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板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樂府詩《蜀道難》,是流傳千古的名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世上路有千萬種,有繁華的路、清新的路、芳香的路、絢爛的路甚至夢幻的路,但是同時也有崎嶇的路、曲折的路、艱難的路更有險惡的路,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間的長河、跨越空間的阻隔,去用心走一走李白在遙遠的時空裡高聲吟唱“難於上青天的蜀道”!看看它是不是人世間最難走的路呢?

  二、確定目標

  讓我們在與這位偉大的詩人同行的時候,努力去品味詩人瑰麗的語言,用心跟隨他有感情的誦讀,體會並把握詩人從肺腑中噴薄而出的思想、情感。

  板書:1、感受語言魅力

  2、體會肺腑感情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達到的目標了!讓我們一起來讀吧!來!“蜀道難”,1、2!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全文

  2、我相信大家知道本詩的主旨句是?共出現了三次,齊讀: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①指導朗讀。“噫籲嚱”。詠歎調。

  ②講“危”。同意重出,可見蜀道的高不可測,直入青天。重音在“難”。

  ③第二句,重在過程,重音在“上”,因為有“聽此”。

  4諮嗟:長久的嘆息,仰望青天、仰望蜀道。

  ⑤齊讀。讀完直覺得感情充沛、酣暢淋漓、氣勢磅礴,就好比熔岩從大地深處噴湧而出,李白的氣勢頓出。雄放基調。

  3、總之,本詩主旨,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難

  四、把握詩歌層次,品味語言,指導誦讀,體會情感

  ***一***難,難,難,從哪些角度寫的“難”?試著劃分層次,把握李白的思路是怎樣展開的:①歷史②自然③人事

  ***二***寫蜀道難最精彩的是中間部分,它必有最動人之處,那就找出來你最喜歡的地方,讀一讀,跟你身邊的同學說說喜歡它的理由吧!***自由朗讀討論***

  ***三***寫的好不好?

  我們一起來說說它到底哪裡好!***學生自由發言***

  1、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①用神話故事,襯托手法,側面描寫,寫高、險。

  直寫山高,且襯以回川之險,惟其水險,更見山勢高峻,惟其山勢高峻,愈見行路艱難。

  ②大家感覺到了嗎?我們學語文不只是學著談論語言,更要用語言說話,語言才是我們自己的。詩是凝練的語言,這就需要我們用豐富的聯想去還原它的意境,設身處地的感受它的意境。

  試著用你的語言來描繪它的高和險。

  舉例:這是怎樣的蜀道呢,向上看那太陽神都無法逾越的高峰啊,高聳入雲、上通青天,在雲霄深處,有一隻展翅善飛的黃鶴在那裡盤旋了又盤旋;山下江水摔打峭壁,激浪排空,迂迴曲折不得前行,高山險川間,峭壁之上最善攀緣的猿猱幾番跳躍,幾番徘徊,不時發出幾聲哀鳴在山川間綿延、迴盪。行路之人見此等蜀道,怎不心驚膽寒,失聲哀嘆、臉色頓變!

  這樣,大家感覺到高、險了嗎?③讀出它的高、它的險!

  2、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①好,我們必須先理解他的手法、角度、具體語句。

  “百步九折”數字式誇張:白髮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千里江陵一日還,天台四萬八千丈

  “捫參歷井”上天入地的想象:手可摘星辰。

  ②青泥嶺啊,山道順著山勢纏繞盤旋,百步九折崎嶇艱險,山勢高聳,可以在山上觸控星宿,似乎是在星星之間行走,只怕哪一步的疏忽,會墜身懸崖,仰望星空,緊張的屏住呼吸,用手摸著胸口坐在地上長久的嘆息,真是寸寸艱辛,步步膽寒,時時畏懼,如此路途怎能不讓人視為畏途啊!

  ③讀是唯一基本功。讀讀此段。

  3、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月夜,愁空山。

  ①祝┄┄早日還?不好走。不要走。

  ②悲——飛:山高。

  ③號:悲號

  ④雄飛雌從:互文。困於此處。鳥?人?

