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教學設計是教師們進行授課的必要準備,它的制定能夠使得教師們在更加順利的在課堂上進行授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1、把握詩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義風格;

  2、背誦全詩;

  3、感悟作者在詩歌中抒發的情懷。

  教學重點:把握詩的第三段夢境的內涵,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法學法:誦讀法、點撥法

  教學難點:認知詩歌中景與情的關係,理解詩歌主旨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唐朝有許多優秀的詩人,但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卻對李白情有獨鍾,在他的《懷李白》這首詩中這樣寫到“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餘先生的這幾句詩充分彰顯了李白詩歌的浪漫氣質,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白的一首浪漫主義風格的話別詩《夢遊天姥吟留別》。

  二、背景資料

  李白早年就有濟世的抱負,但不屑於經由科舉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以此廣造聲譽。唐玄宗天寶元年 ***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向玄宗推薦李白,玄宗於是召他到長安來。

  李白初到長安,也曾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天寶三年,李白離開長安後,先到洛陽與杜甫相會,結下友誼。隨後又同遊樑、宋故地,這時高適也趕來相會,三人一同往山東遊覽,到兗州不久,杜甫西入長安,李白南下吳、越故地。第二年,他在東魯將南遊吳越,寫了這首詩歌留給東魯的朋友。

  三、朗誦詩歌

  四、結合課文註釋疏通文意。

  五、賞析全詩

  一 ***誦讀並賞析①段

  1、思考:既然題為“夢遊天姥”, 為何開篇要先“談瀛洲”?

  明確:“煙濤微茫”的瀛洲與“雲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祕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 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 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念頭。

  2、思考;作者是用什麼手法來表現天姥山的雄奇和高大的?

  作者用誇張和幻想來寫天姥山的。現實的天姥山當然不如五嶽,而李白卻說“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比五嶽更高大,連著名的天台山也好象要拜倒在天姥山的山腳下。李白寫的是他幻想中的天姥山,這樣寫使天姥山顯得雄奇、高大、壯麗、奇特。

  二***誦讀並分析②段

  1、如此神祕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讓作者魂牽夢繞呢,於是便有了“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奇妙夢境。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在詩人陛下,天門開啟前後的景象有何不同?

  明確:前者是昏暗恍惚的色彩和驚天動地的聲響,後者是一片光輝燦爛,壯麗非凡。

  2、請同學們用抒情散文的語言描寫一下仙境以及仙人盛會的情境。

  參考: 電閃雷鳴,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門,訇地一聲從中間打開了。仙 府的天空浩瀚無邊,看不到盡頭,日月的光輝照耀著金銀砌成的宮闕,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輕 風 為駿馬,雲裡的神仙啊接二連三地下來。老虎彈著琴瑟啊鸞鳥駕著車,仙人多得像麻一樣數 也數不清,多麼其樂融融的場面啊。

  三***誦讀並分析③段

  正當夢入高潮時,作者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 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夢境突然地消失了,***板書:夢醒*** 面對現實, 作者禁不住長嗟短嘆,請同學們朗誦第三段,看看作者都感嘆了些什麼?

  作者感嘆,世界萬事不過是一場遊仙的幻夢,還是騎著白鹿去尋仙訪道的好,他的求仙訪道是想用遠離現實的辦法表示對權貴的鄙棄和不妥協,是他追求自己的個性自由,不肯趨炎附勢的高貴品格的體現。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首詩歌的詩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李白為什麼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寫夢境呢?對錶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

  明確: 夢中仙境象徵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寫仙境的美妙是為了反襯現 實的醜惡。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正是為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也就是說,詩歌的前 後是一致的,都是在寫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只是詩歌的前半部分用夢的形式曲折地表達 出來,而後半部分詩人則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 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六、寫法鑑賞

  1、 想象奇特,誇張大膽

  《夢遊天姥吟留別》盡顯浪漫主義色彩,詩人描寫了氣象萬千的美妙世界,熊咆龍吟,雷電霹靂,空中樓閣,霓衣風馬。。。。用美好的神仙世界反襯現實世界的醜陋。詩人還大膽的用誇張手法來寫想象中的事物,例如對天姥山橫空出世的形象描繪,使天姥山顯得非常雄奇,高大。

  2、 構思新巧,敘議結合

  以描寫夢遊為主,而夢醒後的慨嘆議論為輔,寫夢境便於馳騁想象,抒感慨,對錶現主題起到畫龍點睛作用

  3、 句式靈活,語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

  全詩以七言為主,雜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兼用楚辭句法。靈活多樣的句式便於表達詩人奔放的思想感情。 詩歌語言樸實自然,例如“天姥連天向天橫”“ 對此欲倒東南傾”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些地方跟散文一樣流暢,也只用了一些極其平常的字眼,卻有很強的表現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對李白詩歌語言最生動的形容和概括。

  七、佈置作業

  1、用楷書抄寫一遍詩歌

  2、背誦詩歌

  《夢遊天姥吟留別》課文原文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濟南的冬天原文及鑑賞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設計
相關知識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學設計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設計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範文
高二下冊語文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有月字的古詩詞——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原文和鑑賞
學生夢遊天姥吟留別讀後感
夢遊天姥吟留別讀後感
夢遊天姥吟留別學生讀後感
夢遊天姥吟留別讀後感想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