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武丁三年不言是為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常被用來比喻平時默默無聞,一旦有了機會就能做出大業績的人。這個成語最早出自《韓非子》,說的是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事情。不過,“三年不鳴,一鳴驚人”這事兒可不是楚莊王原創的,早在他登基的500多年前,商王武丁就曾做過。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不言 以觀國風

  “商朝建立之初遷都頻繁,300年內就遷了13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員、安陽殷都文化研究院院長劉志偉介紹,直到盤庚把商朝都城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到殷***今河南安陽***,才算穩定下來。

  盤庚之後,其弟小辛、小乙先後即位,但在位時間都很短,直至小乙的兒子武丁接班。此時,商朝國運衰微,前朝元老實力過強,武丁想有所作為,卻沒有賢人輔佐,於是三年間不發號施令,由輔政大臣主政,自己卻在暗地裡體察民情。

  《尚書·無逸》記載有商王武丁即位後“三年不言”,《史記·殷本紀》則明確表述為:“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冢宰,以觀國風。”

  武丁年輕的時候曾被父親派到民間勞動、體驗生活,得以瞭解民間疾苦和稼檣艱辛,也結識了在“北海”做版築匠、胸懷大略的奴隸傅說。

  “三年不言”之後,武丁突然告訴群臣,商湯託夢給他,讓他在民間找到一個築牆的奴隸並任命為相。由此,傅說由一個奴隸登上武丁朝堂,輔助其“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君臣齊心協力,使殷商國力達到鼎盛,史稱“武丁中興”。

  內修外伐 武丁盛世

  “據史學家推測,武丁當政時期,京畿地區有十四五萬人,而彼時臺伯河口的羅馬,也才有三三兩兩的居民點。”劉志偉說,在殷商宮殿區,尚存80多座建築遺址,可以看出當時城市街道佈局整齊,甚至還有一段下水道。

  此外,武丁時期甲骨文書寫工整、做工細膩,青銅器也更加精美,甚至有人開始造酒,這都反映了這一時期生產力水平很高。

  那時候,商朝還面臨周邊小國的騷擾,武丁不斷征戰四方,進軍西北的少數民族鬼方、羌方,南下征服江漢流域的夷方、巴方。到武丁末年,商

  朝已成為西起甘肅,東到海濱,北及大漠,南逾江漢,包含眾多部族的泱泱大國。

  由中共河南統戰部與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聯合編輯、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姓氏河南尋根》一書記載,武丁死後,其後裔有人認為他功勞蓋世,可與開國君主成湯相比,應有自己的姓,遂以“武”為氏,奉武丁為始祖,如漢代武班就是其後裔。

  

伊闕之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周瑜怎麼死的
相關知識
商王武丁三年不言是為什麼
電腦虛擬記憶體不足是為什麼
解夢夢見打蛇總是打不死是為什麼
記憶不好是為什麼
商標撤銷三年不使用
小學三年級語文有什麼預習方法
初三學生中考為什麼考不好
曹操三請諸葛亮為什麼請不了
彈木吉他三年可以達到什麼程度
彈木吉他三年可以達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