  ⑤子規:人的感受。

  ⑥空山:王維“空山新雨後”杜甫“隔葉黃鸝空好音”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罕有人跡。空曠、孤寂、冷清、淒涼,

  ⑦愁:山、鳥、人

  ⑧問問這西遊之人啊,什麼時候才能回啊,危險可怕的路途、高峭險峻的山岩不能攀緣,無路走處寸步難行,有路走處難行寸步。山高林深處,無法飛越高山的悲傷山鳥在荒涼古木間時不時傳來一聲哀號,在空谷間久久迴盪,就象一個被困之人在一間空屋裡突然發出一聲哀嘆,在人的心魄間驚心動魄的迴盪。更聽得子規鳥啼得一聲“不如歸去”,讓遠離故鄉在陌生之處奔赴前程之人有無限感傷,空曠、孤寂、冷清、淒涼,畏懼,恐怖,無以復加。

  ⑨讀出這個味道來,指導朗讀。重音“不可攀”“愁空山”聲音延續也可以表示重要。4、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①掛——立、站。附著一點,全身懸空,下面沒有著落叫“掛”,隨時有掉下來的危險。更何況是“倒掛”,更加驚險,險峭。

  ②爭:山高水急地勢險。

  ③萬:聲響巨大。

  ④胡為:倒裝句。文言文中,疑問句、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比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之不能也”。

  ⑤你體會的意境是什麼樣的,用你的語言描述出來:山勢高峻,飛瀑從天而降,水順山勢,擊打山岩,爭相發出雷鳴轟響,帶動山石在激流中翻滾旋轉,湍急之水、滾動之石猛烈撞擊兩岸山崖,一刻不停奔騰跳躍,不只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更有“萬古傳響”的震撼,使西遊之人走到此等地勢險要、道路險阻之處,望而心驚,動而心寒

  ⑥指導朗讀“掛”“爭”“萬”

  範讀全詩***配樂、配圖***請大家閉上眼用心去感受高峻險峭,突兀難行的蜀道的艱難。

  你也心癢癢了吧!快自己蘸上飽滿的熱情去讀吧!好,自由朗讀。

  五、學生自由朗讀,學生質疑

  安旗曾謂:“好詩如同大海,探龍宮者得驪珠,涉中流者獲巨魚,遊汀洲者攬芳草,戲岸邊者拾貝殼。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均有所見,均有所得。”

  1、“五丁開山”用意?開闢艱難

  為什麼說蜀道的難行比上天還難呢?

  四川自古即以“蜀道難”著稱,。2000年來進出川陝的唯一通道--蜀道,南起梓潼石牛鋪,北至廣元七盤關。有山高谷深、行路艱難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悠久、文物豐富的古代文化獨具風采。

  2、寫劍閣含義?高明所在。我們會怎樣寫?聯想豐富。縱橫古今。

  3、錦城樂,長諮嗟什麼?***主題探究***蜀道難行,理想難以實現,人生艱難,為朋友擔心,不被重用***學生和身邊的同學商量、討論,發表見解。並用最簡潔的話板書在黑板上,就象老師這樣,並署名。***

  六、教師問難:《蜀道難》的主題探究

  蜀道雖高、險, “難”的是什麼? 與其說山其高險、行路之難,不如讓我們去欣賞那在險途中攀緣的身影。我們在感受蜀道峻偉形象的同時,分明的看見一個不畏艱險,勇於開拓,敢於探險的志士戰鬥在這壯而奇的綿綿險途上。他走在那飛鳥也難直接飛過的曲折山荊間,回想著前輩們是如何的鬥千難,戰萬險,開闢連線兩地的通道,他上看“六龍回日”的勝蹟,下瞰“衝波逆折”的奇景,摸索在星斗之間,飄然在天山相接之處,賞“枯鬆倒掛倚絕壁”的絕妙仙景,聽“飛湍瀑流爭喧虺,抨崖轉石萬壑雷”的特有濤聲。詩人好象在感嘆“蜀道之難”、“不如早還家”,而我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勇敢頑強的攀登者的李白。

