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會戰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南昌會戰是抗日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後的首次大戰,此戰的失利給予國軍慘痛的歷史教訓,為日後重創日軍積累寶貴經驗。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南昌會戰分析

  中文名稱:南昌會戰

  參戰部隊:國軍、日軍

  戰爭結果:日軍獲勝,南昌淪陷

  時  間:1939年3月17日 - 1939年5月9日

  地  點:南昌近郊

  人  物:羅卓英 岡村寧次

  南昌會戰詳情

  南潯沿線

  3月12日,日“華中派遣軍”命令其直屬的第116師團派出石原支隊和村井支隊***由第119旅團5個大隊分編而成***,在海軍支援下,由湖北乘船出發,對鄱陽湖東岸進行搜尋,保障水陸交通和主力部隊左側安全,18日,村井支隊乘軍艦從星子出發,在永修東北約30公里的吳城附近登陸,向中國守軍進攻,遭到中國第32軍等部的頑強抗擊。苦戰4天,仍未能突破守軍陣地。守軍蒙受重大損失,於24日撤出吳城鎮。3月20日,日軍第11軍進行總攻開始前的炮火急襲,長達3個多小時,其中雜有大量毒劑彈。守軍陣地多處被毀,日軍於23日佔領奉新。

  與此同時,第101師團一部沿南潯路正面攻擊,在炮火掩護下強渡修水後在塗家埠受到中國第32軍頑強阻擊,形成膠著。因通訊聯絡不暢及部隊行動遲緩、協同不好等原因,中方作戰計劃未能按時實施,而此時戰場情況已發生變化。同日,蔣介石已感到日軍攻佔南昌,志在必得,因此產生予敵以殺傷,然後放棄南昌的意圖。

  第19集團軍發現日軍迂迴南昌後,急令第32軍從南潯路上的塗家埠撤回南昌,會同第102師固守南昌。但日軍第101師團已從南面突進南昌。守軍兵力單薄,傷亡甚眾,奉命向進賢撤退。27日,日軍第101師團佔領南昌。4月2日日軍佔領高安城。日軍攻佔南昌後,與中國第三、第九戰區保持對峙。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判斷日軍雖佔領南昌,但消耗較大,尚未整補,守備兵力不足,決定乘日軍立足未穩時舉行反攻。4月21日,第九戰區的部隊首先開始行動。激戰至26日,日軍退守奉新、虯嶺、萬壽宮一帶。但爾後進展困難,攻擊受阻。

  反攻南昌

  5月2日,第102師收復向塘,再克市汊街。第16師一度攻佔沙潭埠,但在日軍援軍反擊下,又被奪去。5月6日,日軍第106師團主力在飛機、坦克支援下,從南昌及蓮塘夾擊城郊的第29軍。激戰至17時,第29軍被包圍,軍長陳安寶及第156團團長謝北亭犧牲。第29軍參謀長徐志勳及劉雨卿為避免部隊被殲,率部向中洲尾、市汊街突圍。後蔣介石接到薛嶽及陳誠電報,又得到進攻部隊傷亡慘重的報告,於5月9日下達停止進攻南昌的命令。日軍此時亦因損失嚴重,無力反擊,南昌會戰至此結束。

  南昌會戰失敗的原因

  作戰方針相抵

  蔣介石在口頭上一再聲稱“不復與敵人作一點一線之爭奪”,“我軍作戰之方略在消耗敵人而不被敵人消耗,避實擊虛,造成持久抗戰之目的”等等,但是在反攻南昌的作戰中,當奇襲未能成功、已形成以弱我向強敵進行陣地攻堅戰時,不顧戰場的實際情況,仍限令於5月5日前攻下南昌,以致不僅南昌未能按其主觀願望攻克,而且部隊遭到大量不必要的傷亡。

  指揮判斷錯誤

  第九戰區保衛南昌選定的主要防禦方向為南潯鐵路方面,而日軍的主突方向則在修水以西,相差甚遠。有些擔任防禦的軍隊***第79、第49軍等***僅部署1個師在第一線,正面長達15公里,而軍的主力卻部署在第一線後方1日行程之處,這在當時的機動條件下不僅策應困難,而且也違反了以軍為基本戰略單位、軍長應直接指揮戰鬥的原則,致一點被突破,即全線陷於被動,不能有效地遏止、遲滯敵人。

  部隊執行不力

  反攻南昌作戰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以主力進攻南潯路沿線之敵,徹底破壞交通,切斷日軍的增援及聯絡,以一部攻南昌。而擔任這一主要任務的第1集團軍和第74軍為相隔甚遠的幾個日軍獨立據點所阻,無一點兵力進至南潯路上,對戰役產生極不利的影響。

  遭受毒氣攻擊

  這也是修水防線被迅速突破和中國軍隊在戰鬥中傷亡慘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日軍在強渡修水前進行炮火準備時,使用了全部能夠發射毒氣彈的火炮進行急襲,使守軍傷亡極重。部隊缺乏防毒手段及措施,處於驚慌之中,指揮失靈,致戰鬥力接近喪失,日軍得以順利渡過修水河。與此同時,日軍第6師團在進攻武寧陣地時,也使用了大量含有窒息性毒氣的特殊發煙筒12個,致守軍官兵500人遭烈性毒氣傷害,陣地被攻佔。由於日軍規定“對特種煙實施地區,務期殲滅華軍,希圖滅口”,所以以後在高安附近戰鬥及強渡錦江等作戰時,日軍均使用了大量的毒氣彈和毒氣筒。
 

廣州戰役簡介
共濟會的可怕之處
相關知識
南昌會戰簡介
南昌會戰爆發的背景原因介紹
波爾塔瓦會戰簡介
南昌會戰的經過是怎樣的
浙贛會戰簡介
衡陽會戰簡介
南北朝邙山之戰簡介
中國茶文化研究會的簡介
廣東省茶文化研究會的簡介
世界摔跤協會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