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資源管理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我國近十幾年的地下水資源開採已遠遠超過了其可使用範圍,也嚴重違背了水資源利用的可持續原則。下面是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地下水資源管理對策初探

  [摘 要]經濟的高速發展,水資源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治汙與保護水環境,兩手都要抓,實施分質供水、用回灌與增加降雨入滲補給,來緩解城市水資源的緊缺壓力,很有必要。

  [關鍵詞]管理;水資源;分質供水;回灌補給

  中圖分類號:TU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0-0383-01

  一、供水不能盲目滿足社會需求

  水利工作者的任務就是為流域量身定做一套水利系統,使流域的水資源及其生態系統能夠可持續地利用。水利建設不能盲目滿足社會需求,相反要從流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出發,合理規劃水利工程建設,並引導流域內社會合理利用水資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把握好水利施工的特點及規律,把施工過程進行有效的組織,調動所有有利因素,把人、財、物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以高效,高質,低成本,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過去衡量水利建設的成就,往往是用在流域內建了多少壩、修了多少堤、打了多少井、灌溉面積達到多少畝之類的指標來衡量。而這些指標只是反映了一種絕對數量,它無法說明水利工程佈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夠保障流域內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目前供水的現狀

  工農業生產要水,人民生活要水,但水源有限,供水緊張已成為人們關心的焦點,近年來,城鎮人口也在較快地增長,城市新興以水系開發、管理為主要內容的水利建設模式,過渡到以流域國土綜合整治為基礎、對流域進行全面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的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城市在不斷髮展,需水量在不斷增加,如果盲目地、超量地開採地下水,勢必導致水資源愈來愈緊缺,水資源的危機愈來愈嚴重。城市化是人類社會走向工業化的必經階段,要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水利工作的基本原則,將提高流域安全度、舒適度、富裕度作為水利建設的基本目標。協調流域圈與行政圈、交通圈、經濟圈的關係,創造能實現流域可持續發展的流域規劃、流域國土綜合整治、流域管理的新理論應是新世紀大水利建設的基石。有些城市,面臨大江大河,地表水資源十分豐富。然而水體的嚴重汙染,於是,人們競相開採地下水,對於地表水缺乏的城市,只能開採地下水資源,盲目開採、過重抽水的現象,造成了地下水位日益下降、漏斗不斷擴大、環境加速惡化。為了有計劃地開採地下水資源,必須因地制宜採取各種措施,做好供水規劃滿足供水需要。

  三、水資源開發應當實現三個目標

  1.保持人口、資源、環境、經濟之間的協調。社會經濟不斷髮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謀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應注意保護環境和生態,注意安全建設。

  2.流域內居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應當是治水的首要目標,過度的開採可能是不經濟的,對洪水的過度調蓄也可能造成流域內水迴圈的不利變化。從抗旱及除澇的角度來講,應增加流域自身對雨洪的調蓄能力,而不是將雨洪全部匯入河道排出。

  3.在流域內應保持一定的地下水位,注意保持河流的連續性、水陸的連續性,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系統產生的不利影響。流域的舒適度主要表現在生態指標及環境指標,能達到適於人類和其它生物生活的基本標準而且呈現不斷改善的趨勢。就生態質量而言,保持物種多樣性、使各類生物與人類一樣享有舒適的生活環境,特別是對於瀕危生物要有具體保護措施。

  四、加強水資源管理的對策

  1.減輕水壓力、分質供水。在水資源短缺的地區,分質供水是一種好的措施,分質供水就是把好水與不甚好的水分別輸送,以供使用者擇需使用。不少城市,臨近江河,地表水較為豐富,但水質較差,難以直接應用,如進行高標準的處理,成本太高,而城市中的地下水水質較好,故可採取分質供水的辦法,以減輕對抽取地下水資源的壓力。分質供水有兩種輸水的方式;一為分管式,即按兩套管道系統分別輸送;另一為混合式,即用同一管道,按規定時間放水。