  “知人論世”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其出生地有兩說,一為生於蜀,一為生於碎葉,但都認為唐代劍南道綿州昌明縣清廉鄉***今四川省江油縣青蓮鄉***是他的故里。李白少年時代正當“開元之治”前期,欣欣向榮的時代影響了少年的李白。他胸懷大志,決心將其文才武藝獻給大唐王朝,夢想平步青雲,“申管晏之志,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濟蒼生,安社稷。當朝廷徵入朝時,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但李白幾入長安,志不得酬,最終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而浪跡天涯。雖然歷盡坎坷,屢遭打擊,而他為實現政治理想而奮鬥的雄心壯志未曾消歇。他雖然未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但卻為世界文化寶庫增添了大批璀璨的異寶奇珍,成就了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寫了一系列宣瀉志不得酬的作品,憤慨和不平,悲怒和超然,構成了一組交響曲,令人產生共鳴,受到震撼。“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催下了古今多少懷才不遇之士的悲傷淚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又激發了多少受挫者的奮鬥之志。可以說,李白的詩,老少咸宜,不同的讀者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品,甚至可以找到自己情感的影子。我們通過蜀道難的學習 應該明白一條:詩人內心中那種“濟蒼生”的鵬鳥振翮之志使他一次又一次踏上像蜀道一樣的人生旅途,使他在這條充滿荊棘崎嶇坎坷艱險的“蜀道”上不斷攀援。在天才李白麵前,一切庸碌無為,一切的怨天艾人是多麼的可笑,人生只有永遠進取,向上。

  是啊, “蜀道”雖難,總有攀緣之人,別管來途去路多麼坎坷,只要我們堅持理想,積極進取,努力拼搏,那麼,它與平坦大道唯一的區別就是多一些精彩罷了! 所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啊,我們就在蜀道雲海裡揚起帆; 讓我們的生命之河因這高峻險阻激盪了再激盪,響亮了再響亮,璀璨了再璀璨,絢爛了再絢爛,輝煌了再輝煌,攀緣了再攀緣!

  八、背誦

  二

  一、【學習目標】

  1、歸納重點的文言知識,品味作者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2、通過誦讀,把握意象,體會情感,鑑賞浪漫主義手法。

  3、在理解、領悟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提高對詩歌的感悟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並品味作品的藝術特色

  三、【媒體平臺】

  1、 教具學具:幻燈片、flash外掛、小黑板等

  2、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方法】

  利用“三段六環節”誦讀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五、【教學時數】一課時

  六、【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泛讀匯入?明確目標】

  泛讀——他山之石:推薦美文+集體誦讀+靈活匯入***約7分鐘***

  生:泛讀《文摘》美文《唐詩裡的中國》,並作鑑賞。

  師:唐詩作為中國文苑裡的一朵奇葩,以大手筆書寫著一個時代。余光中先生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這樣幾句:“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幻燈片1***請大家齊讀一遍。猜猜說的是誰?

  ***生齊答:李白***

  師:對。他就是詩仙李白。這首詩的名字就叫《尋李白》。***板書:李白***。我們已經學過許多李白的詩,請大家調動積累:說說你知道的李白。***幻燈片2***

  ***生說***

  師:補充杜甫對李白詩歌特點的評價:自然新穎、豪放飄逸。***幻燈片3***

  我們今天就來共同學習李白的浪漫主義傑作《蜀道難》來感受一下李白的藝術魅力。***板書:蜀道難***學習這首詩歌,我們需完成以下三個目標:***幻燈片4***

  1、歸納重點的文言知識,品味作者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2、通過誦讀,把握意象,體會情感,鑑賞浪漫主義手法。

  3、在理解、領悟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提高對詩歌的感悟能力。

  請同學們讀一讀,以便在學習過程中逐個實現。

  ***生讀***

  二、【精讀深入?展示合作】

  精讀——含英咀華:展示成果+自主合作+探究深化***約30分鐘***

  唐詩的美是讀出來的,誦讀的過程就是一種審美的過程。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幻燈片5***,這節課讓我們通過誦讀***幻燈片6***,體會詩人的情感並品味作品的藝術特色。

