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問題研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數學教學任務認識不明確,會造成數學課堂教育毫無重點。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理解吸收知識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最終對於課堂教學目標依然起不到有效的結果。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論文,歡迎瀏覽!

  篇一:小學數學教學問題情境設計

  1教師首先要具備問題情境意識,才能更好的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創設,是為了督促學生更加積極的思考和探索。所以,所設計的教學問題應具有一定啟發性和思考價值。而且,不能依靠現成的套路和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學生需經過教師的有效指導和自行探索,才能對解答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進行創造性的尋求。因此,教師在對課堂問題情境進行創設,或者是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時,首先要對教材熟練的駕馭,對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和教材的內部結構真正的瞭解。同時,應對學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識結構充分的瞭解,根據學生的思維活動,提高和鍛鍊學生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問題進行設計時,應梯度分明、層層深入、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先易後難,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應依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回答,這樣兼顧了大多數學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識結構,幫助克服了學生內心的畏懼感,實現了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同時,也使問題呈現出一定的跨度、深度和難度,充分的發展了那些精通數學、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的能力。教師只有全盤把握學生和教材,才能看的更遠、站的更高,對整個教學流程通盤把握。

  2以生活為出發點,對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進行創設

  本身來講,數學知識就相對枯燥,若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時候,僅僅是採用機械化的模式,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單單會使學生學習數字知識的興趣被打消,久而久之,還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而作為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小學階段的學習非常關鍵,一旦學生學習的興趣喪失,就會影響到學生日後的發展。為了使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在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時,教師應立足於學生的愛好興趣和以後的生活經驗,密切結合問題與生活情境,使學生能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感同身受。例如,在教學生四捨五入時,教師可對這樣的問題情境進行創設“:王平去文具店買筆芯,每根筆芯是0.24元的價格,王平一共買了6根,總價格是1.44元,而最後,文具店的阿姨只收了王平1.4元。大家想想,這是為什麼呢?”老師的問題引起大家濃厚的興趣,學生們開始了認真的思索。老師在進一步的發問“:同學們,如果你們想知道答案,就請認真聽講下面的內容。”這樣,首先在數學課堂上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後,老師在對內容進行講解時,所達到的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的。講解完之後,老師在對以下的問題進行提問“: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為什麼文具店的阿姨只收王平1.4元嗎?”對於這個問題,同學們很快就能給出答案。在小學課堂上,通過創設這種生活化的情境,可在短時間內,將學生參與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學生能夠認真聽講,並對問題進行積極主動的分析,才能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

  3以學生的愛好興趣為出發點,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是,教師應立足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鼓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考,同時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尋找。例如,在教學生除法時,教師可對這樣的問題情境進行創設:“大家相信麼?只要你們隨便的給出一個數字,它是否能被3或者5整除,教師就能馬上給出答案。”這時候,多數同學都會將信將疑。教師在趁熱打鐵“:為了解決大家的疑問,現在就讓我們做一個實驗。”這樣的問題情境,會立刻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家給出了或大或小的數字,但是否能被3和5整除,教師很快就做出了判斷,不會出現任何差錯。此時,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通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後,教師在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引導。

  4教師應善於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

  教師應創設具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為了能真正的對學生的發展需求給予滿足,需要提供發散性的思考空間。例如,在教小學生分數時,可對這樣的問題情境進行創設“:兩個同樣長短的繩子,第一根減掉了3/10,第二根減掉了0.3m,哪一根繩子會有較長的剩餘部分呢?”這一問題提出後,同學們開始認真的思考和積極的討論,在學生得出答案後,教師在對計算方法和正確的答案進行公佈,引導學生思考時採用不同的角度,這樣才能對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有效激發,使學生的發展需求得到真正的滿足。

  5教師教學的輔助手段就是創設課堂問題情境

  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課堂問題情境,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貫穿,但不可將創設問題情境的作用過分的誇大,更不能將教師的講課取代。所以,啟發提問應避免形式主義,規避花費過多的時間,而使學生對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的掌握受到影響,進而使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6結論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可使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的積極性被有效的激發出來,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提高綜合能力,對適宜的問題情境進行設計,在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優化的同時,也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鬱燕雲 工作單位:江蘇省江陰市新橋中心小學

