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閱讀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閱讀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你能用自己的雙眼去發現更多的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歡。

  篇1:關於讀書

  近年來,時常有人調侃亦或自謙“人醜就要多讀書”。這一說法似乎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

  因為大學學的是播音與主持藝術,身在藝術類院校,周遭的同學個個儀表堂堂或者美若天仙,如此一來可能不乏有人認為自身是沒必要多讀書的吧。因而讀書到底有什麼實際用處,這樣的問題也就時常在耳邊響起。

  而關於這個問題,老實講我一時半會兒還真是答不出來,因為這個問題背後的含義,說得更為直白一點就是:讀書能當飯吃嗎?好吧,讀書不一定就能給你帶來物質上的財富,即使能,也不會是立竿見影的,因為讀書實在是一個安靜的慢活計。那麼這樣一個“慢活計”又究竟有何樂趣所在呢?

  我人生讀的第一本書到底是什麼書,已然不記得。但是對《唐詩三百首》的記憶卻頗為深刻,倒不是因為後來理解的其詩歌造詣,那時年紀尚小並不能真正理解詩中的美。而是因為大人們總是會逼迫我在人前表演、背誦詩句,不但將一開始的勃勃興致消磨殆盡,甚至讓我對詩詞都產生了一定的畏懼。可見讀書的樂趣,並不在於能在人前展示和炫耀。

  當然,也謝天謝地,上學之後還是因為虛榮心的唆使,倒始終也沒丟掉閱讀,後來竟也慢慢養成習慣並開始發現和體味其中樂趣。

  雖是始終堅持閱讀,但真正開始大量的讀書,還是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長大之後,受環境影響也時常叫囂要“說走就走的旅行”。而那時候我已經在大一的時候利用平常的假期和寒暑假,從南到北遊走了全國30餘座城市,也是時常說走就走。旅行途中也會帶上一兩本書,但主要用於抵禦在火車上的無聊時光,且時常還是會被窗外的景色所吸引或者被打擾,並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書中的字裡行間去。而越往後也越發意識到—或許真如友人所說: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

  所以在大二的時候我開始靜下來認真讀書,一有閒暇就泡在圖書館,一年下來也讀書數十近百冊,涉獵範圍也逐漸拓寬。這時候才意識到讀書的真正樂趣---或許是除卻其完全是屬於你的個人時光,以及和書目作者那些優秀的靈魂交流獲益頗豐外,讀書讓人自知無知才是最大的樂趣所在。

  為什麼自知無知還會是一種樂趣,甚至還是最大的樂趣呢?因為自知無知便會激起自己不斷求知的慾望,而這種不斷求知的慾望所帶來的行動無疑是充實而美好的。而自知無知的人必然不會是固執和盛氣凌人的,而謙遜的品性所衍生的便是能更好的和他人相處,最最重要的是能更好的和自己相處。當然這也不見得就是必然的事情,但是世間還有什麼事能比好好的和自己相處更有樂趣的呢?

  當然,一切都不會是絕對的。只是即便不談古人所言的諸如: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等勸學篇。一個人也總該有些屬於自己、獨自的時光,又或者“人醜就要多讀書”的“醜”或許本就不單是指容顏。

  篇2:閱讀中強大,墨香裡健康

  閱讀中強大,墨香裡健康

  文/鄢雲峰

  俗語“讀書”,泛指在校學生讀書,以完成學業。其實不然。欲求上進者,不分男女老幼,皆須讀書。“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嚴謹而勤奮使人進步,隨意而懶惰讓人倒退。正所謂“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因此,千古以來,除了“焚書坑儒”和近代的“***時期”,人們對讀書的重要性一直都是十分重視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可見我們中華民族對讀書的渴望與崇尚是何等的理性與推崇,傳統是何等的優良。

  當然,“焚書坑儒”和“***時期”都是明顯的政治需要,並非是單純薄文,或完全地愚弄人們。尤其是改革開放至今,因社會的的快速發展,進步和文明,人們對知識的渴求與奢望更加顯得突出和重要。於是乎“閱讀”一詞,日漸熱烈;閱讀的喜好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普遍,幾乎成了全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才俊和知性成了現代少男少女的首要追尋。男孩不再僅僅追求“金榜題名”,要做全能型的青年才俊的人越來越多,女孩不再僅僅追求“窈窕淑女”,要做知性女人的女性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並且在各個領域逐步擔當重任。尤其是八零後、九零後,甚至是零零後,已不再是簡單的“半邊天”了、有較強的責任,毫不遜色的擔當,真可謂巾幗不讓鬚眉。

  “頭懸樑,錐刺股”這是古代對讀書最深刻地寫照。古人為了讀書,求索知識,可以頭懸樑,錐刺股,秉燭夜讀,囊螢照雪,鑿壁借光等等不朽的勵志典故之事發生激勵著一代一代後人效仿,傳承,奮發圖強,才有華夏民族昌盛,祖國發達而繁榮的今天。古時,買一本書很難,甚至是買不起。即便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因為社會不發達,交通不便利。尤其是邊遠山區,更是難上加難。就是解放後依然如此,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除了課本,偶爾能見到大人們,也是個別的,讀張報紙,已是非常新鮮。直到改革開放後八十年代才有一些《讀者》、《知音》、《故事會》之類的雜誌。要想看一下《射鵰英雄傳》、《神鵰俠女》那就更難了,借都借不到。更別說豐富閱讀,博覽群書了。因為買不起,根本就沒的書可讀。

