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話題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歲月的軸輪吱呀呀地轉過春雨秋風,夏日冬雪,站在歷史的祠堂前,改變的是人的年齡和麵貌,不變的是內裡的氣韻氤氳,風骨流傳。

  一大團黑黝黝的流動線條,交織纏繞,在中華民族的純白長卷上,將一個個蕩氣迴腸的俠義恩仇,一段段血染江山中的無奈往事一一書寫,文字永遠是文明的先驅者,甲骨文的出現為文字的進化,文明的出現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商朝之後的時代是中華文化加速漫延的時代,文字的傳承悄無聲息卻又讓人感覺這就是傳承,不動聲色的外表下,隱藏著大氣象。

  每個小孩子學習中文,單單是讀音,就漢字平平仄仄的讀音,從每個人口中發出,稚嫩的聲音中隱含著無形的自豪與驕傲,他們柔和嬌嫩如清晨玫瑰的臉上,浮現著隱約的莊重與睥睨。更別提寫法,毛筆鉛筆鋼筆,筆下誕生過一個又一個位元組,在田字格的方格中,橫平豎直,有稜有角的一個個方塊字,如今越來越盛行,越出名,在古老文明的進化歷程中,始終沒有落下腳步的中華文明,現在加快腳步奔向新時代的黎明。

  比文字傳承更重要的傳承是氣節,從整日在汨羅江邊遊蕩,最終與汨羅江同化,流向遠方的靈魂開始,中國人的氣節延伸出去,根深蒂固地盤亙在每個心靈的最深處,不論是:“世人獨醉我獨醒,世人皆濁而我獨清”的杜甫,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的文天祥,亦或是近代以筆為矛直刺人間不平的先生——魯迅,氣節這種無形無狀的東西在每個人的腦海中設下一口警鐘,用道德底線束縛人的行為,用名人典故催化人的心靈。氣節的傳承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脈,亦是每個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精神源泉。

  傳承,一個厚重的字眼,但不一定驚天動地,望而生畏,就像孔廟每一年的祭祀活動,早已驚醒了沉睡的孔子文化,以那樣的雜亂喧囂中,真正靜心思索與孔子對話的人又有多少。他們們的心意可能是好的,卻在越走越寬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歷史,文明在生活路上漸行漸遠,能挽留他們離去腳步的,大概只有一代一代綿延不絕的傳承。

  篇2

  凡是傳承下來的傳統,便有它存在的理由——題記

  古以家天下,天下為家。千年前我們是世界上的“禮儀之邦”,邦即國,國為家。數千年,我們傳承著自己的家風。

  風起《詩經》,真正的家風始自孔孟。古代我們以禮治國,儒道天下,故有四書五經傳著於世。《論語》中主張人應有孝、義、仁、忠。孝字為首,這便是家風的核心意義。現在看來,又何嘗不是?十月懷胎,二十載照料,我們時刻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我們,又怎能報還這份養育之恩?人之常理,人性之現。

  《弟子規》開篇寫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仁禮之道,是對朋友誠,對陌生人仁。不少家長都說過:“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坦誠,不虛假,不做作“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於是,我們和陌生人成為朋友,生活變得更加和諧。晉商當時為何能富甲天下,就是因為廣泛交友,講誠信,守道義,作為山西人的我們,更該踐行這古老而淳樸的誠信仁義家風。

  《朱子家訓》中寫道:勿忘先輩創業之艱辛,勿奢侈淫佚,勿將基業揮霍一空。勤儉,作為我們傳統的美德,父母從我們兒時開始教導我們不剩飯,不浪費,戒奢以儉,方累萬貫家財。

  為人清白,不收非仁不義之財。我們先做人,後做事,古人兩袖清風,但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也不應該被金錢矇蔽雙眼。取之有道,生財有方,這才是我們想要的。

  家風,其實就是我們的傳統,將中華民族文明精神融鑄於其中,是傳統文化的直接表現,而我們,也就是靠著這樣一種方式來將文化、文明傳承下來,在一代又一代的實踐中,改善,摒棄,從而使我們的民族,社會,國家不喪失原本的內涵並且穩步發展,繼續流傳著千年炎黃華夏文明。

  家風與傳統踏過歷史長河,走過時空的煙塵,帶著古老的意志,來到現在。——後記

  篇3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看過的人都會看:

觸動心靈的小事話題作文
觸動心靈的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相關知識
傳承話題作文
傳遞話題作文
關於傳承的話題作文
關於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話題作文4篇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話題作文
傳承文化的話題作文
傳承民族文化話題作文
傳承中華文化話題作文
傳承中華文化話題作文
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話題作文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