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古城遺址在哪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始於春秋戰國的“安吉古城”是浙江越人文化的文明搖籃,神祕的北緯30°,富饒太湖西苕溪流域,孕育了中國商周時期最偉大的浙古文明之—先越文明。現在隨小編來看看吧!

  

  安吉古城是商周時期至兩晉時期浙江人類文明的重要區域,亦是當時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安吉古城是春秋戰國、秦漢時期江南地區極為重要的城址,不僅是因為它處在東西文化的傳播走廊及楚越交接處這一特殊位置,更為重要的是,作為秦漢長江下游重要經濟文化之江南要地的區域政治中心——鄣郡郡治,集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文化、經濟、喪葬習俗等各方面的情況,是綜合研究當時社會、集中體現和還原古代歷史的重要資料。

  安吉古城遺址位於山水環抱的河網平川之上,南靠九龍山、北望筆架山與上馬山,東西長 650 米、南北寬 550 米,平面略呈方形,西南高、東北低,總面積達 33萬平方米。城址四周為土築城牆大多儲存,高度達 4-6 米,基本儲存原貌的城牆外側有護城河則沿古城環繞一週,且貫通苕溪之水。根據城內堆積的考古確定,該城最早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地層堆積豐厚,內涵豐富,同時表明這一城址一直沿用至兩晉時期,且城址的地位相當高。古城遺址內除文化層外,還發現有灰坑、水井、磚瓦堆積等遺蹟。2013 年的考古鑽探在城內共發現遺蹟 129 處,其中灰坑 102 座,古井 7 口,夯土範圍 6 處,古河道 12 條,磚瓦堆積 2 處。古城共有城門兩處,一處是南城門,在南城牆居中偏東的位置,為陸門;一處是在東城牆中偏北的東城門,為水門。城址範圍和整體平面十分清晰,現大多為農田,未有太大破壞,儲存狀況非常良好。

  安吉古城遺址叢集

  1.右相山—窯山遺址

  窯山遺址又是名右相山遺址,位於古城中心遺蹟0.85公里處,總面積10萬多平方米,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與古城連為一體。窯山遺址是一處由環濠圍繞的高臺基址,高臺呈方形,邊長 200 餘米,相對高度 5 米左右。環高臺有 30-130 米寬不等的壕溝,東、南、西三面較為明顯。窯山遺址古時稱為右相山,與牆山上遺址***左相山***兩座疑似宰相級城址遙相呼應,似乎暗示了安吉古城極可能為早期越國都城。

  2.左相山—牆山上遺址

  牆山上遺址又名相山上遺址, 距離古城中心遺址3公里,總面積2萬平方米,周邊有一大圈圍牆佇立。與窯山遺址遙相呼應,兩座宰相級城址與古城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豐富了古城諸多考古內涵。

  3.山墩遺址

  總面積近 40 萬平方米,根據鑽探及地表採集的遺物判斷,該遺址文化堆積厚1.5 米左右,其內涵及時代與古城遺址基本一致。在 2014 年的發掘工作中又發現了一批柱洞,不少柱洞外圍有圓形、方形、長方形的柱坑,部分柱洞的底部還有柱礎石,區域性區塊排列較整齊。

  4.龍山越國貴族墓群

  龍山越國貴族墓群分佈於九龍山山脈的多條山脊、山坡及丘陵地帶,西至九龍山主峰區域,

  東至裡溪西側吳家山附近,南接石角山——香爐山北麓,北抵安吉古城遺址。該墓葬群距離古城中心遺址2公里,分佈面積達 200 餘萬平方米,共發現土墩墓 250 餘座,分為 6 個墓葬區,根據考古初步調查和發掘成果,應以戰國時期越國的貴族墓葬為主,不排除有上至西周、下至漢代的墓葬。

  越國王陵級大墓***八畝墩與九畝墩***是龍山越國貴族墓群的中心大墓,已出土100多件器物的越國貴族級大墓D14墓也在該墓群區。

  龍山越國貴族墓群為主城區域古人落葬墓區,墓葬分佈包括獨居山頂型和山麓平地型兩種形式。“分佈於山頂山脊上的土墩遺存,是商周時期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越族墓葬,是于越正式建國之前流行的主要墓葬形制”

  而建在較低的小山上墓葬和建到山麓平地大型貴族墓葬,無疑反映出自春秋晚期越正式立國之後,在體現葬俗觀念的墓地選擇上,已開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

  5.筆架山古墓群

  筆架山古墓群距離古城中心遺址4公里,由五個墓群組成,總面積31萬平方米,有土墩250餘座,是由諸多墓群組成的範圍較廣的墓葬群。筆架山古墓群理論上為窯山遺址與牆山上遺址兩處宰相級城址相配套的古時先人的落葬區域群,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延續至秦漢時期。

  6.上馬山古墓群

  上馬山古墓群距離古城中心遺址3.5公里。因特殊複雜原因,上馬山古墓群曾進行過緊急搶救性考古發掘,共出土1萬多件文物。戰國末至西漢時期均有體現,以西漢為主,但也有如迄今為止浙江發現的最大的楚式墓葬群。上馬山古墓葬的考古發掘為安吉古城遺址的綜合研究,為研究戰國、西漢時期的墓葬制度和埋葬習俗,建立本地區西漢墓葬詳盡的分期標尺等提供了十分豐富的資料。

  西漢文化非常豐富的上馬山是中原文化向南擴充套件的標誌,墓葬群出土的大量中原仿銅禮器多帶有越地印記,可見當時越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已經產生了激烈地碰撞與交融。

  7.牛頭山遺址

  牛頭山為春秋戰國時的敵臺,位於古城中心遺址3公里處天子湖長隆村牛頭山,牛頭山孤峰凸起,居高臨下一覽無遺。2008年區域性清理,頂峰山脊猶如鯽魚背,望臺及營房等生活設施遺蹟分佈清晰,並出土春秋印紋陶罐、壇類生活用品殘件。

  牛頭山還是南宋時期用於軍事瞭望和傳遞軍情的岳家軍抗金瞭望臺。也可稱之為穆王臺,傳說是穆桂英落腳地,遺址中發現的石灶及大規模的建築基址也紛紛被他們“習慣性”與穆桂英“牽扯”到一起。

  安吉古城遺址文化地位

  安吉古城遺址距今約為2500—1500年,是吳越時期至兩晉時期長江下游的重要文明中心,是浙江先越文明的發源地,亦是太湖西苕溪流域浙北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作為2000多年前便已存在的越國時期城址,對於研究探索越國的歷史、政治軍事和疆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安吉古城亦是秦漢時期的鄣郡郡治,是以長江之南浙江文明匯入中原文明重要始端。2006年安吉古城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龍山越國貴族墓群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與安吉古城合併,2013年安吉古城被浙江省文物局公佈其為第一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百草溝遺址
棉花堡是怎麼形成的
相關知識
安吉古城遺址在哪
土木之變的遺址在哪
長平之戰遺址在哪裡
馬陵之戰遺址在哪
安陽有哪些古塔遺址
翼城西周古墓遺址介紹
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的哪裡
王者榮耀老亞瑟的小酒館網址在哪
白鹿原電視劇連結地址在哪裡找
國際古蹟遺址日的活動和意義