  而現在,閱讀,萬分便捷,絲毫不需要鑿壁借光、或者囊螢照雪,更不用求著別人借書看。公路村村通,網路家家有,電視人人看,手機幾乎是成年人人手一部。除了遍地都是物美價廉的較為傳統的直至報刊外,電子版的免費美文,優秀書籍,開啟電腦、手機便“滿天飛”,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優秀的、精彩的、哲理的,文學、道理、佛禪、自然。。。。。。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別說“活到老、學到老”,即便你有三生五世,也閱讀不盡,吸收不完。還有什麼理由不去閱讀,不去學習,不去上進呢!

  我因從小家裡太窮,而且父母又去世的很早,所以讀書甚少和大多山裡的孩子一樣,有心讀書也讀不起,便早早的輟學了。儘管自己還算勤學好問,通過各種途徑自學了不少東西,在當地還自以為是,但到到後來外出打工,才知道,知識有多麼重要,是多麼的缺乏。

  記得剛出去,有幸進了一家公司做文員,感覺到特別吃力,於是便在艱苦工作的同時努力學習各種知識,算勉強應付。可是有一天,董事長直接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給我下達了一項艱鉅的任務。限我在一個月內給他招一位合格的總經理,一切都由我自己定,他只要合格的。當時我就傻眼了。可是他說完就毋庸置疑的走了。我的那個鬱悶啊,無以言表。下午,副總檢查工作看到我鬱悶的樣子問我怎麼啦,實在憋不住,就把這事告訴他了。“嘿嘿,你小子要轉運了,老闆是在有意培養你呢,還不高興。”“高興?我哪有這個能耐啊,鬱悶死啦”。“你今天沒有,明天沒有,明年還沒有嗎?”我一頭霧水,不放心的“可到月底我拿水去交差呀?”“不用交差,你只需從現在起好好地,全面的,學習一個現代化企業的人力資源和行政管理的全面知識,提高自己,武裝和強大自己就可以啦。”

  說完微笑著離去。摸摸腦袋,似乎些許明白。要想招一位合格的總經理,你必須瞭解並掌握總經理應該具備的能力和勝任的條件。於是,從那天起,我開始了勤奮而全面的學習。從人力資源到行政管理,從產品質量到生產管理,從研發設計到銷售管理,再從成本控制到財務管理一樣不少的,而且是系統的開始了企業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果不其然,到月董事長找我了“我讓你找的總經理呢?”“對不起,我沒招到,但是我開始了相關知識的學習。”“那你都學習了什麼?”

  我便將一位合格的總經理,必須具備的能力和勝任的條件講了一遍,但是我說“這只是理論上的,但要實際操作我還嚴重缺乏有效斟酌和識別判斷能力。”說完,他笑了“孺子可教,繼續努力吧。”便揮手示意我離去。

  正是因為這件事,我一年內便升任行政經理,五年便做了副總,後來直到做總經理。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我養成了閱讀的習慣。“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沒錯,至少我明白,每個人都不會天生有才,人的知識,綜合能力和修養光靠學校的那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得靠自己“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點不假,對於我閱讀是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我有太多的實際相結合,太多的實踐去驗證,然後有效的變為自己的能力和修養。至少,我終於明白了,閱讀,真的可以讓人真正的強大起來。

  因為我的家境和毫無背景的緣故我的閱讀學習,僅限於知識和文化性的內容,其他概不熱衷。即便是小說、故事,除了勵志的,其他都不稀罕。尤其是看到言情的,連跑馬觀花都沒興趣,直接一翻而過。

  不過,我還喜歡閱讀偵探和戰鬥內容的文字,動腦子的事情,並崇拜英雄和講義氣的人。我更喜歡古典名著和佛道禪語。我最愛讀的書籍是《孫子兵法》、《道德經》、《易經經》和《金鋼經》,還有《戰國策》、《三國演義》《詩經》等等。

  我覺得這類書籍所闡明的中心和思想都是我迫切需要而且是欠缺的,也是社會和人們需要的正能量的闡述,他們能夠幫助我真正的豐滿而堅實,逐步強大起來。比如兵法裡的策略、道德、***、愛國精神、詩人悲天憂民的胸懷與情愫,都是我最關切和崇尚的。“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也正是因為酷愛閱讀,我竟然成了一位典型的“業餘文學愛好者”,並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和散雜文,居然有許多得過小獎,不少作品得到許多好評。刊發的,被收入百度文庫的,成為經典詩歌和散文的,等等。

