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書法簡介與書法欣賞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書法可以調節情緒,陶冶情操。過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恐傷腎,思傷脾。而練習、創作和欣賞書法,其心態安穩,寧神息慮,修心養性,神定志安,即我們平常所說的“心理平衡”,從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壽從筆中來”就是指這個道理。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歷史書法簡介:商代書法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對自己的文字如此自信。《淮南子·本經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一誕生便是驚天地、泣鬼神.因為從此“造化不能藏其祕,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而傳說中這位洩露天機的倉頡也被賦予了“龍顏侈哆,四目靈光”***《路史·禪通紀》***的神怪形象,他的功績被認為是“啟明演幽,稽諸天意,功體造化,德被生靈.可與三光齊懸、四序終始”***張懷瓘《書斷》***。

  書法欣賞作品:

  古人對倉頡造字是確信不疑的,東漢許慎在他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證字源的著作《說文解字》中也開宗明義地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不過許慎作為嚴謹的文字學家還是從傳說中分析出了合理成分,鳥獸足跡的“別異”說明天地萬物均有其獨立的屬性與外形.將不同事物的外形進行符號化描繪,這便是文字中最先出現的象形字。古人所謂的“書畫同源”也只能從遠古象形文字與先民對一些具體事物的稚拙刻畫“同體而未分”的層面來理解。考古與文字學界關於距今六千至四千年左右原始陶器上的象形符號是否早期文字的論爭,正反映瞭如果文字僅僅停留在因物象形的初級階段.不但不能充分表意言情,也不具備為他人識讀這一必然要求。許慎接著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來源書法屋,書法屋是一個書法學習基地。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書法欣賞作品:

 

 

 從“依類象形”的‘’文”,到.‘形聲相益”的“字”.揭示了漢字由初創到成熟的過程。而進人成熟期漢字的構形方式不外乎許慎在前人基礎上所總結出的“‘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潔拙舊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武信是也。五曰轉註。轉註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初具.‘六書”特質的成熟文字最早見於商代的甲骨刻辭,即所謂“甲骨文”,此後漢字雖然不斷‘“改易殊體”“靡有同焉”,但建立在“畫成其物,隨體潔拙”的象形符號基礎上的單字字形始終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這也使得漢字字形本身便具有其他拼音文字所不具備的先天裝飾性效果與更自由的變形可能,由此派生出的漢字書法藝術遂成為唯中國所獨有的藝術形式。先民出於對文字的敬畏之心而演繹的’‘天雨粟,鬼夜哭”的神話則為書法藝術在誕生之初就奠定了神聖與神祕的基調,三千年問,經由無數有名或無名書寫者在漢字的實用功能之外自覺或不自覺地共同參與形態創造,最終綿延成一道獨立於世界藝術之林的奇特文化景觀,正所謂“其後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張懷灌《文字論》***。

  許慎所說的“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是指毛筆作為書寫工具與竹帛作為書寫載體出現以後,文字的書寫變得方便簡單,不再受記錄方式的限制而一味追求精練,寫事不“如”其事。事實上,真正意義的書法創作也是在毛筆、竹帛廣泛使用後才開始的,但是,作為鐫刻文字的甲骨文在用筆***用刀***、結體、章法等書法基本要素上都已經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體現出一定程度的主觀審美追求,可以說是“翰墨之道”的最初濫筋。

古代中國畫名畫圖片
蜀繡的歷史介紹
相關知識
歷史書法簡介與書法欣賞作品
歷史書法與書法欣賞作品
蜀漢歷史基本簡介
明朝歷史文化簡介
宋朝歷史建築簡介
澳大利亞的歷史開端簡介
聞雞起舞的歷史典故簡介
無中生有的歷史典故簡介
別無長物歷史故事簡介
卜晝卜夜歷史故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