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育和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教學實踐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認識時間》是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建立在第一冊已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教學5分5分地數,1分1分地數,其中學會5分5分地數又是學習1分1分地數的前提和保證。

  由於時間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結合實際。課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家裡的鐘錶,再畫出自己喜歡的鐘面。從觀察到畫,學生對鐘面上有多少個數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再利用課前畫好的鐘面,學生比較輕鬆地瞭解到分針指著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學會了5分5分的數。在練習中發現有

  學生把5時45分認成25時45分,經過個別輔導,補救過來了。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回憶上課情形,認為經過上學期學習孩子們認識了時針,同時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過於強調的是有關分針指到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的內容。學生也受老師教學的負面影響,造成這種錯誤認識。因此在另一班上課時改變教學設計。先讓學生觀察時針的位置分為幾時多一些、幾時半、幾時多得多這三種情況,加深對時針的正確認識;接著學習5分5分的數。學完後把時針表示幾時與分針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鐘錶上的這一時刻。

  一直以來我都想給自己的學生們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在這單元的課上,我看到了孩子們臉上的笑容,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為人師的我此時最快樂!

  篇二

  認識時間這一教材內容的編排,是用5分5分的讀取時間,並通過實際操作知道1小時=60分。與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聯絡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來編排的。這樣的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人們認識時間的經驗和習慣。

  通過一年級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60個小格;能夠認識整時和半時,知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5分5分的認識時間探討1小時=60分。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由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時間。例如:利用第二節上課的時間9:30引入,拓展應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時間的安排使學生能夠根據情境圖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估計時間的範圍,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增強學生認識時間的興趣。

  通過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見解,再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對學生的生成進行討論、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學8:15分的認識。

  在教學時運用實物鍾、鐘面模型、多媒體直觀的演示,使學生清晰準確的認識時間。例如在教學5分5分的認識時間時,通過看鐘面上的陰影部分,在教學1小時=60分時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實物操作,對時分關係一目瞭然。在認識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5分5分的認讀時間時運用了多媒體的直觀展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了難點。在拓展應用中既對新知進行了鞏固,又對學生進行了珍惜時間的德育薰陶。

  本堂課的缺點:

  1、教學時板書還不夠規範,每個鐘面模型下時間的兩種寫法板書不全。

  2、在教學1小時=60分時提問的語言不夠準確,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篇三

  《認識時間》一課的教學是在二年級上冊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是本學期的一個難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用5分5分數的方法認讀時間,並通過實際的操作,知道1時=60分。由於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創造機會設計學生自己理解的環節,並藉助多媒體課件的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

  一、設計形象、直觀、有效的多媒體課件教學

  現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重要,一個好的課件往往能讓學生更形象直觀的掌握知識。所以,教學開始,我利用關於鬧鐘的謎語引出學生熟悉的鐘表,並出示鐘面,讓學生回憶一年級內容,並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回顧舊知的這一環節,內容過多,導致本節課有點拖堂。新授部分分為這幾個層次:首先,在螢幕上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12個數、指標和格子。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後,再通過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接著,又通過課件的動畫演示和色彩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週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於60分,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但在這一環節中,我是考慮到學生對於“幾時過”這一知識點時,我設計了“幾時多一些”的知識讓學生去理解,但是這一部分中,由於本身自己沒有鑽研教材,語言上比較隨便,把這一部分講的有點含糊。

  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地掌握新知識,但有的知識光靠教師苦口婆心地講,學生反覆機械地回答問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學中,我明白不能單靠教師的講授,而應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出現了讓學生主動學習的少的現象。這節課中,設計了各種活動,讓學生看看、說說、做做。比如:我組織了撥鍾活動,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撥動鐘面。在教學1小時=60分時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實物操作,對時分關係一目瞭然。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進一步強化了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但是這一部分學生用學具的活動設計的有些少,學生的學具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

  但是,雖然我設計有撥鍾這一活動,但是撥的形式還是比較單一,都是老師說學生撥,其實教師可以放手讓同學間相互合作:一個人說時間另一個人撥鍾,或者一個人撥鍾,另一個人說出鐘面上的時間,這樣學生的參與度會更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不斷提高教師的語言藝術

  一節課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在課中教師應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這要求教師教學語言要簡潔精練,引導要清楚明瞭,但這點我做得不夠好,教學語言不夠精練,引導的不夠細,使得時間的有效性沒有把握住,導致課還沒完就匆匆結束了。

  總之,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做學習的主人。


人教版二年級認識時間評課稿
人教版二年級平移與旋轉說課稿
相關知識
人教版二年級認識時間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認識時間評課稿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雷雨教學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認識圖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有哪些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複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