  篇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分析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數學教學任務認識不明確,造成數學課堂教育毫無重點。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由於每位教師的教學方式不同,導致教學進度及課堂教學目標也不相同。數學課時的設定都是教師自己自行安排,導致課時容易出現教課任務不明確,數學課時數相差比例較多且課時安排任意性較大等不良現象。而對於此類問題的層出不窮,最終導致在課堂教學中數學知識的教授不完全,數學教學目標形同虛設;而在此情況下,學生的不自覺性又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中掌握的相對較少的新知識,在沒有較好的鞏固複習之下又會流失,第二天上課完全忘記前一天所學相關知識,最終影響當天初定的教學目標。由此便形成數學教學中的惡性迴圈。

  2.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於例項的列舉過於形式化,導致學生注意力出現渙散的現象。在邏輯思維性較強的數學授課中,對於相關情景話題的引入不僅能增加學生對於相對枯燥的數學問題的獨立思考,更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最終得到較為理想的課堂目標。例如:奧特曼對怪獸說,130-25+28-9-7這道題目有多少中可解方法。對於此類情景教學的引入不僅不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更容易使學生喪失對數學的獨立思考興趣,而課外話題的不正確引入更使學生注意力出現渙散,對於動畫人物進行過多的聯想,這樣不僅浪費了課堂時間,更是嚴重影響了數學教學效率。

  3.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理解吸收知識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最終對於課堂教學目標依然起不到有效的結果。在我國的數學教學交流過程中,人們普遍強調對於“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的避免,在教學中儘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團隊交流合作意識。但現實教學中此類教學模式的實行卻遇到較多的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於此類教學模式的不充分理解,使得在學生分組過程中出現沒有計劃,隨機分組。而這種討論方式的進行不僅不能促進學生團隊交流合作意識,更反面增加了學生的散漫性,最終使得學生對新的數學教學模式產生牴觸情緒,影響教學成績。

  二、針對解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的對策

  1.明確教學目標。沒有目標的教學註定是低效率是失敗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根據教學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確定必定要是環環相扣,條理分明使學生可以很好的理解教學內容。針對這一點教師可以通過與各位數學教師之間的交流來查缺補漏,取他人長處來彌補自身的不足,然後與課堂教學實際情況相結合確定目標。例如在學習“簡單的組合”這一課時,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明確組合的可能性,教師就可以圍繞這一目標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去超市買東西舉例:三個同學一起去超市買東西,需要一人騎自行車,兩人坐車,問有幾種方法。這個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所以在解答時比較輕鬆。教學目標確定後在教師的合理的引導下,讓學生保持對問題的學習興趣,不斷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究,最終完成教學要求。

  2.合理規劃教學方法。隨著新課改的提出,更多教師意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為了能更有效的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採取了各種教學方法,但是在應用過程中應該避免出現學生注意力轉移等情況的發生,這就必須要合理規劃各種教學方法。教師應用各種教學方法的要求需要與生活聯絡密切,這樣在進行教學時學生就更容易理解,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例如在學習“正方形和長方形”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找一下教室裡具有哪些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室是學生最熟悉的地方,以此設問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找到存在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有課桌、黑板、椅子以及講臺等等,教師可以接著問如果你是教師你會讓學生來解決什麼問題呢?這時學生就會興致高昂的回答:讓小A計算黑板的面積、讓同學B計算課桌的周長、讓C計算椅子的周長和麵積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舉例子都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並且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都可用來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提升教學質量。總之,對於本文中所提到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分析,及相對應的解決措施的實行,都需要學校內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在學校的管理層中,個管理者明確教師教學任務,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加強所授課程內容的趣味性,一次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更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功課,在保證課堂知識充分理解的情況下,多做鞏固練習,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

  作者:周田 工作單位:江蘇省阜寧縣楊集中心小學

  篇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問題意識的培養

  1.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

  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活動、心理狀態。問題是引發一系列知識構成的紐帶,是小學數學的核心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1.1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素質教育

