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各種管道的應用及護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摘要】目的 探討。方法  根據泌尿科疾病和管道效能的不同而決定拔管時間,掌握應用及護理的要點,拔管後要注意量、顏色、性質及有無自主排尿。結果  本組病人手術成功,未出現併發症,均治癒出院。結論 護理人員掌握各種管道的應用及護理,熟悉泌尿外科疾病術後的拔管時間,可為臨床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是預防泌尿路上行感染,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泌尿外科  常見疾病  管道  應用  護理
         在本科室最常見的疾病有前列腺增生、膀胱癌、腎結石等,因此 導尿管在泌尿外科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對泌尿系統的疾病、損傷治療和康復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在泌尿外科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對泌尿外科手術患者術後各種管道的護理體會進行了回顧性總結,淺談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40例患者,年齡在20~80歲之間。其中,膀胱癌患者為1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為20例,其他泌尿系統疾病8例,拔管時間最短為3天,最長為14天。最終均全部治癒出院。
         2 導管的種類及應用
         2.1 普通導尿管  經尿道插入膀胱導尿,最常用於術後尿瀦留和尿道成形術患者,也可用作膀胱尿道造影,其型號根據病人的情況而定。
         2.2 氣囊導尿管 導管在導尿管末端有一氣囊,可以充氣和灌注液體,使其擴張,起固定作用,不易滑脫。常用於持續導尿的病人,也可用於各種膀胱手術後,可以避免做膀胱造瘻術。有三腔和兩腔之分,三腔氣囊導尿管常用於經尿道前列腺電切的術,經膀胱前列腺摘除術。一般術中置於前列腺腔內,氣囊起著壓迫止血,內固定的作用,其中一腔在術後做膀胱沖洗時,連線進水管,做持續的膀胱沖洗,中間較大的一腔接出水管,引流沖洗液及尿液[1]。
         2.3 輸尿管支架管 型號以F8—10導管為宜。適用於腎盂成形、輸尿管吻合術、迴腸代輸尿管、輸尿管移植術、迴腸代膀胱術、膀胱擴大術中輸尿管和腸道吻合。起支撐引流作用,防止吻合口狹窄和便於觀察患者術後的尿量。
         2.4 雙腔T型導管 是有T型導管和豬尾管兩部分構成的雙腔導管,T型導管用於引流,豬尾管用於進液沖洗。主要用於腎盂造瘻和膽總管造瘻。
         2.5 前列腺導尿管 前列腺肥大病人發生尿瀦留時,尿道前列腺膜部及膀胱頸部往往狹窄,普通導尿管不能插進,應選用矽膠管帶氣囊的二腔前列腺導尿管,其末端彎而細尖,且較硬挺,容易通過狹窄部進入膀胱,給予留置導尿。
         3 導管護理
         3.1 妥善固定各種導管
         3.1.1 將病人放置舒適的位置,銜接好引流袋及引流沖洗裝置,尿管以下的引流管要有足夠的長度,以備病人左右翻身之用。引流管要牢牢固定於床沿邊,位置合適,確保不會出現因引流袋過重而牽拉尿管使之脫出的情形。由於本組患者的引流袋牢固固定於床沿邊,且位置合適,因此未發現因引流袋因過重而牽拉脫出的現象。
         3.1.2 熟悉三腔管的特點,防止銜接或沖洗時接錯,本科室的護士對三腔管的特點較為熟悉,而且氣囊有明確的標誌,在護理中作膀胱沖洗時,從未出現銜接或沖洗接錯,以致尿管脫出,氣囊衝破等不良現象。
         3.2 嚴格無菌操作,防止繼發感染。保持引流管的無菌,每日更換引流袋,導管如需要衝洗,應嚴格無菌操作,敷料汙染需要及時更換,引流口周圍的面板應加以保護,引流袋的水平不要高於導管出口的水平,以免引流液倒流。
         3.3 密切觀察引流情況,防止管道扭
         3.3.1 隨時檢查導管引流液是否通暢。
