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刻苦學習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良好的品格,優良的習慣,堅強的意志,是不會被假設所謂的命運擊敗的。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鑑》,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篇二:

  夜深了,佛殿裡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篇三:

  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篇四:

  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裡,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篇五: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 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篇六: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篇七:

  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外國名人創業故事
名人刻苦讀書小故事
相關知識
名人刻苦學習故事
勵志刻苦學習故事
名人努力學習故事
名人勵志學習故事
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
古人刻苦學習的名言
勸人刻苦學習的名言
名人勵志學習的事蹟
名人勵志學習的事蹟材料
勸人刻苦學習的勵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