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鑑賞植物意象例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9日

  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高考語文,歡迎大家學習!

  植物意象:松柏

  孤直、頑強、高潔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後世詩歌常用松柏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

  例1:劉禹錫:“後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

  例2:李山浦:“孤標百尺雪中現,長嘯一聲風裡聞。桃李謗她真是佞,藤蘿攀爾亦非群。”

  例3: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鬆,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例4: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

  例5:陳毅: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

  植物意象:菊花

  高尚、純潔、高潔、堅貞、堅強、頑強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讚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裡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例1: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徵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

  例2: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例3:宋人鄭思肖《寒菊》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例4: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寂寞東籬溼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例5:毛澤東《採桑子·重陽》裡有“戰地黃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於一個戰爭環境,“分外香”三個字凸現了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植物意象:蓮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

  例1: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情”。這裡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例2: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植物意象:柳

  惜別,留戀,祝願。

  古代詩歌中離情常常與柳相關合,以折柳表惜別,其原因首先是由於二者之間具有一種“同構”的關係,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 種“依依不捨”之情;由於“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更由於柳之易活,寄託了送別人對離人的美好祝願。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該詩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詞·折楊柳歌辭》“上馬 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的 感情呢?”

  例 2: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蛾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折柳贈別的習俗在唐時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 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 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以後,柳和離別已似乎有了某種必然的 聯絡。

  例3: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彥《蘭陵王·柳》:“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例5:《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柳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歷史文化積澱的產物,受到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的規定與制約,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

  像“柳”這樣的意象,中國古典詩歌中還有許多。這些事物是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中國文化賦予了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如歲寒三友中的“鬆”,中國文化賦予 它“堅韌挺拔”的性格,“竹”則賦予“剛正有節”的節操,“梅”則賦予它“傲霜鬥雪”的風骨,“水仙”則是“冰清玉潔”的象徵,“杜鵑”則代表一種悲劇氛 圍。鑑賞古代詩歌需要了解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內涵。眾所周知,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 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託物言志。這裡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 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於他能創造一 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反之,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所以,詩歌的閱讀鑑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 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雲南高考語文古詩鑑賞練習題及答案
古詩文誦讀手抄報梅花
相關知識
古代詩歌鑑賞植物意象例釋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答題思路
古代詩歌鑑賞快速解題方法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精練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
關於古代詩歌鑑賞的解題技巧彙集
初中語文古代詩歌鑑賞教案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專題練習試題
語文古代詩歌鑑賞技巧
古代詩歌鑑賞答題技巧精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