  2.保護水環境、治理汙染。城市工業汙水不達標排放,生活廢水的隨意傾倒,都給城市的環境造成威脅。使地表水體愛到汙染,臭氣熏天,不僅魚蝦絕跡,同時還會影響近河區域的地下水受到補給而變壞,不僅在城區,就是在郊區,由於鄉鎮企業的發展、都會禍及地下水的水質。治理汙染,保護水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子孫,汙水處理,當務之急,可集中處理或分散處理。

  目前,有些大城市,其重複利用率已達60%以上,提高水資源的重複利用率,減輕地表水汙染和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緩解城市供水緊張的局面,十分有利。對於地下水資源來說,一旦遭到汙染,其處理技術更為複雜,要消除其影響,是比較困難的。同時,這還牽聯到土壤的汙染和農作物的汙染,後果相當嚴重,有些城市建造了汙水處理場,對汙水作集中處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汙水下瀉問題。但是,集中處理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汙水進行分散處理,使水達標或基本達標,以供不同目的用水者的需要,將能大大節省用水。

  3.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開源節流,節流比任何措施都為重要。人們的大手大腳地用水司空見慣。據觀測,一隻家用的自來水龍頭,如果形狀失靈滴水,一晝夜可損失水約20~30m3,可供有衛生裝置的住房200~300人一日用水之需。水資源緊缺,城市供水的水源也是有限的。

  當一個城市感到供水水源不足量。一方面,總想求助於城市以外的水源地,不僅成本高、土建任務大,而且關係很複雜,還有爭水的可能性。到城郊和遠郊去打井,必須會同農業用水發生矛盾。城市供水是晝夜連續抽水的,一旦地下水位降落後,補給是不容易的,恢復更難。靠降雨入滲補給的地區,地下水位埋深愈大,補給愈小,到一定濃度後,則幾乎難以有補給。這樣,地下水位愈降愈深,漏斗愈來愈大,勢必把鄰近農用井中的水也抽乾了,農民不會願意的。另一方面,各地用水都有自己的計劃和習慣,到了枯水期,用水緊張常常是同步性的,如果引發水糾紛,不但取不到水,還會影響團結與生產,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珍惜來之不易的水資源,真是十分重要。

  4.增雨水入滲、回灌補給。城市供水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回灌,有不少技術方面的問題,水的處理工藝、沉澱池的佔地與清淤、過濾設施的沖洗等,均有待解決,城市中因不透水地面所佔比例較大,降雨後,大部分徑流經下水管理排水,而入滲至地面下的水量很小。如果地下水位埋深較大,對降雨就很少能補給地下水,由於變回灌場地、回灌井點以回灌水量的限制,回灌後地下水位的提升是緩慢的,回灌的費用也較高,故須多方面配合才能取得效果,把屋頂上的雨水引入屋外落下的小過濾坑內以及將地面上的徑流引入路旁的過濾設施的邊溝中,使水滲入地下,以補給地下水,有些國家,在設計房屋建築時,頗注意這方面的問題,這種方法,看起來簡單,但在規劃設計時,似被忽略了,豐水期的地表水,雖有汙染,但因水量大,起到一定的稀釋作用,故可將其作適當處理,然後再回灌補給地下水。我國有的城市實行過,取得了一些經驗。雨水的集中利用,也是充分利用水資源和節約水資源的一個方面,如把降落在屋頂上的雨水收集起來,流入儲水箱,作為沖刷廁所和拖地板之用。

  解決水資源緊缺的方法很多,應以“節水、治汙、開源”的途徑最為見效,效果最佳。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地質環境治理管理論文
工程付款證明範文_建設單位工程款支付證明
相關知識
地下水資源管理論文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關於人力資源管理論文範本
人力資源管理論文發表
基於人事資訊化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參考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酒店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人力資源管理論文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