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被騙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受騙特點:13種***手段

  受騙地點:校園內外

  一句感言:上當受騙,和學歷無關

  史上最多 大學生被騙45萬元

  很多人以為,憑著高校大學生的高智商和高學歷,他們應該不會被騙。事實正好相反。

  12月22日,一名高校學生在淘寶上給手機充值,被騙幫人“刷信譽”賺錢,匯了7100元。當天,另一名大學生看到網路招聘,被騙去購買網路遊戲幣10個,花了1000元。

  12月18日,有騙子以“快遞籤錯”為由,謊稱銀行要從一大學生的銀行卡里扣錢,騙走2757元。

  被騙最多的一名女大學生,接到自稱北京市西城區公安局的電話,說她的包裹涉嫌販賣***,牽涉到重案,要查清她的資金來源,讓她去銀行辦了“電子銀行密碼器”,把三張銀行卡綁在一起,最後划走了將近45萬元的款項,堪稱學生被騙金額“史上最多”。

  上述案例不過是其中一部分。廈門的高校區分散在廈大和集美學村兩地,據瞭解,***警情最高時達到50%-57%。

  新舊通吃 13種***易得逞

  為什麼大學生會被騙?昨天,一位民警為導報記者列出了高校中常見的13種***手段,令人驚訝的是,目前社會上流傳的各種***方式,有的甚至非常老套,也能得逞。

  比如,冒充熟人“猜猜我是誰”的***,12月10日,一名大學生為此被騙走了1000元。另外,類似“虛假中獎簡訊”、冒充QQ好友***等“千年老騙”,仍然還有市揚。

  綜合廈大、集美學村的發案情況來看,大學生最容易上當的是網路購物、刷信譽度、購物退款、虛假招聘廣告、特價機票或火車票等,這和大學生經常上網有一定關係。

  以虛假招聘廣告為例,由於很多大學生在網路上尋找兼職,故而上當者頗多。在民警一份關於大學生受騙的記錄上,導報記者看到,12月10日和12月21日,均有廈大學子為此被騙1100元和1000元。

  而今年以來在社會上興起的“郵包有***”、“電子銀行密碼器升級”等***手段,在學生當中同樣“吃得開”。

  群體分析 易被恐嚇,貪小便宜

  事實證明,受騙和學歷無關,和經驗、態度有關。

  集美學村派出所的陳警官記得,有四五名學生曾經聚集在華僑大學警務室旁,圍觀手機上的一箇中獎簡訊,民警提醒“肯定是假的”,竟遭到學生反駁“你這是職業病,看什麼都有問題”。

  不料,才半個小時,這四五名學生坐到了派出所裡,看到陳警官後誠懇道歉,“不好意思,我們真的被騙了”。“很多大學生總是以為,自己不可能受騙。”大學路派出所的吳警官說,警方和學校在開防騙講座時,大學生們常常不以為然。

  結果,導報記者翻閱大學生受騙記錄發現,被騙的除了本科級的大學生,還有研究生、博士生。“郵包有***”之所以能得逞,和大學生心理素質差有關,騙子稍微一恐嚇,學生便會乖乖跟著騙子走。

  民警分析,受騙的大學生中還有一類是屬於貪小便宜型,中獎、特價機票、網路***等都屬於此種手法。

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
上大學要準備帶的東西
相關知識
大學生被騙案例
女大學生被騙案例
大學生傳銷案例分析_大學生被騙傳銷案例
畢業大學生創業案例
大學生創業案例文章
大學生創業案例演講素材
成都大學生創業案例
大學生殺人案例反思_大學生殺人案分析反思
大學生殺人案例反思_大學生殺人案分析反思
小學生防騙案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