  【音讀 意讀?課堂展示】

  師:《蜀道難》是一首長詩,裡面有許多重要的文言知識,大家已經根據學案進行了深入的預習,好,現在咱們先請各組代表展示預習結果。***幻燈片7***

  ***學生展示、補充,教師適時點撥***

  師:好,大家預習的非常充分,本文是詩歌,詩歌的美是讀出來的,大家集體誦讀,注意讀準字音、讀準句逗,將這些重點字詞句落實在原文中。***幻燈片8***

  ***生讀***

  【情讀 悟讀?合作探究】

  師:好!大家讀得很流暢。誦讀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口誦文字,心悟情感是誦讀的最高境界。要想讀出情感,必須抓住詩眼,分析意象,從而達到鑑賞特色的目的。聽誦讀錄音,那麼這首詩的詩眼是什麼?

  生答: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師:詩眼在文中出現了三次,請結合具體段落,分組有感情的誦讀,合作探究以下兩個問題:***幻燈片9***

  生:分組合作探究。

  ***1、3、5、7組探究一嘆,2、4、6組探究二嘆,8、9、10組探究三嘆。這樣才能有根多時間深入探究,資源共享。***

  生展示:先讀***有感情的誦讀整段***-----主旨句“上句下句”------內容、情感

  師生合作建構:***幻燈片10***

  生集體誦讀,合作探究詩人是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

  提示:抓意象,抓手法***幻燈片11***

  生展示

  師生合作建構:***幻燈片12***

  師依次板書:情感: 驚 懼 嘆

  手法: 神話傳說 借景抒情 誇張想象

  虛實結合 動靜結合 跨越時空

  師小結:浪漫主義

  師:在體會情感,品味手法基礎之上集體誦讀,讀出感情。

  生誦讀。

  師:好!聲情並茂!我們在音讀與意讀的基礎上,通過精讀,含英咀華,品味了李白的浪漫主義魅力。而誦讀的目的是熟能成誦。現在3分鐘的時間,同學們自由讀,挑戰背誦你喜歡的段落。***幻燈片13***

  生:誦讀、背誦。***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背誦展示***

  三、【研讀拓展?全面提升】

  研讀——玉琢成器:總結反思+當堂訓練+拓展研讀***約8分鐘***

  師: 同樣寫送別,同樣是送友人入蜀,同樣寫蜀道,同樣運用神傳、誇張、想象等手法,詩歌《送友人入蜀》卻呈現出了與《蜀道難》同中有異的風采。現在咱們來比較鑑賞這兩首詩歌。***幻燈片14***

  生讀《送友人入蜀》,小組合作比較鑑賞。

  師生小結:

  《送友人入蜀》抓住了蜀道崎嶇不宜行:“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寫出了山的突兀、陡峭、高聳。同時也強調了“芳樹”、“春流”等秀美之景,突現了蜀道的奇美,風格清新俊逸。兩首詩雖然出自同一位詩人,但由於意象不同、情感不同,所以展現的風格也不同。***幻燈片15***

  師:同樣是浪漫主義風格的作品,各有千秋。李白的這種獨特的魅力不是我們這一節課、鑑賞了這一首詩就能研究透的。李白是一部很厚的書,我們很難一節課讀完。希望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能引導同學們走向李白。有興趣的同學,在課下通過查閱圖書、網路等方式,繼續研究李白,完成一篇小論文《我心目中的李白》。***幻燈片16***

  參考網站及書目***幻燈片17***。

  授三個關鍵詞:誦讀、體會、品味。難度上注意到了先易後難。考慮到背誦的難度。在默寫這一環節上,我採用了人人動手的措施。全詩共23句。我讓學生自由上臺,一人一句地默寫,下邊的同學還可以及時更正。這樣來調動全班同學的注意力。這一環節用的時間相對過長,以至沒有做到鈴響音落。體會情感較為簡單用的時間較少,分析藝術特色的時候,因為是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所以比較順利。

我為你驕傲板書設計
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相關知識
蜀道難板書設計
粵教版蜀道難教學設計
蜀道難板書
蜀道難板書
安塞腰鼓教案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板書設計
我為你驕傲板書設計
小聖施威降大聖板書設計
中小學語文板書設計範例
黑板板書設計模板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