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異的人物生平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馮異曾平定赤眉起義軍、平定關中,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曾任孟津、徵西大,封爵應侯、陽夏侯。34年***建武十年***,馮異與諸將攻落門,落門尚未攻下,馮異便病死於軍中,劉秀得知後,賜諡號為節侯。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歸順劉秀

  新朝末年,馮異曾任潁川郡郡掾。22年***地皇三年***,劉縯起兵。馮異奉命監護五縣,與父城苗萌據城抵抗漢軍。23年***更始元年***,劉玄建立更始政權。劉秀率軍由南陽攻取潁川,進攻父城,未能攻克,便屯兵於父所屬城巾車鄉。馮異外出巡視屬縣,被漢軍捕獲。此時,他的堂兄馮孝及同郡人丁綝、呂晏當時都在劉秀軍中,共同保薦馮異,劉秀當即召見。馮異表示:“老母現在城中。如能釋放我回城,願將所監五城獻上以報您的恩德。”得到劉秀讚賞。馮異回到父城後,勸苗萌一同投順劉秀,苗萌表示同意。

  不久,劉縯遇害,劉秀回還宛城,而馮異始終堅守父城,拒不投降更始政權。後來,劉秀任司隸校尉,經過父城。馮異立即開門奉獻牛酒迎接,被任命為主簿。馮異又推薦許多同鄉,如銚期、叔壽、段建、左隆等。這些人被任命為掾史,隨從劉秀到達洛陽。

  隨徵河北

  劉玄屢次欲派遣劉秀經營河北,部下諸將皆以為不可。當時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詡任尚書之職,頗有權勢,馮異勸劉秀與之交好。後來劉玄決定派遣劉秀前往河北,曹詡的幫助起了不小的作用。

  劉縯遇害後,劉秀雖當眾毫無悲傷之色,但在獨居時常哭泣。馮異前去寬慰,並趁機進言,勸劉秀乘機收攬人心以發展自己的勢力。劉秀採納了他的意見,到邯鄲後,派他同銚期巡行各縣,審理釋放囚徒,撫養鰥寡。馮異還暗中調查各郡太守對於劉秀是否同心。

  24年***更始二年***,王郎在邯鄲起事。劉秀率部眾自薊城***今北京市***疾馳南下,到達饒陽治下無萋亭時已經深夜。正值天氣嚴寒,大家都感到飢餓疲勞,馮異急忙煮好豆粥供應。次日,劉秀對諸將說:“昨得公孫豆粥,飢寒俱解。”等到了南宮縣,又遇到大風雨,劉秀率領隨從到道旁空舍中避雨,馮異又親自煮麥飯為之充飢。劉秀入據信都後,命馮異至河間一帶招收兵馬,並授偏。此後,馮異隨劉秀擊破王郎、大敗鐵脛農民軍,平定河北,因功被封為應侯。

  鎮守孟津

  劉秀平河北後,劉玄派舞陰王李軼、廩丘王田立、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僑與河南太守武勃率三十萬大軍鎮守洛陽。劉秀為鞏固在河北的統治,自率大軍回師掃蕩農民軍。同時,又命寇恂為河內太守,馮異為孟津,統率河內、魏郡二郡駐軍,共同抗禦朱鮪、李軼。

  馮異探知朱鮪、李軼不和,為了分化瓦解,致書李軼曉以禍福,指出劉玄政權已危在旦夕,而劉秀勢力則蒸蒸日上,勸其“覺悟成敗,亟定大計”。李軼曾與劉縯、劉秀兄弟同謀起兵,情誼深厚,後來依附劉玄,參與殺害劉縯。因此,李軼雖知長安已危,欲降又“不自安”,在回書中表示,願同馮異交好,希望通過他能和劉秀恢復舊好,為自己留一條歸降的退路。

  李軼自從通書後,不再與馮異交鋒。馮異利用這個時機,北攻天井關,攻取上黨郡兩城,又南下攻取河南成皋以東十三縣,這些地區豪強割據的屯聚也都一一平定,歸降者十餘萬人。武勃乃率兵討伐歸降者,馮異率軍渡河救援,與武勃大戰於士鄉***在今河南洛陽市東***,擊斬武勃。李軼閉門不救。

  馮異見分化瓦解策略已經奏效,於是上奏劉秀。劉秀為進一步激化李軼、朱鮪間的矛盾,故意洩漏李軼與馮異通書信的內容,朱鮪聞知大怒,派人刺殺李軼,並派討難蘇茂渡河進攻溫縣,同時自率兵進攻洛陽西北的平陰,以牽制馮異。馮異與寇恂先合兵擊破蘇茂,然後馮異所部渡河攻朱鮪,朱鮪逃歸洛陽,馮異軍直追至洛陽城下,圍城一週而歸。

