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中央官職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古代官職的情況,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中國古代中央官職綜述

  秦設 丞相、 太尉和 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 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 三公,下設 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 魏晉南北朝時期,握有實權的先是 尚書省,繼而又是 中書省、 門下省。隋代演變並確立為 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 宰相,相權分散。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 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後來又增設 參知政事、 樞密使、 三司使,分別行使行政權、軍權、財權。明代 內閣雖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但實際上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相當於前朝的宰相***。清代康熙設立 南書房,於清內閣和 議政王大臣會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雍正帝設立 軍機處,由 親王、 大學士、 尚書、 侍郎、 京堂兼任 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中國古代中央官職六部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祭祀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 尚書,副職為 侍郎。下設 郎中,副職稱 員外郎,下屬官員有 主事等。

  中國古代中央官職寺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 光祿勳、 衛尉、 太僕、 廷尉、 大鴻臚、 宗正、 大司農、 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於清皆因之。***1*** 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 侍從,北齊以後掌膳食帳幕,唐以後始專 司膳。***2*** 太僕寺:掌輿馬畜牧之事,北齊始曰太僕寺,清光緒 改革官制時併入 陸軍部。***3*** 太常寺: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4*** 宗正寺:明清為 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5*** 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 大理院。***6*** 衛尉寺:掌門衛屯兵,北齊改為衛尉寺,隋改為軍器儀仗、帳幕之類,明廢,清有鑾儀衛。***7*** 鴻臚寺:秦曰典客,漢改大鴻臚,掌贊導相禮。鴻,聲也,臚,傳也,傳聲贊導,故曰鴻臚。至北齊曰鴻臚寺,清末廢。***8*** 少府寺:掌山澤之事,後又掌宮中服飾衣物、寶貨珍貴之物,隋改為監,歷代因之,明始廢。***9*** 太府寺:即大司農,掌錢穀金帛諸貨幣。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 司馬遷、 張衡曾任 太史令。 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中國古代地方官職

  綜述

  秦漢主要 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 長史、司馬等。 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 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 參謀、 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 知府。此外, 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 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 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 行中書省,明代改稱 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製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2***除。拜官授職,提升官職,如“予除 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而“左除”則是降級受職。***3***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4***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5***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6***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7***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8***舉:提升官職,對無官人士的提拔。***9***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

  官職簡介

  【爵】即 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 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 相國,常於宰相通稱,簡稱“相”。一般只設一個丞相,俗稱大丞相,,有時分為左右兩個丞相, 右丞相專門管理國事, 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顧問”。不需要管理國事。【 太師】指官職又名 太宰古代稱太師、 太傅、 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 太子太師】太子太師屬“ 東宮三師”為名義上的太子老師。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 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稱" 三孤"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 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祕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 內相”之稱。明清時奉旨、侍讀、侍講、編修、 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 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 大】先秦、西漢時是的最高稱號。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官職,戰後即廢除。【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 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於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 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左徒】戰國時 楚國的官名,與後世 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 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 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曆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範圍漸小,其地位漸低。【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兩漢以後成為屬官,是 幕僚之長。【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 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 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 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後,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郎中】戰國時為宮廷 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階官員,分掌各司事務。【參軍】“ 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的 幕僚,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官員。【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於丞相。明清時指。【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總攬一省的軍事、吏治、刑獄等事,地位略次於 總督,別稱“撫院”、“撫臺”、“撫軍”。【 校尉】兩漢時期次於的官職。【知府】即“太守”,又稱“ 知州”。【 縣令】一縣的 行政長官,又稱“知縣”。【 里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 都尉】職位次於的武官。《 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吳廣為 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 都尉陳平召沛公。”【 冏卿】 太僕寺卿的 別稱,掌管皇帝車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 冏卿因之 吳公”’“因之”是 吳默的字。【司馬】各個朝代所指 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 沛公 左司馬 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 別駕、 長史之下。【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 藩鎮”。《紅樓夢》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 賈政並京營節度使王子騰。”【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 都督並置。如 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 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後曾任七省經略,駐紮江寧。【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 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 柳州刺史。【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水滸傳》中的 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 禁軍的槍棒教頭。【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 魯智深。【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 赤壁之戰》:“晶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三省六部】三省為中書省、 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中書官稱 中書令,下有 中書侍郎、 中書舍人等官職;門下官稱侍中,下有 門下侍郎、給事中等官職;尚書官為 尚書令,下有左右僕射等官職。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 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 刑部***管司法刑獄,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稱侍郎,下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職。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清末。
 

甘寧談笑自若對敵
三國正史虎牢關
相關知識
中國古代夫妻禮儀介紹
中國古代中央官職介紹
中國近代歷史人物有誰_中國近代歷史人物介紹
刺史中國古代官職名
中國古代最大的官
中國古代最大的官
中國古代怎樣教育孩子
誰是中國古代最有智力的人
中國古代智力最高的人是誰
中國古代傳統順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