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儒家倫理思想與當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論文摘要:本文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儒家的人格思想與當代大學生的人生態度的研究;儒家所述的禮節原則與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研究;儒家所論的男女之間的規範與當代大學生愛情婚姻的研究;儒家的道德修養論與當代大學生自律精神的研究。
  論文關鍵詞:儒家倫理思想;德育教育
  儒家倫理思想內容十分豐富,結合當代高校德育的現狀,我們選擇了儒家的人格思想、禮節原則、男女之間的規範、道德修養論、道德教育論等方面的內容與當代高校德育相結合作了深入細緻的研究。
  一、儒家的人格思想與當代大學生的人生態度
  ***一***濟世安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
  孔子的學生子路曾請求孔子談談自己的志向。孔子回答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長》***曾皙談到自己的志向時說:“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日:“吾與點也!”***《論語·先進》***
  孔子不僅關心每個生命從少到老的幸福,也希望全社會的人們都能過上一種安泰祥和的生活,這種生活不含有絲毫的逼迫與緊張,純粹是享受當下的生活,即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孔子之所以喟然長嘆,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們的生活還未達到這種狀態,頗有需要漫漫求索的味道。
  ***二***一心向道的不屈不撓精神
  儒家不僅關心當下生活著的人,更關注人類存在的終極意義——道。對道的不懈追求和嚮往是儒家人格思想的又一重要特徵。
  孔子曾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里仁》***孔子還說過:“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靈公》***孟子也說過:“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道是儒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為此可以禽去富貴,甘於貧賤,不懼威武。甚至“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由此可見,道是儒家君子全部生命意義之所在,真正宣揚了人的價值的可貴。
  ***三***自強不息、勇猛精進的鬥志
  《周易·乾·象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毫不懈怠,不斷前行,是儒家又一寶貴的人格思想。孔子說:“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學不厭,誨不倦,正是孔子難得的品質。在孔子的學生顏回身上也反映了這一品格。孔子讚歎他說:“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荀子在這方面也有很多論述,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苟子·勸學》***這些思想都反映了儒家的19強不息、勇猛精進的鬥志。而凡人之所以難有所為,關鍵就是易厭、易倦,然後就鬆懈不前。他們的這一思想在今天對我們有非常大的啟迪。

  ***四***從容不迫、達觀坦蕩的胸禁
  孔子學生子貢問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同答說:“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論語-學而》***孔子之所以沒順著子貢的問話而答,是因為如果是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說明還很把自己的貧和富太當回事,時刻不忘自己或貧或富的狀態,這樣心中就有所駐,不是通明一片。所以更高的境界應是貧而樂,富而好禮,這樣才是真正的自在而從容。這樣的從容、達觀在孔子的生活中時時有所體現。如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即是如此。在這方面,孔子的學生子路做得更讓人佩服。孔子這樣讚歎他說:“衣敝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子路可貴之處就在於能夠認可自己的生存境遇,沒有虛榮心,這樣他才能穿著破舊的綿絮袍,坦坦蕩蕩地與穿著狐裘的人同立一起,卻絲毫沒有自卑的羞恥感。
  對比儒家的人格思想來看今日大學生的人生態度,筆者認為,大學生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大多能克服重重困難,刻苦學習,表現了自強不息、勇猛精進的鬥志,但是很多人的人生目標更多的是為自己的成分多些,為國、為民的成分少些,也就是“謀食”的人多,“謀道”的人少。正因為如此,一旦實現目標的過程遇到困難,就轉變方向,勇猛精進的鬥志不能保持長久。尤其是在今El的商品經濟時代,金錢的誘惑會讓人把“道”忘記得一千二淨。

關於藍鼎元的倫理思想探微
發表哲學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儒家倫理思想與當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
淺析儒家倫理思想對和諧社會建設的當代價值論文
論析儒家敬畏思想與當前社會道德建設
探析孔子倫理思想的當代價值詮釋
試析道家倫理思想的特點
淺析儒家管理思想對學校德育管理的啟示
分析朱熹倫理精神與當代社會誠信建設
關於道家的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現代價值論文
關於貴州少數民族倫理思想研究的現狀與展望論文
關於勞倫斯倫理思想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