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寫景作文高中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月亮一直都是夢幻的。月亮上有廣寒宮,那裡住著嫦娥玉兔。你有沒有細心觀察過月亮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月亮

  我在十四平米的屋子裡寫歷史試卷寫得天昏地暗的時候,一個朋友發來簡訊說:木木,出來看看月亮吧,今晚的月亮好明亮。於是我走出屋子來到陽臺上,月亮就懸掛在我頭頂上,散發著幽幽的清輝,皎潔而明亮。我看著它,彷彿它在對我微笑,那笑容伴著清輝盪漾開來。我想,我究竟多久沒看過這般明亮的月亮了?是不是在每個晴朗的夜,這樣明亮的月亮都在對著我們微笑,只是我們將它遺忘?

  我想起在遙遠的古代,中國是一個盛產詩人的地方。中國古代詩人是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結合,或者說在這兩點之間找到了一個準確的平衡點。寫感性的文字,是心中情感的自由流淌,但沒有理性的深入,便只是一幅淺易的寫意畫,弄不好就成了“吟風弄月”;而理性的文字,是智慧的恣情迸發,但沒有了感情的表達,便只是一本生硬難懂的哲理書,弄不好就成了“故弄玄虛”。而中國詩詞的魅力在於它那另人著迷的意象,它是連線感性與理性的偉大橋樑。而這一點,在月亮上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

  在眾多古典詩詞裡,月亮作為一種傳統意象,是文人墨客在清冷孤寂的夜晚的精神寄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後。”這些以月作為意象的詩句或表達思鄉之情,或描寫優美景色,或灑脫放曠,或婉約惆悵。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將自己的感情通過月亮這個意象宣洩到紙上。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與李濤的《嘆月》雖也寫月,但卻極具理性。前者是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後者體現出作者的政治抱負。可見在那個時候,月亮是倍受青睞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寫文章的人倒多了起來,而月亮卻被漸漸遺忘。

  在我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有許多藝術青年進行了一次次分化。他們中的一部分堅信文學可以拯救世界可最終卻化為各類先鋒的擁戴者,不過他們追趕先鋒的速度總是比不上被先鋒拋棄的速度。他們永遠不會靜下心來看一看那皎潔的月亮,他們的眼睛裡佈滿灰塵。他們的文字中充滿了漂泊無依的空蕩,似有似無的反叛精神,卻又瀰漫著妥協的氣味。他們的叫囂侵透著一種惺惺作態的東西,根本上,他們是物質的。讓自己瑣屑的語言和神經質的感觸互相拉扯著機盡朦朧之態地宣洩於紙上。用虛構的高深來掩飾靈魂上的無根。

  月亮哭泣了。似乎再也沒有人在孤獨冷清的夜晚把它當作精神上的寄託。那些所謂的作家也越來越少有人將它寫入文中。他們彷彿不再是引導精神世界的真知灼見的探索者,他們的信仰之根彷彿接受了金錢名譽的“割禮”,流失於世俗中。於是,“快餐文化”無孔不入已是大眾精神殿堂搖搖欲墜的先兆。

  月亮目睹了這一切,但它不能向世人訴說,於是它哭泣了,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載體,它正在被人們遺忘。

  在每個晴朗的夜晚,照耀過無數古往今來的月亮都會出現在天上。沒人看它時,它是孤獨的月亮,有人看它時,它是微笑著的。越多的人看它,它就對越多的人微笑。所以,朋友們,在你閒暇的時候請記得看一看月亮明朗的笑容吧!