        3.3.2 觀察中若發現引流不暢,護理人員要及時調整沖洗。需要注意的是,行前列腺摘除術後,患者的引流量會減少,這是因為前列腺摘除後的滲出液常會浸溼敷料,關於這一點,我們尤其要特別注意,以免產生誤會[2]。
         3.3.3 為孤立腎或對側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放置引流管後,我們必須準確記錄引流的尿量。本組病人在治療中,由於護理精心,手術成功,家屬滿意,還縮短了患者住院的天數。
         3.3.4 嚴密注意引流尿液的顏色、量、性質,有無膿性或渾濁,有無血性或血塊阻塞管道。
         3.4沖洗
         3.4.1 沖洗時一般用生理鹽水,沖洗時要避免速度過快或過慢,避免引起創面出血或使內出血凝固成血塊以致引流不暢。
         3.4.2 行膀胱手術者,每次注入量不超過50ml,沖洗液注入後,經全部抽出方可再注入,反覆3~4次,臨床效果滿意。
         3.4.3 部分腎盂造口及輸尿管造口者原則上不沖洗,但在梗阻或有血塊阻塞時,由醫生行無菌操作,每次注入5ml為宜,壓力不可過大。
         3.5 防止尿路感染 
         3.5.1 留置尿管極易發生上行性感染,感染細菌與一般尿路感染相同,在護理中嚴格無菌操作,做好尿管的護理,落實和加強各種護理措施的實施是關鍵。
         3.5.2 在實施護理操作時,特別是整個引流管及引流沖洗裝置要密封無菌,體外引流管及引流袋每日更換一次。
         3.5.3 多飲水 本組除特別醫囑外,我們都鼓勵病人儘量多飲水,使其能將大量的尿液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沖洗尿路和尿管的作用。
         3.5.4 術後選用適當的抗菌素 一般選用青黴素類或先鋒類,定期給病人做中段尿培養,從中選用敏感類抗菌素稀釋沖洗或全身應用,這樣的做法使病人在預防尿路感染中也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3.5.5 造瘻口周圍的敷料要保持乾淨清潔,每天更換一次,尿道口有分泌物時,首先要用手按摩使之排出,然後再行消毒。尿道口每日用0.5%絡合碘消毒2次。另外每週做尿培養和尿細菌培養1次,以便及時發現感染。
         3.6 拔尿管 拔尿管的時間根據病人的情況而定。為了減少上行性感染,術後尿瀦留需留置尿管者一般在24h內拔除。長期留置者應每週給予更換一次,前列腺電切術後一般3~5天拔管,尿道修補術者一般10天左右拔管,迴腸膀胱術一般7~10天拔輸尿管支架管,10~14天拔膀胱引流管。膀胱造瘻管應該在手術10日以後拔除,拔管前應先管,待試行尿管通暢2—3日後,方可拔除。夾腎造口引流管拔除前,本組做腎功能測定,腎盂輸尿管造影及腎盂壓力測定,明確腎盂引流通暢後拔管。腎損傷病情穩定後可以拔管,恢復自行排尿;膀胱破裂修補術後8—10日拔除;前列道吻合術後2—3周、後尿道會師復位術後3—4周拔除。
         3.7 各種導管拔除後,繼續觀察病人的尿量、顏色、性質,是否能自行排尿,發現問題時及時報告醫生並進行處理。在護理觀察中,本組拔尿管後的病人均無意外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高春章.泌尿外科學的進展與護理.實用護理雜誌. 1988;4(8)37—38.
[2] 陳月琴.外科護理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8(2)471.

淺談會陰側切縫合及其體會
重症監護病房對大疤性面板病患者的救治特點
相關知識
泌尿外科各種管道的應用及護理
中心靜脈導管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應用及護理
陳氏太極拳對抗中各種技法的應用
食管炎的症狀及護理措施
兒科常見疾病的診治及護理
泌尿外科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泌尿外科住院部護士長工作總結範文
泌尿外科護理實習鑑定
泌尿外科護士個人年終工作總結
泌尿外科科室年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