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馬原分析題審題思路答題規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審好馬原的分析題,答好它,我們的考研政治試卷答案才會顯得好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考研政治馬原分析題答題規律

  馬原的答案是很簡練的,判卷的時候也是踩點給分,這點可以通過研究真題標準答案來體會。比如說梅蘭芳這題的真理與謬誤對立統一關係,只需點明對立統一,相互包含又能在一定條件下轉化即可。同學們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提問相對是比較開放的,如果感覺到關鍵句不夠,或者原理找得不是很明確,至少應該用自己的話結合題目來進行改寫。比如還是以2010年真題為例

  ***3***當我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出現錯誤或失敗該怎樣對待和處理?

  這裡比較明顯可以想到的原理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促成矛盾轉化,使事物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同學們可以通過研究真題的標準答案來學習如何組織語言。

  真題答案:

  “我們要正視失敗和錯誤,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恰當的措施和辦法加以應對,促成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轉化”

  這些話毫無疑問不是教材上可以死背的現成知識點,同學們一定要學會這種答題模式,實際上有一定作文功底的話是完全可以發揮出來的。政治這門課在考試的時候必然是要多寫一點的,這種編話的方法是應該結合真題研究的。

  啟示類提問

  這種提問是開放性很強的,比如

  2014年真題

  ***2***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難題和矛盾時,上述事例對你有何啟示?

  這一問一定要結合第***1***問中涉及到的聯絡和發展的觀點來回答***提問中要求的“上述事例”***。那麼肯定要提到從聯絡的觀點看問題、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此外,需要同學們研究真題來體會和學習的,就是這一問的後兩個得分點,“要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勤於實踐,勇於創新”。這就是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要積累的經驗,前面我講過,“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採取科學的方法,不斷創新”、“按規律辦事”、“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勇於創新”,這些都是很好的應對啟示類提問的“套話”。此外還有“要用辯證思維方法”、“要全面的看問題,不能絕對化、片面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這些實際上都是我們哲學原理的方法論意義,同學們複習的時候應該加以總結,或者直接參考我在《知識點提要》哲學框架圖裡每個原理後面給出的方法論意義,這種“文字儲備”是應對啟示類提問的資本。

  【練習】

  我建議同學們把近10年真題中的馬原分析題都研究一遍甚至多遍,然後在哲學框架圖上加以標記,反覆識記,一方面是訓練找原理的思維方法,另一方面是學習如何結合材料組織語言,畢竟很多同學最怕的就是分析題沒有話說。真題完成之後可以去做《8套卷》裡的馬原分析題,不要求語言組織得多好,起碼應該找到相應的原理。如果做真題分析題感覺還找不到方法的話,可以去聽我在《講真題》第二個配套視訊裡的詳細講解。

  考研政治馬原分析題審題思路

  馬原分析題要在審題上下功夫,不要怕浪費時間,如果原理找不準,寫的再多再好也沒用。如果點踩到了,自己圍繞知識點再加一些“套話”***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按規律辦事,採取科學的方法,勇於創新等***,10分就可以拿到7、8分。下面我先給大家分析一下馬原分析題的提問方法,一般來說有兩種。一種是隱晦的問法,比如2010年梅蘭芳這道題的提問:***1***為什麼“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人,失誤和錯誤是難免的”?***2***梅蘭芳為什麼能“把險些造成舞臺事故的錯誤”變為成功的“經典之作”?這類提問難度較大,需要自己完成整個分析過程。還有一種是限定性的問法,比如2006年34題第一問:廟僧按照常理,認為石獸應順流而下。從真理的具體性分析其失當之處;2009年34題第一問: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辯證法基本範疇並分析其內涵。這種提問方式明確告訴了考生要從某個角度分析,難度略低,但是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這種限定,每年考試都有考生忽略了這種限定,丟分是非常可惜的。下面我將主要講解第一類難度較高的提問如何從審題來分析所考原理。

  提問中的提示***篇幅所限,具體題目材料可參考《講真題》***

  1.***2004年真題***

  ***1***既然在數學領域2 5=7是顛撲不破的,為什麼在藝術領域2 5=10000也是可能的?

  ***2***在認識活動中,正確處理理性與非理性的關係對科學創新有何重要意義?

  這道題考察認識過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很多考生對這個考點比較陌生,很容易找偏方向。但是如果審題仔細,此題第二問中實際上已經點出了第一問要回答的考點,抓住這種明確的提示就大幅降低了第一問的難度。

  2.***2010年真題***

  ***1***為什麼“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人,失誤和錯誤是難免的”?

  ***2***梅蘭芳為什麼能“把險些造成舞臺事故的錯誤”變為成功的“經典之作”

  ***3***當我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出現錯誤或失敗該怎樣對待和處理?

  這道題的第三問實際上已經點出了第一問就是在問為什麼人類認識和實踐活動難免發生錯誤,當然第一問即使沒有提示也是比較好答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同學考慮使用矛盾普遍性來回答。***2011年34題第二問***

  題幹中的提示

  為了給大家多留下一些題獨立思考,這裡我還是使用2010年梅蘭芳“錯成經典”的例子。

  ***2***梅蘭芳為什麼能“把險些造成舞臺事故的錯誤”變為成功的“經典之作”

  這道題的題目材料中有兩處需要注意:

  1. 第二段這三行,完全屬於總結陳述,“無論是大師還是普通人,失誤和錯誤是難免的,關鍵是出現失誤和錯誤以後怎麼去對待,怎麼去處理。處理不當,會釀成事故,導致全盤失敗;處理得當,能敗中求勝,化腐朽為神奇。”非常明確的表達了轉化的意思,因此要從矛盾對立統一的角度來解釋,具體來說就是標準答案的前半部分“真理與謬誤、成功與失敗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它們互相包含又能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

  2. 第一段,“大師到底是大師,梅蘭芳隨機應變,在扶住他的同時,又輕輕地推了他一下。”

  這句話就是在從梅蘭芳個人角度講能夠“錯成經典”的原因,因為他是大師,有深厚的功底和應變能力。所以考生完全可以把這句話改寫成自己的話:標準答案的下半句就是“梅蘭芳對劇情本身有著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藝術實踐功力,所以能化險為夷,變失敗為成功”。

  

看過的人還:

考研政治公式順口溜記憶民主政治建設
考研政治備考經驗分享
相關知識
考研政治馬原分析題審題思路答題規律
考研政治馬原必背知識點
考研政治馬原答題模板完整版
考研政治馬原認識論核心概念整理
考研政治馬原重點知識點
考研政治馬原易錯知識點彙總
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題命題分析
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題命題分析
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題的預測情況
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題的預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