現中心,這樣,中心會更突出,人物形象會更豐滿。因此,選材時要根據主題的需要,毫不吝惜地刪去那些雷同的材料。如魏巍寫《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從自己蒐集到的二十多個素材中篩選出三件事寫進作品中,這三件事從不同的側面共同表現了“志願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這一中心。第一件事——鬆骨峰戰鬥,刻畫一個英雄群體,表現戰士們的英勇頑強和對敵人的刻骨仇恨;第二件事——馬玉祥在濃煙大火中拼死救出朝鮮兒童,寫一個英雄形象,表現志願軍戰士對朝鮮人民最真摯的愛;第三件事——防空洞裡苦樂談,展示戰士們的美好心靈,這是他們英雄行為的思想基矗讀完這三個事例,我們會深深地感到我們的戰士是多麼的可愛——“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如果三個材料屬同一型別,即使扣題、典型,也難以把人物的形象塑造的那樣豐滿完美,難以收到上述效果。

九年級作文指導
九年級作文指導3篇
相關知識
九年級作文教案3篇
九年級作文指導3篇
八年級作文教案設計
七年級作文教案
九年級作文輔導5篇
九年級作文輔導5篇
九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
優秀九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九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九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