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小學教師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近日,我們學校劉書記要求全體黨員在家觀警示教育巡迴展《永遠在路上》,同時以藝術的形式精心為廣大黨員打造了一堂學習貫徹《準則》《條例》專題教育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人生都是現場直播,沒有辦法重來”,一旦伸手就可能被捉,一旦貪腐就會身敗名裂。正因如此,該繫好第一顆釦子,別讓自己變為當初厭惡的模樣。

  近日,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央視播出,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全國人大環資委原副主任、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和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等三名落馬的原省部級官員同時“亮相”,現身說法。鏡頭中,他們對自身的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自我剖析和懺悔。

  《人心向背》“猛料”十足,披露了不少鮮為人知的細節。無論貪官落馬前後的容顏落差,還是不無誠意的懺悔;無論貪官處心積慮追求奢靡,還是大肆搞迷信,無不讓人受到觸動。其中,最讓人反思的也許是周本順這句話:從小我們吃過很多苦,所以是從貧寒之家出來的,從小就痛恨貪官,到最後自己成了貪官,我感覺這是一個莫大的悲哀。

  痛恨貪官卻變成了貪官,在追悔莫及時說的這段話,可信度應該頗高。當年的窮孩子為何成了大貪官?當年頗有志向的才俊為何淪為人人不齒的腐敗分子?

  粗略說來,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隨著權力的擴大,敬畏意識卻弱化,理念和信仰拋了錨。為享樂而將黨紀國法拋在腦後,甚至有種再不撈錢就來不及了的“緊迫感”。比如有貪官稱,看到商人住豪華房子,坐豪華車,還買私人飛機,我也追求像他們一樣的生活,這思想就變了。

  二是權力越大,誘惑越多,但缺乏節制,終被誘惑俘虜。周本順說過,我只看到了裡面的五光十色,沒有看到裡面的刀光劍影。商人和官員勾肩搭背,顯然不會做賠本買賣,而是以誘餌釣大魚。以白恩培為例,其妻看中個手鐲,大概1000多萬元,讓某商人購買。如果不是白恩培手握大權,能滿足商人所需,他們會如此捨得下血本嗎?

  還有,落馬的省部級官員都稱得上一方諸侯,他們沒有受到足夠監督,相反在任上權力過大,大到一度可以為所欲為,最終落入法網。“官當到了我這個級別,制度對我而言就像牛欄裡關貓。”“官當到我們這一級,就沒有人敢監督了。”這些也許有誇大其詞的成分,但從中可知,一些官員到了一定級別確實不受足夠監督,這也是他們亂來的重要原因。

  如今,中央已明確提出,反腐敗必須保持高壓態勢,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一旦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形成,官員想腐敗也不易了。

  “人生都是現場直播,沒有辦法重來”,一旦伸手就可能被捉,一旦貪腐就會身敗名裂。正因如此,該繫好第一顆釦子,別讓自己變為當初厭惡的模樣。

  篇2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日前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視熱潮。昔日權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鏡頭前痛陳自己的貪腐心跡,這樣的畫面,令不少觀眾直呼震撼。

  在傳播日益分眾化、物件化的新媒體時代,一部傳統的電視專題片緣何能集聚起如此廣泛的注意力,成為輿論熱議話題?仔細推究,除了作品本身採訪紮實、案例典型、故事鮮活,呈現了多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及以上官員現身說法等因素之外,更為關鍵的是,專題片以“零容忍”態度正風肅紀、懲治貪腐為主題線索,契合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時代背景,擊中了反對腐敗的社會心理。

  專題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貪腐細節,可說是觸目驚心。白恩培任雲南省委書記期間,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資、地產開發等專案搞權錢交易,結果光清理從白家查獲的紅木、翡翠、玉石等藏品,辦案人員就花了十幾天時間。周本順一邊對河北幹部提出廉潔“四清”等要求,一邊卻熱衷結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臺等方式肆意斂財、為子牟利,同時個人生活奢靡享樂,竟然還配有專職照看寵物的保姆。凡此種種,直觀展現了腐敗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貪似火,無制則燎原”的樸素道理。

  “我自己腐敗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夠加大反腐敗的力度”“從小就痛恨貪官,到最後自己成了貪官,我感覺這是一個莫大的悲哀”“在複雜的社會生活和執政實踐當中,思想變化了,走到這一步,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轅北轍”……從白恩培、周本順到李春城,作為黨一手培養起來的高階領導幹部,他們在落馬後所作的懺悔不可謂不真誠。然而,無論怎樣反思,都無法彌補人生留下的遺憾,更無法挽回給黨的事業帶來的損失。事實表明,領導幹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關口失守,一旦放鬆對自己及身邊人的要求,就有極大可能被腐敗細胞吞噬,淪落為黨和人民的罪人。