  捷報傳到河北,諸將慶賀劉秀,並勸他即位稱帝。劉秀遣使令馮異來鄗邑計議,馮異也勸劉秀稱帝。劉秀告訴他:“昨夜夢乘赤龍上天,醒後,心中動悸不安。”馮異認為這是天命所示,並與諸將定議上尊號。

  平定關中

  26年***建武二年***,馮異定封陽夏侯。這時關中遍地饑荒,原來盤踞漢中地區***今陝南***的延岑出兵侵擾長安以西各地,各郡縣豪強地主紛紛擁兵自守,赤眉軍因給養困難,將士多欲東歸。劉秀因鄧禹經營關中日久無功,乃以馮異代鄧禹率兵入關,主持關隴地區軍事。劉秀親自送到河南,賜以七尺寶劍,告誡他說:“今之徵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諸將非不健鬥,然好虜掠。卿本能御吏士,願自修敕,無為郡縣所苦。”馮異受命西行,佈施威信,一路投順者無數。

  赤眉軍自長安東歸,與馮異所部相遇於華陰。兩軍相持六十餘日,馮異收降五千餘人。27年***建武三年***春,劉秀派使者任命馮異為徵西大。這時,大司徒鄧禹與車騎鄧弘引兵東歸,也到達華陰,並要求與馮異合兵進攻赤眉軍。鄧弘領兵攻赤眉,被赤眉軍擊潰,馮異不得已只好同鄧禹一起率兵前往救援,赤眉軍後退。馮異勸鄧禹暫且收兵,鄧禹貪功追擊,被赤眉軍揮戈反擊,打得大敗,士卒死傷逃散,潰不成軍,鄧禹逃奔宜陽。馮異與麾下數人棄馬步行,走上回溪阪***今河南澠池縣南***,收集潰卒並糾集附近地主武裝數萬人,整軍復戰,先以精兵伏道旁,令其身著赤眉軍服裝,假扮赤眉軍,然後縱兵會戰,俟赤眉軍疲勞時,伏兵盡起。赤眉軍不別真假,驚惶失措,大敗於崤底,餘眾十餘萬東奔宜陽,陷入重圍之中,被迫投降。於是,劉秀賜書褒獎馮異,令其入關平定關中。

  這時赤眉雖已投降,豪強地主武裝分據各郡縣,自稱,擁兵多的有萬餘人,少的也有數千人,互相攻擊。馮異邊戰邊走,屯兵於上林苑中。延岑擊破赤眉,自稱武安王,設定州牧郡守,想佔據漢中,並率張邯、任良共同攻打馮異。馮異將他擊破,斬首千餘級,諸營保守附於延岑的都來向馮異歸降。延岑走攻析縣,馮異派遣復漢鄧曄、輔漢於匡邀擊延岑,大破延岑,其將蘇臣等八千餘人向漢軍投降。延岑就從武關逃到南陽。這時百姓飢餓,人吃人,一斤黃金只能換到五升豆子。而道路斷絕隔離,運輸不到,軍士都以果實為糧。劉秀命南陽趙匡為右扶風,率領軍隊援助馮異,並且送去絹和穀子,軍中齊呼萬歲。馮異兵士糧食逐漸增多,就對不聽從命令的豪傑們漸漸加以誅滅打擊,而對那些降附後有功勞的人加以表彰賞賜,凡是大帥都遣往京師,凡是部眾都散歸本業,威德盛行於關中。只有呂鮪、張邯、蔣震派遣使者投降了蜀,其餘全部平定。

  第二年,公孫述派遣將領程焉隨從呂鮪出駐陳倉。馮異與趙匡迎擊,大破程焉,程焉退走漢川。馮異追戰於箕谷,再破程焉,回軍攻擊又破呂鮪,營保投降的很多。後來蜀又多次派遣將領乘間而出,馮異常給予摧垮挫敗。招來百姓,申理冤屈,前後只三年工夫,來上林歸附的人很多。

