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學護理與飲食健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中醫飲食護理是中醫護理學的重用組成部分,也是辨證施護的重用方法之一。運用正確的中醫整體觀念及辨證施食理論,結合臨床實踐,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或康復病人的保健方面,進行營養和膳食方面的調護和指導,合理安排膳食,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1.飲食調養在健康中的作用

  飲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養的源泉,合理的飲食,使人能獲得各方面的營養,預防各種疾病和促進病體康復都有重要的意義。中醫有“治病當論藥功,養病方可食補,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因此,飲食護理在中醫護理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中醫飲食護理是中醫護理學的重用組成部分,也是辨證施護的重用方法之一。運用正確的中醫整體觀念及辨證施食理論,結合臨床實踐,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或康復病人的保健方面,進行營養和膳食方面的調護和指導,合理安排膳食,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強調了飲食調養在人類養生,確保健康中的作用。

  2.在中醫治療與護理中,飲食有著重要的作用

  《素問·髒氣法時論》說:“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裡所說的“毒藥”是指治療***物,以攻邪治病為主;而谷、果、畜、菜是為食療性食物,以調養機體為主,即為飲食護理。藥食合用,則“補精益氣”。 進一步指出了五穀、五果、五畜的氣味屬性以及在治病、防病當中的作用。

  3.中醫飲食護理的基本觀點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膳。

  3.1整體觀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3.1.1首先是天地人合一即是人與自然的相統一,因為人處在天地之間,生活於自然環境之中,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應的關係,遵循同樣的運動變化規律。所以飲食護理就有了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等原則。

  3.1.2其次是指把人體當作一個有機整體來看待人體是由肝、心、脾、肺、腎等五臟,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和膽等六腑,皮、脈、肉、筋等五體以及眼、耳、鼻、口、舌、前陰和肛門等諸竅共同組成的。並通過五行的相生、相剋將五臟、六腑及五體等有機聯絡起來,所以就有了食物對臟腑的“所生”、“所克”、“所制”、“所化”等不同。

  3.2辨證施膳分為辨證和施膳兩個階段***1***辨證主要是指將四診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及體徵,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內外因***、性質***寒熱***、部位***表裡、臟腑、經絡***及邪正關係***虛實***之間的關係,確定為某個證型。***2***施膳主要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膳食宜忌。***3***“同病異膳”和“異病同膳”之不同。

  4.飲食的相宜

  海帶和芝麻:兩者同食可美容、抗衰老,並對血液有淨化的功效。豆腐和韭菜:兩者同食對陽痿、早衰、早洩、遺精、婦女陽氣不足、大便乾燥、癌症患者有一定療效。草莓和牛奶:兩者同食清涼解渴,增加營養,養心安神。紅棗和核桃:兩者同食有補血、益智、抗衰老的功效。雞肉和冬瓜:兩者同食有清熱利尿、清腫輕身的作用。雞肉和人蔘:有填精補髓、活血調經的功效。

  5.中醫飲食護理的原則

  5.1“三因”制宜“三因”制宜,即因時、因地、因人不同而採用不同的飲食。因時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地有東、南、西、北之分;人有胖、瘦、盛、弱之別,所以飲食也應“辨因”施治。

  5.1.1因地制宜東南地區氣溫偏高,溼氣重,宜食清淡、滲溼食物;西北地區氣溫偏低,燥氣盛,宜食溫熱、生津、潤燥食物。

  5.1.2因人制宜兒童身體嬌嫩,宜用性平、易消化食物。老年人氣血、陰陽虛弱,宜進補氣助陽 或養血滋陰之品。成年體質壯實的外感風寒患者,可選用 發散作用較強的食療方如薑糖飲、薑糖蘇葉飲、蔥白粥等;對老年體虛而感風寒者,食療時宜配補益食品,如人蔘桂枝粥、木耳粥等。體質屬寒者,宜食熱性食物;體質屬熱者, 宜食涼性食物,忌熱性食物以及辛辣菸酒等;女子以血為本,飲食應以補陰補血為主, 儘量選擇多汁多液食物;體質過敏的人,不宜吃海鮮腥發之物。

  5.1.3因時制宜夏季氣候炎熱,陽熱偏盛,應多食寒涼、滋潤屬性的食物,如綠豆、苦瓜;冬季氣候寒冷,陰寒偏盛,應多食溫熱屬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根據食物的不同屬效能使人體順應氣候變化,以維持人體的內外環境相對平衡。

  5.2辨證施膳病證有寒、熱、虛、實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別,飲食調護應按病證的性質不同,選擇相宜之食品。對於患者的飲食,須根據具體病證加以調配,即辨證配膳。飲食護理與用藥治療同法,當“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證應忌生冷瓜果等涼性食物,宜食溫熱之品;熱證應忌辛辣、醇酒、炙搏等熱性食物, 宜食涼性之品;陽虛者忌寒涼,宜厚味溫補;陰虛者忌溫熱,宜甘寒滋養。食量適宜,軟硬適宜。

  6.討論

  飲食護理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原則。張仲景言:“飲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病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由於飲食本身的複雜特性,必須做到辨證用膳,以促進病人康復。重視四氣五味食物同中藥一樣有四氣五味之理,食物同中藥一樣對機體功能和疾病有某種調理和治療作用。中醫飲食的護理,在醫療飲食護理實踐中有著獨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輔助治療方面意義非常重大[2]。中醫膳食護理完全遵循整體觀念,並高度重視協調人體內部、人體與自然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保持人體內外環境的統一性。

論中藥藥學炮製發現狀與研究
所有中藥藥材材的儲存與管理
相關知識
中醫醫學護理與飲食健康
淺談中醫護理與飲食
怎樣學會呵護父親飲食健康
中學生營養飲食健康論文
中醫情志護理與養生
中醫養生飲食健康知識
中學生飲食健康現狀的文章
腸胃炎護理的飲食原則有哪些
中學生飲食健康安全論文
中學生健康飲食小常識飲食健康常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