  黨的以來,中央懲治貪腐毫不手軟,正風肅紀久久為功,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力反腐、剛性執紀,證明了“老虎蒼蠅一起打”絕不是空話,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但現實中,仍有一些人抱有僥倖心理,“三觀”損毀、價值錯亂、行為失範。有的人一味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講的是理想信仰,實際上卻是“雙面人”;有的人貪圖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樂在前、吃苦在後,有半點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為一己之私不惜多貪多佔,屢屢觸碰黨紀國法的“紅線”。這些人不妨看一看***、***、蘇榮等人落馬後的幡然悔悟,相信會有很深的觸動。

  反腐敗是一場攸關執政黨前途命運的持久戰,是“絕不能輸”的價值觀較量。觀察梳理近年來中央紀委對違法違紀黨員幹部的通報,“理想信念喪失”往往被置於“嚴重違法違紀”之前,是首先需要強調的問題。今年正值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當此之時,全面深化改革風潮已起,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漸行漸近。以長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奮鬥精神、永懷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才能永葆共產黨人拒腐蝕、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不難預見,隨著八集專題片的陸續播出,“全民追劇”的現象將會持續。案例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正如李春城在專題片中感慨,“人生都是現場直播,沒有辦法重來”。這樣的“金句”,又何嘗不是對每一位黨員幹部的深刻警醒?

  篇3

  論語中“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道出了一個執政規律:一個政權的繁榮昌盛來自於執政者的清正廉明,清廉政治的最好榜樣,來自於執政者的表率作用。縱觀歷史和古今中外,領導幹部帶頭都是最大的帶動力、貫徹力、效仿力和執行力。

  黨的以來,黨中央緊緊圍繞全面從嚴治黨,從加強作風建設著手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推出清退購物卡、輕車簡從外出視察、嚴禁公款購買月餅、不搞節日迎來送往、親企業關係、厲行勤儉節約等系列舉措,環環相扣、態度堅決、影響廣泛、效果突顯。特別是“關鍵少數”堅持領導帶頭,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抓落實。帶動了絕大部分黨員幹部都能堅持對照“八項規定”,查詢問題,真抓實改,讓群眾看到了實效,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

  然而,如谷春立、***之類口口聲聲為了協調工作、溝通感情,暗地裡卻貪圖享受,結交不潔幹著錢權勾當,最終由不注重小節釀成大錯,身陷牢獄。筆者以為,要全面從嚴治黨,正風反腐,必須堅持以上率下,樹立標杆意識,並著重在“率”字上下功夫。“聖賢由學而成,道德由學而進,才能由學而得。”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學習作為精神需求、生活態度和工作需要,帶頭學習、先學一步、多學一點、學深一些,努力做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標杆。在不斷學習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增長才幹,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本領和應對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更好地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後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後身。”領導幹部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黨性修養,既要守住理想信念宗旨這個“高線”,也要守住黨的紀律規矩這條“底線”。要不忘初心,時刻反思自己,堅持修身養德、砥礪信念,對於思想防線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要發揮標杆作用,以反對“四風”為突破口,以“八項規定”為標杆率先垂範,時刻保持警惕,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嚴格要求自己,切實做到言行一致、乾淨正派。“一把手”更要做好標杆示範,要率先垂範,切實負起責任,要履行好“一崗雙責”的責任,要嚴格約束自己,還要讓身邊人員時時自重、自省、自警,處處慎欲、慎微。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實幹意識,出發點在“實”,落腳點在“幹”。抓工作落實是領導幹部的一項“基本功”,領導幹部只有帶頭真抓實幹,勇於迎難而上,敢於動真格,才能避免走過場、擺樣子,才能把國家各項惠民建設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堅持一切從服務群眾出發、真抓實幹,不斷增強標杆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率;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風成於上,俗形於下。”領導幹部要當好標杆,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樹立一個良好的“風向標”,使廣大幹部見賢思齊蔚然成風,爭做群眾的貼心人、發展的開路人,激發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幹事創業的動力,凝聚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陽光教師心得體會總結
陽光教師心得體會範文
相關知識
永遠在路上小學教師心得體會範文
永遠在路上小學教師心得體會
永遠在路上小學教師心得總結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及心得體會
永遠在路上標本兼治心得體會精選
永遠在路上天網追逃心得體會
關於小學教師心得體會
小學教師心得體會文章
小學教師心得體會範文3篇
小學教師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