  問題意識的培養,使學生能在學習中積極主動的去探尋問題,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和仔細的思考與研究。在這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因為某一問題的解決而得到拓展。問題意識促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轉變為學習的內在動力,活躍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疑問,可以促使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在質疑和提問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創新與拓展,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1.2有利於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高

  由於小學生年齡幼小和心智欠成熟以及相應的知識體系匱乏的特點,很多小學生還沒有能力獨立的解決問題,但是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讓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聯系所學知識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正因為如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努力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工作,在必要的時候加以適當的點撥,以便掌握學生學習的思維過程,認清學生學習的疑難點和認知水平,從而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教學中對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

  2.1營造優良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問

  問題意識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有重要影響,然而,在長期傳統教育的束縛和應試教育的捆綁下,學生由於問題意識欠缺而提不出問題或不敢質疑,不善於發現問題,學習處於一種“問題意識淡薄的狀態”。表現為老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屬於一種教條主義的教學方式,結果使得學生缺乏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質疑能力,難以學以致用。而要敢於提問敢於質疑,就要努力營造優良和諧的教學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焦慮感。因此,教師首先要愛護和尊重學生,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用青睞的目光注視、聆聽,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偏差時,教師要先肯定其勇氣,而後再啟發、誘導學生提出問題。尤其是對於一些學困生,教師更是要傾注愛心與耐心,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多用商量的口吻,激勵性的語言,鼓勵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構建朋友式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和諧優良的教學環境中敢於發問,這是培養問題意識的基礎。

  2.2合理的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生問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是十分有效的。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首先,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從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著手,小學數學不同章節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絡,在教學新課的時候,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時,可以聯絡之前學過的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利用多媒體制作教學課件,在螢幕上製作一個正三角形變化動畫,沿三角形的高把正三角形平分成兩半,再通過旋轉和移動,把兩個三角形合拼成一個長方形,讓學生思考他們之間的關係,進而提出關於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問題,為什麼是底乘高的一半?又如,在介紹分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做分蘋果的遊戲,首先,5個蘋果平均分給10個學生,使得兩個學生一同分到一個蘋果,然後一個蘋果分給兩個學生,一個學生得到半個蘋果,可是用數學方式怎麼表示半個呢?學生就產生了疑問,對接下來引進分數的概念就容易得多了。又如在介紹“比例尺”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一張我們國家的地圖,介紹我國面積約有960萬平方千米,祖國的東面到西面距離有5500千米,還有遼闊的海域,正當學生聽得入神的時候,老師問道:“這麼廣大的面積怎樣才能畫在一張紙上呢?”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被調動起來,自然而然地引入比例尺的知識。

  2.3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問題

  “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實踐操作是獲取知識的重要環節,能使學生親自感知事物,主動愉快地在實踐活動中發展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製作活動角去比較、發現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學生最終發現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無關,與兩邊跨動的幅度有關。

  2.4在反思中質疑,使學生會問

  反思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進行反思、改進、構造更適於教學活動的理論方法,在實踐中形成理論,再由理論迴歸於實踐,更好的服務於教學,服務於學生。如在教學小數除法時,可以先出示兩道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題9.63÷3;6.8÷4;同學們很快的就算出答案,但當我出示18.5÷1.4;6.5÷2.7這兩道題目時學生們面面相覷,疑惑頓生,這兩道題能不能直接相除?是不是需要先進行轉化後再除?如何轉化?或者通過別的什麼方法?好奇與強烈的求知慾望,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困惑之外,激發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了問題意識。

  2.5提倡探究式教學,鼓勵學生在探究中質疑解答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有效教學方式,指學生根據老師的提問和教材中的問題,通過主動的思維活動和實驗方法,親自去發現概念、公式、定理以及解題方法的教學模式。它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去學習,去探尋知識。著重強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束語

  總之,對小學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正因為如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拓展學生綜合素質。

  作者:樊巨釗 工作單位: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心小學

  看過" "的還: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研究的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問題研究
關於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的論文
小學音樂教育問題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中小學英語教育問題論文
市場營銷教學問題研究論文
小學教師課題研究計劃範文
高二數學數列教學反思
圖書館哲學問題研究
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