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典故及出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成語是漢語詞彙重要的組成部分,成語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固定片語,具有固定的結構方式和特定的文化內涵,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柳暗花明的故事

  公元1167年4月的一天,春光明媚,風和日麗,氣候爽人。陸游獨自一人拄著柺杖外出遊覽,沿著鏡湖,踏上了去西山遊覽的道路。走著走著,山路漸漸盤曲起來。大約走了一個多時辰,人煙越來越少。當他登上一個斜坡時,只見前面山重水複,無路可走了。陸游遊興正濃,不肯回去,便順著山坡向前走了幾十步,拐過山角,突然發現前面有一片空曠的谷地,一個幾十戶人家的村莊掩映在綠柳紅花之中,就像傳說裡的桃花源一樣。陸游高興極了,進村去拜訪村民,村民們也擺酒設宴盛情款待了這位來自山外的客人。

  那地淳樸的民風使陸游十分感動,所以回到家後,便寫了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詩《遊山西村》,其中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

  【出處】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鳳翔》

  篇二:居心叵測的故事

  戰國時期,趙王派大臣出使外國談判。

  可是這位大臣早已是人在曹營心在漢了。可是他還假惺惺地對趙王說:“大王把這麼重要的外交重任交給我,我一定誓死效忠,請大王放心,我走後,請大王多保重。“趙王很受感動地說:“那就請你不要食言,實踐你的承諾,我等你早日歸來。”這時這位大臣裝模作樣的流著眼淚,跪下說:“臣出使他國,並不考慮保全性命。可是臣顧慮臣走後在趙國的聲譽問題。”趙王不解地問他怎麼回事。大臣說:“臣不求苟且偷生,卻追求美好的名譽。可是我離開趙國後,肯定會有很多嫉恨我的人散佈惡言惡語對我進行誹謗,猜疑我是否會裡通外國,如果大王您輕信他人之言,那麼受害的是我,您說到那時我能回趙國嗎?”趙王聽後,非常誠懇地對大臣說:“你放心吧,我發誓,絕不會聽信任何謠言。”大臣走後便投奔魏國去了,並贈送給魏國很貴重的禮物。訊息傳來後,趙國其他大臣們紛紛議論此事,並規勸趙王要識人心。可是趙王卻執意不信,並說:“我發過誓,決不相信任何傳言。”大臣們看趙王執迷不悟,非常生氣。

  【出處】清·林則徐《使粵奏稿》:“且其居心叵測;反覆靡常”。

  篇三:刮目相看的故事

  刮目相看出自三國東吳軍師魯肅之口。

  東吳呂蒙,勇敢善戰,20多歲就已成為名將,但出身貧賤,早年沒有讀書機會,在吳主孫權的啟發下,於繁忙的軍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時間發憤讀書,越 讀越起勁。隨著知識領域的不斷擴大,見解也日益深刻。軍師魯肅領兵經過呂蒙駐地,以為呂蒙是個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議,呂將軍進步很快,不能用 老眼光看他,還是去一趟吧!

  魯肅前去看望,呂蒙設宴招待。席上,呂蒙問:軍師這次接受重任,和蜀國大將關羽為鄰,不知有何打算?魯肅答道:兵來將當,水來土淹,到時再說吧!呂蒙 聽了,婉言批評說:現在吳蜀雖然結盟聯好,但關羽性同猛虎,懷有野心,戰略應該早定,決不能倉促從事啊!併為魯肅籌劃了五項策略。魯肅聽了,非常折服,並 拍著呂蒙的背親切地說:我總以為老弟只會打仗,沒想到學識與謀略也日漸精進,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篇四:坐井觀天的故事

  在一口廢井裡,住著一隻青蛙。一天,青蛙在井邊碰見一隻從東海來的大鱉。

  青蛙自豪地對海鱉誇口說:“你看,我住在這裡多麼愜意呀!我要高興,就在井邊跳躍遊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裡休息。有時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裡,有時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邊的那些小蟲、螃蟹和蝌蚪,它們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獨自佔據這口廢井,多麼自由自在!先生為什麼不經常到井中觀賞遊玩呢?”

  海鱉聽了青蛙的一番高談闊論,就想進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腳還沒有完全伸進去,右腳就被井欄絆住了。

  它只好後退幾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訴青蛙:“你見過大海嗎?海的廣大,豈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時候,十年裡就有九年鬧水災,海水並不因此增多;八年裡就有七年鬧旱災,海水卻不因此而減少。

  大海不受旱澇影響,住在廣闊無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樂。

  【出處】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短篇的成語典故及出處
成語的典故及釋義精選
相關知識
成語的典故及出處精選
成語的典故及出處
成語的典故及釋義精選
成語的典故及釋義
成語的典故及意思
成語的典故及意思的精選
成語的典故及寓意精選
簡短的成語典故及出處精選
短篇的成語典故及出處精選
短篇的成語典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