  馮異自己以久率兵在外,心不自安,上書說思慕朝廷,願意相親於宮室,劉秀不許。後來有人上奏章說馮異在關中獨斷專行,殺了長安縣令,威望權力很重,百姓心中歸服,稱他為“咸陽王。”劉秀派人把奏章給馮異觀看。馮異惶恐害怕,上書謝罪說:“臣本來是個儒生,在戰亂中獲得受命的機會,充備於行伍之間,過分地蒙受恩私,被拜為大將,封爵為通侯,受任專委西方,以期建立微功,都是從國家利益著想,不計一己之私。我俯伏自思:以詔命征討,常獲得如意結果;有時以私心來決斷,未嘗不有所悔。皇上獨見的明智,久而更加遠大,就知道‘性與天道,是不可得而聞的了。’當兵革開始興起,擾攘混亂的時候,豪傑群起競逐,迷惑的人很多,我在遭遇之中,得以託身在你的麾下,在以前那樣危險混亂的形勢下,我尚且不敢有過失差錯,何況現在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我在受爵恩寵的情況下,還能做出高深莫測的事情嗎?我是誠心希望謹慎勤勉,以做到始終如一。聖上轉示給我的奏章,戰戰兢兢恐怖害怕。我想明主知我的愚性,所以才敢於自陳心跡。”劉秀以詔書回答說“: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如父子。有什麼嫌疑,而感到害怕呢?”

  30年***建武六年***春天,馮異到京朝帝,劉秀中黃門賜以珍寶、衣服、錢帛,並道:“倉卒困箏時無蔞亭送我的豆粥,滹沱河送我的麥飯,深情厚意很久沒有報答。”馮異叩頭謝道:“我聽說管仲曾對齊桓公說過:‘願君王不要忘了射鉤的事,我也不要忘了檻車的事。’齊國賴此而強。我今也願皇上莫忘了河北的災難,我也不會忘了你赦我於巾車的恩德。”後來幾次賜宴引見,商議討伐公孫述問題,留了十多天,就令馮異的妻室兒女跟隨馮異回到西邊去。

  征討隴右

  夏天,劉秀因派遣的將領在隴右被隗囂打敗,改命馮異進軍栒邑。馮異還沒有到,隗囂派部將王元、行巡率領二萬多人下隴,因而分遣行巡攻取栒邑。馮異即刻驅兵,準備搶先佔據栒邑。諸將都說:“隗囂兵盛而且是乘勝而來,不可與他相爭。應在便利的地方把軍隊停下,慢慢思考方略。”馮異說:“隗囂兵臨境,習慣於爭奪小利,就想乘勢深入。如奪取了栒邑,就會使三輔動搖,是我的憂慮。兵法說‘攻者不足,守者有餘’。現在先佔據城邑,以逸待勞,並不是與他相爭哩。”就暗中進城關閉城門,偃旗息鼓,行巡不知道,奔往栒邑。馮異乘其不意,驟然擊鼓建旗殺出,行巡軍驚慌錯亂奔走,馮異追擊數十里,大破行巡。祭遵也在栒攻破王元。於是北地諸豪長耿定等,都叛隗囂而降漢。馮異上書說明情況,不敢自矜其功。劉秀感到憂慮,就頒下璽書說:“詔令大司馬***吳漢***,虎牙***蓋延***、建威***耿弇***、漢忠***王常***、捕虜***馬武***、武威***劉尚***:虜兵率眾下隴,三輔驚恐。栒邑危亡,在於旦夕。北地各營保,都按兵觀望。現在偏城得以保全,虜兵遭到挫折,使耿定之流,復念君臣之義。徵西功如丘山,還自以為不足矜持。與過去的孟之反殿後拒齊兵而不自言其功,又有什麼區別呢?現派遣太中太夫賞賜徵西吏士死傷者以醫藥、棺殮,大司馬以下親自吊死問傷,以表謙讓。”使馮異進軍義渠縣,併兼北地太守事宜。

  青山胡率萬餘人投降馮異。馮異又攻破盧芳將賈覽、匈奴薁鞬日逐王。上郡、***投降後,馮異又兼***太守事宜。

  33年***建武九年***,祭遵去世,劉秀令馮異代理徵虜,並統率原祭遵部隊。等到隗囂死後,部將王元、周宗等再立隗囂兒子隗純,繼續總兵佔據冀縣,公孫述派遣部將趙匡等往救隗純,光武再令馮異兼任天水太守。進攻趙匡等近一年,把他們都斬了。諸將共攻冀縣,不能攻下,準備暫時回兵休整,馮異堅持固守不動,常常為眾軍先鋒。

  34年***建武十年***,馮異與諸將攻落門。落門尚未攻下,馮異便病死於軍中。劉秀得知後,賜諡號為節侯。

  馮異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建武三年,赤眉軍在回奚重挫馮軍。不久馮異在崤底的澠池大破赤眉。事後,光武帝劉秀下詔表揚馮異先敗後勝,並道:“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綠林赤眉起義的舊址在哪
董賢的人物生平
相關知識
馮異的人物生平
秋瑾的人物生平
蔡鍔的人物生平
革命戰士頓星雲的人物生平介紹
尼采的人物生平
晏嬰的人物生平
李清照的人物生平
錦豹子楊林的人物生平
李斯的人物生平
羋月的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