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中藥鋪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成長的過程總少不了一些事情的發生,無論在何時何地,感人的故事都在發生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篇童年往事。

  

  那時候,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一是新華書店,一是。前者,是因為我愛看愛買連環畫;後者,是因為我喜歡嗅聞那些中藥的味道,特別是咀嚼幾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親當過赤腳醫生。八十年代初,母親參加醫療培訓後,加入了城關鎮合作醫療站,

  醫療站在我讀書的中學附近,臨街兩間舊木房。一間開處方和打針,另一間,是藥鋪。和母親一起在守藥鋪的,還有三個阿姨。一天到晚,她們就做三件事:抓藥,打針,織毛衣。除此之外,便是無休無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們抓藥非常麻利,瞟一眼處方,就可以找到相應的抽屜。僅憑手抓,就基本準確,最後還是放進小秤稱一稱,添點或減點。然後,把藥倒入毛邊紙或廢報紙,包好紮緊,寫幾個字交待幾句,遞給別人。

  只要一走進藥鋪,我就被一股濃重的藥香包裹得嚴嚴實實,有點喘不過氣來,但一習慣就好了。我望著那些神祕莫測的抽屜,瞅著那些貼著標籤的藥名,興奮不已:什麼“半夏,黃精”,什麼“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當然,也有的是礦物和其他異類,比如“硃砂、雄黃、海馬”,不由得使我產生了相關的聯想:這硃砂,肯定就是國畫中傳統的紅色顏料吧?李可染曾用頂級硃砂繪過四張***詩意圖《萬山紅遍》,已成畫史上的經典。至於雄黃,不就是許仙意氣用事的東西嗎?所謂的海馬,只是相當於一條小魚而已。

  其中,我最喜歡的藥草,是甘草。首先,是因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義,不就是“甘甜之草”嗎?昔時,神農氏遍嘗百草,解毒靠的就是這寶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與這甘草,是家門,五百劫前,應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親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為它的藥理,二是可以變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這樣,我嚼著甘草成長著,自以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碼。

  母親還愛用黨蔘來燉烏骨雞和豬肚,補血。她營養不足,嚴重貧血。人蔘太貴,吃不起。還有金銀花和枸杞,母親他們都用來泡茶喝。自然,我也跟著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牆角,母親還栽了幾株三七。蔓延的藤葉牽上牆,覆蓋成了一面翠綠的毯子,像青綠山水畫的設色,極其養眼。可惜,後來拆遷,毀於一旦,使我失去了這一片翠綠。母親只好把三七塊莖挖出,收藏好。她說,三七可以治婦科惡疾,以及跌打損傷。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這個合作醫療站被撤銷了。回到家,母親專職做她的家庭主婦。賺錢的任務,徹底由父親負責。那個中藥鋪,被別人買去,改作了服裝店。從此,街上流行的藥店,大多是連瑣的西藥店。在我的印象中,傳統的中藥是文化,望聞問切的中醫大夫,近似於等同於詩人。相反,我害怕西藥西醫,因為這些東西是實驗室配製合成出來的化學組織,成分複雜而可疑,至少沒有一個在陽光之下生長的過程,沒有溫度、溼度,更無個性與靈魂。我實在難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親的“金銀花”會更讓我親近與信賴。甚至,當我感冒受寒,母親親手煎熬的一罐紅糖姜開水,也會比最昂貴的感冒靈幫我發熱而痊癒,至少,我心已暖。

  現在,父親走了,去了天國。母親一個人守著我們,在空曠的屋頂上栽花種菜。母親身子瘦弱,時有病痛,我很是耽憂,同時,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嗎?不正證明了人在活著?何況,這世上,還有那麼多栩栩如生的藥在陪護呢。一根草是藥,一撇葉是藥,一線陽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個人可以是另一個人的靈芝。母親多年與草木為伴,沉浸於無邊無際的藥香之中。於我而言,母親就是我人生一味無價的中藥,為我清熱解毒,可以抵禦這世間的種種傷害。

母親短篇散文
母親的油菜花散文
相關知識
母親的中藥鋪
寫母親的中學生的短文章
貝母的中藥屬性
中學生感恩母親的演講稿
感恩母親的信高中作文
描寫我的母親初中英語作文
關於母親的初中英語作文
給母親的一封信初中英語作文
我讀懂了母親的高中作文
珍藏母親的謊言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