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我們正在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闊步前行,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開展。新課改,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新課改,讓數學教學更精彩。反思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我發現,在轟轟烈烈的新課改中,還存在著一些貌合神離的現象,貌似實施了新課標,其實沒有實效性。這個問題亟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誤區一:合作流於形式

  例項

  一位教師教學“克和千克”,課中有這樣一個片斷:

  師:請四人小組合作稱量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教師話音剛落,小組裡忙活起來。組員們開始為稱什麼東西而爭論不休,“我想稱文具盒”“我想稱鋼筆”“我想稱校牌”的叫喊聲此起彼伏。好不容易達成一致意見後,一些人開始稱物體的重量,另一些人卻講閒話,擺弄天平等,小組合作就在這樣無序雜亂的狀況下延續***

  反思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上述片段中,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髮展過程。

  誤區二:手段成為束縛

  例項

  這是一節公開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操作出現了錯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學生鴉雀無聲。教師丟擲求救的目光,專職電腦老師趕緊跑上去,擺弄著滑鼠。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是熱熱鬧鬧地進行下去。

  反思

  現在的課,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課。在時尚、熱鬧的背後,教師、學生跟著電腦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走,實際上和跟著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一步走有何區別?教師只是把自己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己則退到了幕後。看似學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操縱。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互動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排程,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誤區三:評價濫用失真

  例項

  這是一節觀摩課。課堂上,一位學生回答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後,教師說:“講得真好!表揚他1其餘學生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來。另一個學生回答了一個問題,也得到了同樣的“殊榮”。一節課上,表揚不斷,掌聲此起彼伏。

  反思

  現在的課堂上,經常能聽到“嗨嗨嗨,你真棒1的讚揚,經常能聽到“啪啪啪”的掌聲,回答好的學生額頭上甚至能貼上幾顆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學生也能意外地看到教師翹起大拇指。作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課堂評價以鼓勵為主,體現了數學課堂予以學生主體的人文眷注。但是,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教師一概以“真棒”“很好”進行籠統評價,這樣做的結果真的能促進學習嗎?筆者認為,教師過多的、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隨意性評價,不僅難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促動,反而導致學生形成浮躁心態和隨意應付的品格。在學生髮言後,為了提供更為廣闊的交流空間,教師以“鼓勵性評價”取代“傾向性評價”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時,針對學生髮言中表露出來的不同的

  思想觀點、不同的行為表現,教師要抓裝小結點撥”的契機表達自己鮮明的觀點。新課程理念下的“鼓勵讚賞”,必須建立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這樣的課堂評價,才能給予學生有效的激勵,從而積極地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誤區四:教學開放過度

  例項

  這是一節公開課。老師一上課就提出問題,問大家知道做嗎?然後讓學生嘗試解決,彙報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都是讓學生自己說,不作任何講解、評價、示範。練習鞏固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我們必須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思考餘地。然而,審視這節課,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轟轟烈烈”,可是學生卻並沒有獲得知識。在開放式教學中,我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上,忽視了對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把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學生參與的實際可能性的分析,以為只要給學生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掌握知識,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幫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開手腳,當點撥時還需點撥,當講授處還需講授。

  我們正在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只要我們深入學習課程標準,領會精髓,在不斷地實踐和反思中成長,我們必將會很快走出與新課改理念“貌合神離”的尷尬境地。

  篇二

  一、引言

  新課程改革正逐步深入到小學數學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引入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思想,使小學數學這門基礎學科的教學更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需求,

  但是,傳統教育的影響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消退,必然存在一個從傳統教學向新課程教學轉變的過渡時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隨著數學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出現了學生不適應新的教學氛圍、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要求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這些能力恰恰是小學生最為欠缺的,所以,上述現象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行新課程改革時表現尤為突出,

  二、正視問題,探求原因

  正確認識這些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是每一個數學教學工作者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也是持續推進新課程改革不可或缺的環節,

  1.新舊思想碰撞導致的客觀陣痛

  我們必須認識到,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螺旋式前進的過程,傳統教育的影響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消退,新課程改革也不會一蹴而就,必然存在一個逐步從傳統教學向新課程教學轉變的過渡時期,在這個過渡期內,新舊思想會存在激烈的碰撞,上述問題是這種激烈碰撞的結果。是新課程改革帶來的陣痛,

  2.錯誤思想導致的教學誤區

  新舊思想激烈碰撞這一客觀現象的主觀表現就是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根深蒂固,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夠透徹,

  通過對我校新課程改革初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深人反思,我們發現,我們的教師簡單的將新課程理念等同於豐富新穎的教學形式,我們的課堂教學在這些新穎的教學形式和茫然的教學行為中逐漸迷失了方向,主要表現為教學過程缺乏互動;學生學習過程是被動接受的過程,沒有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忽略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

  三、正確認識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理念是對現實教育的深刻分析和對未來教育的展望帶來了新理念和新思想,與傳統教學思想存在本質的區別,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它要求教師關注每一名學生,認清每名學生的優勢,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揚長避短,開發潛能,它也要求教師不要過於看重學生的成績,要著眼於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不僅是文字課程,更是體驗課程;教學過程不是教師向學

  生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自我建構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教必須服務於學,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才是首要的任務,

  四、提升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是新課程改革的排頭兵,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問題比較突出的學科,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教學理念,

  1.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不但要重視課本知識的教學,更應該重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圓的周長”時。教師可以提供一把直尺和一輛自行車,要求學生用最快的方法估算出操場的大致長度,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鞏固課堂知識。還能讓學生擁有數學思維,在數學和實際問題之間建立聯絡,能主動地嘗試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正確引導,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互動

