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牆的建立與倒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柏林牆***德語:Berliner Mauer;英語:Berlin Wall***,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德語: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邊境的邊防系統,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含首都東柏林***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所屬的西柏林之間人員的自由往來。柏林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里。最初是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的邊防圍牆,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柏林牆是德國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11月9日,民主德國政府宣佈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聯邦德國以及西柏林,柏林牆被迫開放。1990年6月,民主德國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牆。

  

  德國分裂: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納粹德國及其首都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區佔領。1949年,蘇聯佔領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首都設在東柏林***柏林的蘇聯佔領區***,而美、英、法佔領區則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首都設在波恩一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為止。


柏林牆

  美、英、法、蘇簽署的四國佔領協定保證聯邦德國和西柏林之間的空中走廊。聯邦德國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規定,西柏林是聯邦德國的領土。由於西柏林的領土完全在民主德國境內,蘇聯為迫使聯邦德國放棄西柏林,開始強行對西柏林實施封鎖,前後共造成3次“柏林危機”。第一次發生於1948年6月24日,又稱“柏林封鎖”,其導火線為蘇聯阻斷鐵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1949年5月11日,蘇聯宣佈解除封鎖,停止行動之後,危機緩和。第二次發生於1958年,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英、美、法6個月內撤出西柏林駐軍,後來以蘇聯讓步結束。第三次發生於1961年,蘇聯重新提出西柏林撤軍要求,最後以正式開始修建柏林牆結束。美蘇關係以蘇聯宣佈凍結柏林問題而得以緩和。

  歷史意義:

  柏林牆的倒塌,給聯邦德國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給民主德國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資金,並使民主德國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柏林牆的倒塌,代表了一個統一的德國,作為歐洲經濟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德國的發展可以帶動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使世界經濟向多元化的趨勢發展。

  柏林牆的倒塌標誌著德國的統一,是東歐劇變的一部分,也推動了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

  不能否定柏林圍牆倒塌的正面意義,但更應為二十多年來所付代價作反思。蘇聯集團解體誠是歷史躍進,但若世界思維仍停在“敵消我長”這種戰略利益窠臼中,那麼歷史躍進的意義會被抵消。

  ***11月9日,作為東西兩大陣營對立的主要象徵,柏林圍牆被拆毀。

  柏林圍牆的建造始於1961年,它的興建與倒塌都標誌著近代歷史的重大變化。它的興建意味著二戰之後東西對峙的冷戰時代達到巔峰。蘇聯東歐集團,在20世紀80年代,經歷波蘭“團結工會”運動、捷克斯洛伐克“七七憲章”運動,到柏林牆倒塌的第2年,即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而整個蘇聯也在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體。

  因此柏林牆倒塌,乃是歐洲及世界史的里程碑事件。它淘汰掉歷史發展過程中某些專制封閉的政治形式,讓全球統一進了以自由化、民主化和市場化為主導的新秩序中。

德國科隆大教堂有什麼歷史
夏洛騰堡宮的歷史簡介
相關知識
柏林牆的建立與倒塌
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稅收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安全生產檔案的建立與作用
如何建立與員工的溝通渠道
英國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政府與英美核同盟的建立介紹
英國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政府與英美核同盟的建立介紹
淺談我國三大訴訟法的建立完善及其意義論文
防火牆的分類與優缺點知識
如何培養記憶力的建議與方法
讀國學經典的建議與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