  篇2:月亮的美

  月亮既是偉大的,也是悲傷的,更是溫馨的。唐代詩人李白曾經寫出過不朽的詩篇:“今人不識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說,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都對月亮產生了一份獨特的感情。

  晚霞消退,太陽漸漸褪去了明亮的光輝,留給大地的是暗紅中的憂傷,也許是一份恐懼,把人間帶進了黑暗之中。忽然一種莫名的銀白灑在了大地上,我抬頭一看,好不驚喜,啊,月亮,原來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潔的光輝撫摸著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嫵媚和神祕,我們也就少了一些恐懼,多了一些夢幻。

  看一看,想一想,深感月亮是偉大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月亮反射著太陽的光輝,當一個二傳手,把光明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奉獻給人們。有了夜晚的光明,人們就特別喜愛月亮,月亮代替了路燈,這黑暗裡的光明啊,是多麼的真貴呀,使人們的心裡也亮了起來。夜空中的月亮,不僅照亮了天空和山川自然,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人類的心靈。月亮,心靈之夜的明燈。

  月亮又是悲傷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寂靜的夜裡,她是孤單的,沒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沒有任何一點點人聲的熱鬧,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無邊的寂寥。她還有什麼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灑在了環宇,自己為自己解悶,製造一些陽陽的感覺,這也許就是她最殷實的欣慰了。

  月亮更是溫馨的。她陪伴了散步的人們,陪伴了旅途勞累的遊子,更安撫了遠在他鄉的親人。正如李白詩中寫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亮充滿了人文關懷,他不嫌棄任何一個人,當你高興的時候,憂傷的時候,不知所措的時候,她都是你的好朋友,與你娓娓道來。

  在中秋節,月亮是最圓的,那時,她才得意洋洋地放出她那明亮的光輝,也許這天晚上是月亮最得意的時光。

  月亮並不總是順心如意,有時瘦瘦的,可憐兮兮,彎彎的,像是有什麼勞役累彎了她的腰,像一隻孤零零的小船,怎經得起曠宇中的海嘯巨浪呢,,也似一把總在勞作的鐮刀,夠累的。看到了彎月,宋朝詞人就發出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的感慨。

  月亮的美,在於她美若天仙的氣質,更在於她幽幽怨怨的靈魂。月亮,我們靈魂的家園。

  篇3:月亮

  月亮一直都是夢幻的。月亮上有廣寒宮,那裡住著嫦娥玉兔,還有一棵桂樹。古人對月亮上的疑惑都變成了一個個傳奇的故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間美好的願望會附著在月亮上,用它的清靜傳遞,遊子離鄉,周圍的環境在變,唯有一輪明月還和家鄉一樣,同樣的光芒,熟悉的模樣,月亮在遊子心中代表了親人,代表了家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遊絲般淡淡的痛,滴水般點點的傷,那份思念,那份離愁與月亮訴說,讓月亮成全。

  “月有陰晴圓缺”人們期待著月圓,期待仰望一圓滿的月。正月十五,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圓,上元佳節踏著新年的尾聲,帶著春天的腳步,映照著雪打燈籠的吉祥,美滿的新年讓這第一次月圓照亮。八月十五,又一次月圓,夏日夜晚難得的清涼,滿月伴花的美景,月下一人的獨處,兩人相戀的甜蜜,走過風雨的老人,都在這銀灑的沐浴下欣賞著月亮,寄託著願望。

  月亮被人們寄予了許多,各種淡淡的,隱隱的感情似乎都願與月亮上的嫦娥作伴,可是如果,月亮消失了呢?各種感情會像下雪一樣從月亮上飄落嗎?又灑向那本就有些哀愁的人們嗎?

  也許不是的,月亮只是月亮,情感才是人們心中最寶貴的,只是月亮存在的太夢幻,太清純,讓世人覺其一塵不染,覺其清靜自在,沒有別的與其相配,只有心中的那份純情預與其相似。冷冷的銀色獨懸夜空,未免有些悲涼,人們觸景生情將那平日裡隱匿的,深埋的情感向它傾瀉,如果沒有月亮便又會有一種事物被賦予情感。念友的,思鄉的,離愁的,悽美的,那不是月亮,而是人們的內心,其實在每一個心中才有一輪真正的月亮。

  

下半年開學計劃作文
初一要開學了作文
相關知識
月亮寫景作文高中
秋天寫景作文高中
寫景作文高中
按遊覽順序寫景作文高中
關於描寫冬天寫景作文高中範文
北京寫景作文高中
關於月亮寫景作文
多方面寫景作文高中
多方面寫景作文高中
初二寫景作文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