  數學課堂是一個相互交流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合理安排學習小組成員,讓每名學生都意識到自己在活動中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在想什麼。引導學生知道該做什麼,指導學生知道該怎麼做,從而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實現教學過程本質上的“互動”,

  3.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角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體驗知識間的聯絡,讓學生以認知主體的身份親自參加豐富生動的活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從而在體驗中創造中學會數學,讓學生在體驗中實現“數學化”的過程,如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的面積”時,通過轉換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通過整理,使學生體驗到求平面圖形的面積,運用切、割、補、拼等方法,從而掌握平面圖形面積之間的區別與聯絡,

  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觀察、發現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如學習“百分數”、“利息”、“納稅”等知識前,先讓學生收集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然後在課堂上展示交流,使學生體驗到“百分數”、“利息”、“納稅”等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及聯絡,提高他們學習掌握知識的積極性,

  4.承認個體差異。重視因材施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承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只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認清每名學生的優勢,因材施教,開發其潛能,培養其特長,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才能讓每一名學生學有所成,

  五、結束語

  新課程理念提供的僅僅是一個正確的理念。並沒有設定固定的模式,更沒有給出標準的答案,本文從我校新課程改革初期小學數學教學面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反思。並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做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

  篇三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是一種依據一定的教材,有目的地促進學生學習、促進師生雙方教與學的共同活動,它既是一種動態的多維結構,更是一個有序的連續過程。小學數學作為新一輪課改下倍受社會各界關注的中心學科,探明它的教學過程的本質和特點、要素與結構、實施程式與步驟,不僅是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理論研究面臨的一個傳統課題,同時更是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實際問題。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及逐步深入推進,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課教學在在的諸多問題,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合作流於形式

  記得去年我校有一位教師在上一堂參賽課時。課堂上,老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安排小學討論。前排的同學立即回頭,整個教室都是“嗡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學生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在一人唱“獨角戲”,其餘學生全都是“收音機”,沒有任何補充的表示和跡象;還有的小組的學困生緊緊抓住此時,把它作為玩耍的最佳時機┅┅。幾分鐘後,各小組的學生代表發言:“我怎麼怎麼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做”、“我的意見是┅┅”,讓人覺得似乎是教師既定的程式,有流於形式的嫌疑。

  我個人認為: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上述片段中,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討論的背後僅僅是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應涵養二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而而合作,一味的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髮展過程。

  二、手段成為束縛

  曾經觀摩了一堂公開課。教師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操作出現了錯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整個教室學生鴉雀無聲。教師眼中滿是求救和無奈的眼光,專職計算機教師馬上跑過去,擺弄著滑鼠。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然又熱熱鬧鬧地進行下去。讓人覺得:現在的課,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課。

  我個人認為:能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枯燥、抽象的東西栩2

  栩如生的展現在學生面前,無疑是一大好事。但目前很多教師都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作為唯一、時尚的手段。在時尚、熱鬧的背後,教師、學生跟著計算機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走,實際上和跟著教師設計的問題一步一步的走有什麼區別呢?教師只是指導自己的“滿堂灌”交給了計算機,而自己則退到了幕後。看似學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操縱。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互動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排程,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現代資訊科技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三、教學開放過度

  去年10月我在參加學校組織的一節數學公開課。任課老師一上課就提出問題,問大家知道做了嗎?然後讓學生嘗試解決、彙報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老師都是讓學生自己說,教師又不作任何講解、評價、示範。練習鞏固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才學的知識。筆者當時就想,我們的學生學習能力真的就這麼強了嗎?新課程要求的教學開放是這樣開放的嗎?

  重溫新課程標準: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我們必須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空間和更多的思考餘地。然而,審視這節課,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轟轟烈烈”,可是學生卻並沒有獲得知識。在開放式教學中,我們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的主動學習上,忽視了對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的把握,特別是忽略了對學生參與的實

  際可能性的分析,以為只要給學生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掌握知識,忘記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幫助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放開手腳,當點撥時還需點撥、當講授時還需講授。

  四、評價濫用失真

  有這樣一堂觀摩課。課堂上,有一位學生回答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後,教師立即表揚他說:“講得真好!大家表揚他1其餘同學馬上就“啪!啪!啪1地鼓起掌來。後來起來回答了老師問題的學生,也得到了同樣的“殊榮”。一堂課上,表揚不斷,掌握此起彼伏。靜思其做法:這樣的評價久而久之參激勵學生學習嗎?

  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現在的課堂上,經常能聽到“嗨!嗨!你真棒!你真棒1的讚揚,經常能聽到“啪!啪!啪1表揚的掌聲,回答得好的學生額頭上有的甚至能貼上幾顆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學生也意外的得到了教師翹起了大拇指。

  其實,過多外在的獎勵並不利於培養學生內在的、持久的學習興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師用的讚賞實在是太多太濫了,這樣的鼓勵已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悅。長期下去,也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學生的創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勵;學生錯誤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處給予鼓勵,不可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總之,新課程告訴我們:課堂教學,尤其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要認真審慎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充分發揮教材的中介作用,充分展現教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努力提高講解水平外、還要加強實際操作和直觀教學,利用利用動作和感知來密切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理解之間聯絡,促進學生對教師講授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物理力教學反思
初中物理實驗難題解題技巧隨筆
相關知識
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反思
關於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的研究
英語新課程教學學習心得3篇
試論新課程教學的理論基礎
化學新課程教學要求學習心得總結
高中化學教師新課程教學工作總結
新課程教學要求學習心得感受
小學二年級課程教學計劃範文
初學者插花課程教學作品賞析
初學者插花課程教學素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