  尤其是年少時內心的那些憤世不公,嫉賢妒能、孤傲偏執、虛榮激進等等渾身的毛病,在不斷的閱讀中全都逐一被消融、砥礪得蕩然無存。不僅心胸開闊,頭腦強大了,更重要的是身心完全健康了。自食其力,胸懷坦蕩,與世無爭、寧靜致遠。高瞻遠矚,遇事果敢,事無鉅細,不傷與人,和諧共進,成了我做人處事的原則,才得以安然得行走至今,問心無愧。

  所以,我時刻覺得閱讀對我來說,不僅自己逐步變得強大起來,而且自己的身心也逐步健康了起來,特別滿意自己。真可謂閱讀中強大,墨香裡健康。

  不過,不是什麼書都可以讀的,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讀什麼書的。比方說,我們都不能讀《法能功》,因為它是***之書;少男少女就不能去讀《***》因為它不是你們的讀物;我們都不能去看色情小說,因為他會膨脹你的慾望,助長你的歪思邪鳳,是嚴重的不道德。這些,等等,就像是毒藥,***,它會讓你的身心歪斜,沉淪不拔,身敗名裂,甚至會要了你的命。遠之,便一切安然。

  因此,我們閱讀書籍、知識,最重要的要為了你的上進、求索知識而閱,切不可為了消磨時光,尋求刺激而讀。那不是用閱讀豐富強大自己,健康身心,那無異於自毀和自殺,絕不可取。還是***他老人家說得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才是我們唯一正確的閱讀心態和閱讀方式。

  閱讀,是增長知識最有效的辦法,強大自己,健康身心。而我們的華夏民族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時刻不斷地閱讀知識和文化,才會成為更加強大而健康的民族,我們的國家也才會更加強大而健康地發展,就像現在的中國屹立於世,令世人矚目。

  為了更好地復興、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起來吧,大家全都行動起來,全民閱讀吧!

  篇3:用閱讀迎候黎明

  黑暗控制著我的肉體和我的整個世界,意識只一螢火,或者遠處夜空裡模糊的一盞星,恍然惶然,不甚清晰,類於童年的那些遙遠的記憶。那照亮黑暗的光明,我知道,它不是來自東方,而是從聲音開始。

  夜醉晨早醒,既然不能沉睡,索性起來,而朦朧間聽到天亮也是光到來的聲音,是樓宇一側的機車聲,從遠遠的地方,彷彿極其緩慢的,由遠及近的,聲音漸漸高漲,卻又在臨近之際,漸漸地遠去;隔好長時間,又有一輛,和著洗臉時水流的聲響,在空蕩的室內嘩嘩然,如逢春的鮮花,怦怦的開放。不久,家裡的聲音和那些車輛聲,愈加繁複。而其時的黑夜,黑夜正在全面退縮;天,就要亮了。

  卻又只是早晨六點的光陰,我翻開一本,是昨晚兒子落在我床鋪上的《中學生閱讀》,那是我早年間的舊讀物。在依然不甚光亮的床頭,開啟壁燈,翻開它,裡面有一個學生的作文和一篇教員的評述。作文是指斥一位濫文的作家,這個我記憶猶新,因其視角獨特,不畏之精神,深鑿鑿,銘刻於心,雖則已過七年,卻好像只過了一夜又醒,所謂“彷彿如昨”。

  評論是對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分析,沒有太多的思緒,只有一塊,一塊兒,卻又化學成萬千沉重的一種品質------悲憫。那是鑽石的光芒,是不再遙遠的那顆星辰,是照亮了沉沉黑暗的那束光明。不用提這是誰的評述,我們的閱讀中,總有這樣的一些觀念,在我們人生的某一刻,機緣邂逅,總歸要照亮我們的某一段黑暗和黑暗,那些心靈和情懷早已等待。

  這一切的閱讀,是在七年之後的返照,因為很早我就為兒子預備了這樣的書本,預備了這樣的光素,很多閱讀過的作品或者書籍,總會特意存下來,就放在我的書櫃裡,默默等待兒子的找尋,或者時光的邂逅。兒子會從懵懂的黑暗中,聽到光明到來的聲響,在沉沉的黑暗中漸漸甦醒,他不知道,我在他的旁邊,已經準備了一路一路的鮮花和光明,就像他們為我準備的鮮花和光明。

  此時,我抬起頭,黑暗的窗簾,已顯露藍色,天亮了,我的靈魂與肉體,也已全部甦醒。不,是我的靈與肉,我所知道的靈與肉已經甦醒。當然,還有未知的體能和魂魄,依舊在黑暗之中,或者等待著另外的神祗,在遠處召喚我的探尋;召喚著我看到黑暗,而奏響新的黎明的到來。

  

1.馮驥才關於讀書的優美散文

2.有關讀書的經典散文推薦

3.關於讀書很短的散文

4.有關讀書優秀散文欣賞

5.關於書香的散文推薦

寫雲的文章
關於健康運動的散文
相關知識
關於閱讀的散文
關於閱讀的英文文章
關於閱讀的作文
關於竹子的散文閱讀
當代關於傾聽的散文閱讀
關於沙灘的散文隨筆閱讀
關於熱戀的散文作品閱讀
關於喬葉的散文集讀書筆記
關於閱讀的精選演講稿範文
關於閱讀的演講稿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